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水分异质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与侵蚀过程密切相关,但土壤水分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一直是水文学,土壤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小区,生态系统,坡面,小流域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综述了土壤水分变异性的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土壤水分异质性有待深化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报道了杜仲胚根端胚端和非胚根端胚乳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和生理化方面的异质性。非胚根端胚乳衰退早于胚根端胚乳,最终导致两区段胚乳细胞在执行功能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TM 数据源的农田光谱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2景TM影像信息所反映的农田光谱特征空间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多数地段样方3个波段像元灰度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半方差结构,半方差曲线图遵从球函数和指数函数理论模型,在盐渍土区呈现幂函数模型;结构方差在基台值中所占比例均较大(多为41%~96%间),像元之间空间相关性较强,最大相关距离分别在6~45个像元之间。  相似文献   

4.
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14年生水曲柳人工林表层土壤(0~10cm)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土壤pH值符合球状模型,土壤全氮、水解氮和全磷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或球状模型;(2)土壤养分各项指标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以上(空间结构比均在25%以上);(3)土壤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最大(2.27~4.46m),土壤全磷的自相关范围(0.73~0.97m)小于全钾和全氮(分别为1.02~1.05m和0.90~1.18m),土壤有效磷的自相关范围(0.90~1.20m)小于速效钾(0.95~2.86m)和水解氮(1.41~4.25m),速效养分的自相关范围均大于或近似等于相应养分的全量养分。(4)土壤pH值、氮、磷和钾素的空间格局明显,土壤pH值、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分数维分别为1.789~1.862,1.217~1.952,1.838~1.927.1.878~1.935,1.899~1.944,1.936~1.965,1.907~1.963。  相似文献   

5.
于田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背景之下,利用地统计学,结合于田绿洲2014年5月的土壤含盐量采样数据,研究于田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各深度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是以弧状、斑状以及条带状存在,从总的空间分布的格局上来看,有一定的聚集趋势;研究区土壤含盐量主要受到荒漠化程度、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通过分析于田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有利于快速诊断土壤盐渍化,也能够为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的农田可持续利用提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葡萄器官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植株总酚含量的积累在其年生长期间呈双S型曲线.浆果膨大期开始积累,浆果着色期含量下降,浆果成熟期含量再次升高,随后急速下降.新梢中的总酚含量最高,卷须中的极低.不同品种叶片内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分析的空间土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生物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土壤生物的空间异质性是很关键的。土壤生态学和空间生态学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空间土壤生态学关注空间在土壤生物种群结构及动态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内容包括空间土壤生态学的提出、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影响土壤生物分布格局的因素、尺度,土壤生物空间分布对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的作用,其中包括土壤生物空间异质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土壤生物对局部干扰的响应、土壤生物空间格局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鸡常见疾病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土壤养分是时空连续的变异体,不论尺度大小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湿地土壤养分变量属于区域化变量,同时具有随机性和结构性,仅运用经典的Fister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的需要.地统计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空间分析方法,其变异函数则适合于定量研究区域化变量空间结构变异特征,能够全面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结构性.作者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意欲用地统计学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变异函数对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前期8块样地进行了群落间异质性和群落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间异质性大于群落异质性,且群落间异质性与环境因素差异多数为正相关,说明环境对撂荒演替前期群落组成与结构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群落间异质性主要是群落组成异质性,有49.6%是由环境差异引起的。土壤全氮、磷和钾含量与群落间组成异质性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氮、磷和钾肥对撂荒演替中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中应注意肥料施用,特别是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第19期(孵化68~72h)鸡(Gallus domesticus)生殖嵴分离到原始生殖细胞(PGC),通过PGC-体细胞共培养进行了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PGC做了c-kit免疫组化鉴定。通过改变PGC的体外培养条件,诱导PGC分化成了神经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和骨骼肌样细胞,并分别通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角蛋白(keratin)免疫组化进行了分化细胞的鉴定,均呈阳性。结果表明培养的鸡胚PGC在体外可分化成神经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和骨骼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第19期(孵化68~72 h)艾维茵鸡(Gallus domesticus)生殖嵴原始生殖细胞(PGC),通过体细胞-PGC共培养进行了原代和传代培养,对PGC进行了碱性磷酸酶(AKP)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鉴定,并用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了传代于鸡胚饲养层上PGC的增殖活性。培养的PGC经AKP和PAS鉴定均为阳性,AKP阳性为红棕色,PAS阳性为深红色,PCNA染色显示PGC集落为红棕色,表明PGC处于增殖状态。同时比较了不同体外培养条件(5%~20%胎牛血清(FCS), ITS培养液(M199+ 10 μg/mL 胰岛素+5 μg/mL转铁蛋白+3×10-8 mol/L亚硒酸钠), 条件培养液, 15%FCS+ITS, 15%FCS+40% 条件培养液)下PGC增殖情况。发现未经密度梯度离心的PGC生长较离心的PGC好,且5%FCS在原代培养中起较好的促增殖作用;而传代培养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5%FCS组或ITS组形成的PGC集落的直径较大,而仅用单纯的条件培养液效果并不明显。结果表明除鸡胚饲养层可作为PGC增殖的支持体系外,在体细胞-PGC共培养方式下5%FCS或单独的ITS也可作为PGC体外增殖的一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于田绿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并表现出表聚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表层土壤盐分变幅最大;0—5cm土层土壤盐分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5—30cm土层次之,30—70cm土层土壤盐分的空间相关性很弱。水平方向上,0—30cm土层中土壤盐分从东向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30—70cm土层中土壤盐分从东向西逐渐减小;研究区南北两侧土壤盐分含量高,中部盐分含量低。垂直方向上,盐碱地和高、中密度草地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呈现出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其中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最高,高密度草地土壤盐分的垂直变化幅度大于中密度草地,低密度草地和农田土壤盐分含量较低,且垂直变化不大。不同地形和土地利用带来的土壤水分运动差异,是绿洲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台湾中部崩塌地植生工法之植生地为研究区,分为A、B、C、D、E及F六区,并应用景观生态理论探讨研究区植物景观生态系统之差异。景观结构为分析生态系统间之空间关系,此关系即是能量、物质与物种分布的大小、形状、数量及种类与元素间之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就景观异质性而言,区内植生景观初期皆呈现小异质性特性;在植生多样性与异质性方面,F区之植生优势度(1.36)最高,多样性低,但C区之植生优势度最低,多样性高(2.48),发现研究区之植生景观生态系统受单一性优势植物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摘要:抗病毒蛋白(统称PAPs)存在于美洲商陆的植物体内。研究美洲商陆营养器官的结构与蛋白质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利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不同生长龄美洲商陆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和蛋白质的储藏场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龄的营养器官中除幼根外均有蛋白质分布。蛋白质分布的场所是薄壁细胞。幼茎中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颗粒也较大,与老叶、幼叶、老茎和老根中的蛋白质比较,数量及大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海伦市黑土农田区域采集的65个耕层(0—20cm)土壤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对其全量养分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全碳、全氮和全磷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全钾的理论模型表现为指数模型。全碳、全氮属于中度空间相关,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影响各占1/2。全钾和全磷属于高度空间相关,其变化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土壤全碳与全氮和全磷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在空间分布上也与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吻合度较高。地统计学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1978年海伦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对农田土壤肥力调查的结果是吻合的。利用地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区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植物性饲料中大部分磷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生产上往往添加一定无机磷,容易造成禽畜粪中的磷累积,提高环境磷污染风险。为保证种鸡日粮磷需求前提下降低鸡粪磷排放量,设计0、300、500IU植酸酶用量与0.4%、0.3%、0.2%有效磷含量的不同组合日粮进行种鸡饲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日粮对鸡粪磷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对鸡粪中总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但显著降低鸡粪植酸磷含量。鸡粪总磷、植酸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则随日粮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以0.2%有效磷日粮处理鸡粪总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最低,0.2%有效磷+500IU植酸酶日粮处理鸡粪植酸磷含量最低。因此,在生产上降低有效磷含量的同时添加适量植酸酶可以降低鸡粪磷盈余。  相似文献   

18.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植被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性质空间异质性密切相关。对降水小于200mm地区的沙坡头无灌溉条件下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固沙植物群落的演变和土壤成土环境的改善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加强,土壤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固沙区土壤机械组成中粘粒(<0.001mm)含量、土壤水溶性盐(EC电导率)、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较流沙区有很大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固沙区土壤剖面性质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结皮层和0~5cm的表层(topsoil),受表层土壤发育的影响5~30cm土层有所改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2)土壤质地相对均一的流沙区土壤剖面性质无变异(p>0.05)。(3)不同年限固沙区间土壤性质变异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表层(0~5cm)与结皮层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一致,且相关性显著(r>0.807,p<0.05)。  相似文献   

19.
黄木易  何翔  吴迪  吴杨  王少成 《土壤》2015,47(5):994-1000
基于GIS和遥感平台提取巢湖流域范围,分析了2000-2013近15年来的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①近15年来,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呈现"三减一增"的变化趋势,即林地、农地和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其中,农地面积下降明显,建设用地面积增幅较大;②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两极分化,弱土地利用程度显著下降,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增加。分析表明,2000—2013年的近15年间,弱和较弱土地利用程度的流域面积下降3 429 km~2,占总流域面积24.61%;较强和强土地利用程度的流域面积上升729 km~2,占总流域面积5.23%;③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2000年和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全局空间自相关的Moran's I值分别为0.802 2和0.753 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不是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LISA图显示土地利用程度的高高值区主要集聚在以合肥市区为核心的周围,低低值区主要集聚在以西南部的大别山森林地区和中部巢湖及沿湖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