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宝振 《中国水产》2012,440(7):5-7
水产养殖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原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世界食物匮乏,提高人类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养殖活动的深入开展,无序地扩大生产规模,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导致养殖水体环境污染、养殖动物病害等问题逐渐发生并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2.
珊瑚在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珊瑚人工养殖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和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了国际上珊瑚人工养殖技术发展情况,总结了我国珊瑚人工养殖技术与装备现状,分析了珊瑚人工养殖产业特点,提出了未来珊瑚人工养殖产业对装备的需求及发展建议.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企业布局与发展珊瑚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水产养殖,尤其海水养殖,经广大科技工作者近半个世纪的不懈探索,从无到有将许多原为野生的藻、贝、虾、鱼驯化成为优良的人工养殖对象,开拓了多项令世人瞩目的海水养殖品种,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产养殖益生菌研究兴起的背景 水产养殖与畜牧业一样,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食物蛋白.现代商业化的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都是以集约化管理和高密度养殖来实现最大利润的,而这种养殖策略同时也容易导致病害的爆发进而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病害出现时,人们往往使用抗生素处理出现病情的养殖动物.而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大量抗生素又被用于日常防病.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随着养殖面积、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日益严重,国家将对养殖生产中给人类可能构成威胁的养殖疾病列为疫病,其中水生动物疫病五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08,392(7)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Aquaculture Industry)是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按水域性质分为海水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可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莲藕等养殖.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既危害人类健康,又污染环境.所以,无残留、无污染的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特点、作用、常用种类及使用方法等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家养金鱼——养水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食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各地已广泛养殖.由于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其排泄物极易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从而影响鳖的品质风味;同时水体污染易使病原微生物滋生,使中华鳖患病;药物的使用会造成残留,危及人类健康;养殖水体的排放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和制约无公害中华鳖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日益频繁,发病区域也不断扩大.由于养殖生态环境与原来天然环境相比发生较大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养殖对象生理机能失调.因此,疾病的发生是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从环境、病原、药物、养殖对象本身、人类健康等方面考虑.疾病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0.
未来渔业     
Randolph Richards坐在一家普通的家庭式餐厅里,这离他工作的英国斯特灵大学的研究所很近,此刻他正以一种内行的眼光扫视菜单上所提供的海鲜类食品. 他说:"这些鲑鱼应该是在奥克尼养殖的."奥克尼是苏格兰大陆以北的一个群岛."而这些真鲷应该来自希腊."接着,这位斯特灵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的所长揭示了一个大多用餐者没有察觉到的秘密:养殖的鱼类无处不在.粗略估计,在人类管理下,养殖水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污染养殖水域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Ⅰ生物修复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养殖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农业退水以及养殖生产本身对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为了保持水生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养殖水域环境健康发展,保证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的需求,生态学、生物学、化学以及环境科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纷纷投入到养殖水域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工作中来,共同解决这个污染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一、应对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技术措施 要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环境-水产养殖-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采取免疫防治、病害预警并结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是实现水产养殖"少用药、不用药,绿色安全无药残"目标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水体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因素导致了常规水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带来了水生生物育种技术的突破,也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各种潜在危害.本文主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和药物残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据预测 ,人类对鱼类的消费量在今后 1 5年内将增加 5 0 % [1] 。作为提高全球水产品供给量的主要方式的水产养殖 ,特别是海水养殖 ,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以其巨大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对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获得迅猛发展[2 ] 。但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式的缺陷 ,使得大部分养殖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 ,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 ,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变化。1 养殖的二次污染影响“养殖二次污染”是指由于人类养殖活动和养殖生物自身分泌、排泄和饵料过剩等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3] 。1 1 营养物的污染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5.
叶元土 《内陆水产》2013,(11):52-53
今天我换一个角度看水产养殖的发展,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后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今天讲的可能问题更多一些. 满足人类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既是水产业的任务,也是拉动水产养殖也发展的基本动力.水产食品和其他动物的优势又在哪里?生命起源于海洋,来自于水环境中的水产食品对人类具有更适宜的营养价值.水产食品已经成为主要动物性食品,已经基本和猪肉产量持平.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在改变,动物性食品中水产品的需求在逐年增长,成为拉动水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所以将来水产业的发展更有前景,我们从有吃的到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也为水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海水鱼类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把海洋看作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寄希望于"蓝色国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撑,也期望获得更多的蓝色海洋食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海水鱼类的国家之一,海水养殖技术和养殖面积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就养殖现状而言,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展海水养殖,重点发展鱼类增养殖,是我国水产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1].  相似文献   

17.
弧菌是细菌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不但会感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疾病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大菱鲆弧菌病检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弧菌病原对养殖大菱鲆的危害,对新的检...  相似文献   

18.
大菱鲆营养成分与食用价值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多宝鱼)的主要营养成分、食用价值以及养殖管理方式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大菱鲆不仅因含有丰富的鲜味氨基酸而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必须氨基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等,是一种有益于人类心脏保健、能延缓衰老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优质海水鱼类.大菱鲆在我国主要采用"温室大棚 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流水养殖,养殖水源洁净无污染,严格遵循现有的养殖和管理技术规范,保证养殖产品安全和无公害,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9.
对虾养殖是人类在熟悉了解一定的对虾生态习性基础上利用虾池模拟海区对虾生活的生态环境,通过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人工投饵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单位水体对虾产量的目的,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可控性,整个养殖过程深为气候、水文、地理等环境因素所左右,特别是气候的影响,更是对虾养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其他     
040506 抗生素在虾类养殖中的使用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Antibiotis use in shrimp farm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 mental impacts and human health[刊, 英]/Holmstrom K,Graslund S,Wahlstrom A…∥Int.J.Food Sci.& Tech..- 2003,38(3).-255-266 用在水产养殖上的抗生素可能引起抗生素抗性,尤其是通过多种渠道感染多种养殖动物及人类,然而近期不仅缺乏广泛的调查,而且有关水产养殖应用抗生素对环境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