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6.
7.
蝉拟青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不同酶液,菌丝生长增减基,渗透稳定剂,酶解温度及菌龄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用1.5%的溶壁酶,菌丝生长培养在为淀粉琼脂培养基,0.6MKCl为渗透稳定剂,温度28℃,菌龄16h,可从所试菌株的菌丝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0.6MNaCl为稳定液,黄豆粉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7.97%。原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形态学过程进行了描述和显微摄影。 相似文献
8.
以蝉拟青霉022007 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发酵培养液对蝉拟青霉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较佳发酵培养液:05%蛋白胨,2%蔗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蒸馏水1 L。从其代谢产物中,经过滤、离心、脱糖、盐析和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G1,电泳及RP HPLC验证其具有较高的纯度,初步表明蝉拟青霉代谢产物中含有一些小分子量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G1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望开发成一种天然肽类抗菌药物和食品防腐保鲜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提高蝉拟青霉的杀虫毒力,研究了吡虫啉对蝉拟青霉菌落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影响及菌药混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致死剂量(1∶3 000)的吡虫啉对蝉拟青霉菌落生长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而亚致死剂量(1∶15 000)和次亚致死剂量(1∶30 000)的吡虫啉对菌落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均无显著影响,其对菌落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2.53%和0.73%,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为1.02%、-0.35%。该药剂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分别与蝉拟青霉孢子液混用后,对蚜虫的致死中时(LT50)比单用孢子液提前了0.37d、0.26d,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增加。表明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与蝉拟青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混用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蝉拟青霉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中考察了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生长、多糖合成的动态过程,探讨了蝉拟青霉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培养144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07 g/L;培养168 h后,蝉拟青霉多糖达到最高浓度3.24 g/L,大致与生物量变化的趋势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多糖浓度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多糖浓度大于0.6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的产生明显受到抑制,随着培养液中同源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2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13.
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接种量5%(V/V),pH=6.5,120r/min,28℃,120h,对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母膏:5g/L,K2HPO4:1g/L,并证明碳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4.
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蝉拟青霉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药后第1~4天,蝉拟青霉APC20各个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0%,而第7天,浓度为3.0×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85.11%,并且虫尸布满蝉拟青霉的菌丝体和孢子粉,说明APC20对小菜蛾呈现较强的寄生致死性。蝉拟青霉菌株APC20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处理小菜蛾第4~7天的LC50分别为5.3×105、1.1×105、1.1×104、8.9×102个/ml。[结论]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和3-吲哚乙酸2种激素以考察激素对蝉拟青霉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在蝉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按照5 mg/L的比例添加激素6-苄氨基嘌呤和3-吲哚乙酸,研究激素对蝉拟青霉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总核苷和腺苷合成的影响。[结果]2个试验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节奏与对照组间存在一定差异;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蝉拟青霉于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生物量,分别为6.135 g/L和5.860 g/L,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10%和13.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4 h达到最大值;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胞内总核苷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8.49 mg/g和16.77 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24%和49.87%;6-BA试验组胞内腺苷含量于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值2.32 mg/g,3-吲哚乙酸试验组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1.82 mg/g,对照组于发酵第4天胞内腺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75 mg/g,统计分析后发现6-BA试验组胞内腺苷最高含量显著高于3-吲哚乙酸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2种激素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添加对于提高虫草相关制品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激素确实会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及生长节奏。 相似文献
16.
17.
蝉拟青霉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化学分离分析和生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 (Miq.)Samson]子实体提取物中分离出对小菜蛾[Pli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Plutellidae)]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
物。【方法】在活性检测引导下,蝉拟青霉子实体40%乙醇提取物经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溶剂依次萃取(剩余溶液为水溶组分),再经过大孔树脂、HPLC和Sephedex LH-20分离纯化得到杀虫活性化合物。【结果】分离纯化到一
个白色粉末状化合物,浓度10 mg•ml-1,24、48和72 h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1±1.8)%、(97.7±1.6)%和(99.1±1.7)%。【结论】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小菜蛾活性,对酸稳定,对胃蛋白酶不敏感,并具有茚三酮不显色等其它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