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胡初升是江西省永丰县国有鹿冈林场一名护林员,为了保护好14.8万亩的山林,他于1994年住到了一个叫潭当的看山棚里。这个看山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屋子里一架木板床、一只木箱子、一张小方桌、一个泥炉子、一把铝壶和几双碗筷是他的"家当"。一把砍刀、一根木棍、一柄雨伞、一顶草帽、一只电筒是他的"行头"。  相似文献   

2.
每一棵古树,都是一种景观;每一株名木,都记载着一段历史。这些亘古孑遗、珍贵稀有的古树,对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理、古地质、古文化、古风俗等意义重大,具有极高的经济、历史、科学、文化、旅游、生态和社会价值。古树是一首凝固的诗,记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递着人世间的风雨沧桑。古树是一幅流动的画,描绘了山水园林所绽放出的奇光异彩,印证着中华古老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朱永 《国土绿化》2010,(6):14-16
5月21日傍晚,记者抵达郑州时,天空飘起细雨。经过一夜雨水的滋润,绿博园里泥土散发清香,树枝迎风摇曳,四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开工早、进度快的钢铁风情园、厦门园、马鞍山园、解放军园、北京园等相继成型。北方园林的大气,江南小品的精致在一花一草、一砖一石间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4.
温暖的棉花     
二十多年前,我的母亲一个人管理着一两亩棉花。一株棉花从育苗、栽种、坐蕾到开花、挂桃、结果,要经历一年的时光。其间,有两次绽放,起初是五彩的缤纷,后一次是暖暖的饱满,很像母亲的怀抱。棉花是一株一株栽培的。还是种子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一种旅游产品,是一种有目的t的、以生态学观点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自然选择,是一种社会文明。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析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园林第三空间是欣赏者沉入的一种回忆、一种探求、一种对园林意义深层而理性的把握,需要用心去思索、领悟,才能理解其中的美妙。一部优秀的园林作品无疑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动听的乐曲、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张林 《新疆林业》2011,(5):35-36
新疆一枝蒿,别名一枝蒿、岩生蒿、岩蒿、黑一枝蒿等,系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新疆一枝蒿分布在阿尔泰、哈密沁城乡、伊吾县及巴里坤山区,为新疆特有的药用植物。据有关文献记载,一枝蒿全草含黄酮苷、挥发油、氨基酸、生物碱等,味辛,微温,具有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8.
兰品若人品     
古往今来,没有一种花卉能比兰花更受人关注了。在历代士人心目中,兰花几乎成了一种品性、一种文化、一种气质、一种梦想的寄托。古人以兰喻德,以兰养性,以兰明志,令世人在这个纷争烦扰的环境中,寻找到一块心灵的净土,成为灵魂深处的安全屏障。从花品的喜好来说,国人喜清幽雅致,洋人好艳丽奇彩。兰花则以清淡、素雅、朴质、  相似文献   

9.
在一分地收获健康、在一分地收获快乐、在一分地收获亲情、在一分地收获果实。已成为劳动休闲新概念的时尚口号。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届踏青节南苑乡一分地的农耕体验园,记者切实感受到了这一崭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天长一寸多福建省长太县人委会今年一月中旬种植柠檬桉树一棵,八月间检查,树高2.2公尺,自六月以后,每日长一寸多。速生的原因:1.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较阴湿。  相似文献   

11.
一台GPS定位仪、一双运动鞋、一提斜跨式背包、一顶遮阳帽是她生活工作中的主要装备。结缘林业,扎根林业,二十多年默默无闻,她乐此不疲、无怨无悔。虽然没有红妆,一年到头户外装备几乎陪伴她2/3的时光,因为她爱绿色,她认为工作着是一种踏实,更是一种快乐。她就是齐淑娟,1966年10月出生,林业高级工程师,大学林学本科学历,现任河南省嵩县林业局项目办主任。  相似文献   

12.
30万,他捐出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份爱心,一种对家乡、对故土浓浓的眷恋和感激之情……30万,他用双手捧出的是自己持久不变的一颗真心、一份情操、一点精神、一种品质,更是一份坚实的力量。他叫刘万平,《中国林业产业》编委、忠县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支撑着他力量源泉的正是他长久以  相似文献   

13.
马平 《中国林业》2008,(23):36-36
2005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同年12月,抚顺在全市启动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新一轮林改要求通过巩固确认、完善提高和继续深化三形式,做到稳定一批、完善一批、深化一批和提高一批,基  相似文献   

14.
何晓光 《陕西林业》2011,(Z1):37-38
1978年春,这个不善言辞,家住太白山南坡-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的山里汉子张金科,被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聘用为一名半脱产护林员,一干就是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来,他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年华都溶入在保护好太白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鸟之中。由最初的尽职、尽责,到执著的热爱、奋斗,最终升华为自觉的坚守、无悔的奉献。  相似文献   

15.
美丽使命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风靡全国的热词;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更是把"美丽中国"推向了亿万中国人乃至地球人关注的焦点。"美丽云南"一词应运而生。"美丽",这个令人神往的形容词,它代表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高贵的境界、一种迷人的愿景。"美丽云南",则不仅仅只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也不仅仅只是一种格调、境界和愿景,而是实在又实在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我辈直至子子孙孙赖以幸福地、有尊  相似文献   

16.
程方  冯阳 《国土绿化》2010,(5):16-17
为力争将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办成"中国一流、世界有影响、引领21世纪中国绿化领域发展方向的盛会",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执委会出台了《关于一对一服务工作的意见》,决定由郑州市一个市直单位负责一个参展单位的邀展、建园、布展、展会的全程服务,简称"一对一服务"。目的是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接待万无一失,为各参展单位提供全面、周到、优质、满意的服务。这一做法实行以来,"一对一服务"单位的热情与真诚,深深打动了各参展单位,他们把感动化作搞好参展工作的动力,表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园,努力打造精品。郑州市嵩山饭店是所有"一对一服务"单位的一个缩影,从他们的工作中人们可以体会到郑州市为办好本届绿博会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池农村庭院的结构、布局以及环境状况,结合全市林业生态建设,阐述农村庭院林业生态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从环村林带、村旁风景林、庭院绿化、沼气池建设等内容入手,提出"一村一带""一屯一林""一房一院""一户一池"的农村庭院林业生态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雪荣 《中国林业》2011,(24):48-48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银杏为一科一属一种植物,为我国特产,是世界上残存的最古老的植物活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产业》2012,(1):36-45
转眼就是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回顾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感动林业产业、感动林业企业、感动林业职工的点点滴滴,不禁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20.
护林员,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平平凡凡的岗位,却承载着美丽中国的梦想,承载着绿色生态的未来,也承载着别样的艰辛和甘甜。他们常年与沙漠和树木为伴,工作在禁牧护林工作的第一线,一个水壶、一袋干粮、一把镰刀、一件扑火工具就是他们巡护的行头。他们每天要走近10公里沙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在富饶美丽的河套平原上,守护着那一片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