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2.
三十烷醇在平菇生料栽培中抗污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料栽培平菇、杂菌污染培养料是菇农最棘手的问题,轻则减产,重则无收.在栽培中,为了防止和减少杂菌的污染,多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灭菌药剂.这些药剂对菇体或多或少留有残毒.长期食用,易造成慢性中毒.寻求无毒或少毒灭菌剂是从事食用菌研究和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1996年~1997年,我们先后二次开展三十烷醇在平菇生料栽培中抗污染作用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料栽培平菇技术简单,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很受菇农欢迎,因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使菇农伤脑筋的是各种杂菌对平菇的侵染,造成减产甚至  相似文献   

4.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杨春鹏 《食用菌》2014,(5):57-57
<正>平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平菇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夏季;栽培场地、栽培方式均不严格,利用冷棚、暖棚、防空洞均可栽培平菇,可以用塑料袋栽培,也可以用阳畦栽培。平菇栽培以其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广大菇农青睐。从栽培到出菇结束总计约四个月左右,生物学效率一般都在80%~120%。生料栽培平菇,虽降低了投入,增加了效益,但时常会因管理不当,造成杂菌污染,致使产量、效益明  相似文献   

7.
小集锦     
《食用菌》1993,(4)
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生料栽培平菇,成败的关键在发菌,而发菌的成功在于防止杂菌污染。目前对杂菌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一)选择新鲜培养料棉子壳是栽培平菇的优良原料,但一定要选新鲜、短绒多的棉子壳。淋雨受潮、变质的棉子壳不能用。因这种棉子壳带有大量杂菌。棉绒多的棉子壳栽培菇类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生料栽培平菇防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慈桐 《食用菌》2002,24(5):33-34
生料栽培平菇,培养料不需高温灭菌,既节省能源、劳力,又阵低了成本。但杂菌污染机会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杂菌污染,造成严重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套用生料栽培平菇防治杂菌污染的措施。1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1.1 培养料的选择 生料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1.2 阳光暴晒处理 培养料在使用前,要置阳光下暴晒2~3天杀菌。笔者曾进行原料不暴晒、暴晒2天、暴晒3天后栽培试验,结果发菌时期杂菌污染率分别为14%、5%和2%。证明原料经暴晒2~3天栽培,杂菌污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平菇生料栽培中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主要是一些竞争性杂菌,如木霉、青霉、毛霉和根霉等最为常见。目前,有不少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报道,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杂菌污染,无论是采用  相似文献   

10.
平菇生料栽培中的杂菌污染,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及菇农在不断探求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时至今日,各地仍存在不同程度地污染,轻者5%左右,重者可超过20%,甚者可致"全军覆没".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杂菌基数普遍较高,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二是操作技术落后或不熟练,基料配比不当,营养失衡,菌丝不健壮,给杂菌以可乘之机;三是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废料、污染料的随丢乱弃,导致环境病菌基数高;第四,在市场对食品安全问题日渐重视的今天,某些高毒、高残药物禁止使用,一时难以找到替代品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我县自推广袋栽黑木耳技术以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杂菌污染也较严重,给耳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对杂菌的污染进行了重点探索,现就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浅见.(一)灭菌不彻底污染的杂菌,最常见的是霉菌.我区菇农大多是采用常压灭菌,因锅封闭不严,锅内装料又较多,常常灭菌不透,幸存的霉菌孢子萌发繁殖造成料袋污染.灭菌不透的料袋(17×35cm),接种  相似文献   

12.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省种植的平菇面积迅速在扩大,裁培期也越来越长,至使病虫害的种类日趋增多,危害亦越来越重,其中威胁较大的是杂菌污染问题.为了探讨平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我所于1986至1987年先后在高温(外界气温31.5~38.5℃)条件下进行了平菇防杂菌污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培养基为PDA,二、三级种均为纯棉籽皮培养基。培养料为干燥、无霉变的纯棉籽皮。栽培容器为40×26×0.02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二)试验方法每袋装干料1000克,于7月20和21日播种,每个处理5袋,2次重复,一组置27~34℃的地上室培养,另一组置19~21.5℃的地下室培养。栽培袋均单层排放,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半地下棚内出菇。  相似文献   

14.
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新工艺的出现,对推广平菇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相应的技术要领,在推广中往往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不少地方发生大面积的杂菌污染,造成很大损失。我们经反复试验,体会到要使生料栽培获得成功,除了选育健壮菌种外,不能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也就是不能单纯着眼平菇菌丝生长的各种因素,要考虑棉籽壳生料培养基在整个培养过程如何抑制杂菌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不少菇农在生料栽培平菇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污染料,已成为食用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于1990~1991年用平菇污染料进行了熟料袋栽金针菇试验,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接近新鲜原料的栽培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生产,投资少,收益多,得利快,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但在生产中经常碰到杂菌污染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多菌灵对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的防霉效果.我社于1983年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 一、试验方法栽培平菇的生料,处理和对照各用陈棉籽壳40市斤。处理组加清水45斤,50%的可湿性多菌灵一汤匙(约20克),溶在水中;对照组只用清水45斤。充分拌和后进床播种。供试菌株是保加利亚平菇,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春、秋两季,而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为此笔者开展适合山东东营夏季平菇轻简化栽培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以期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菇农收入。夏季平菇轻简化栽培的发酵熟料营养充分分解,有利平菇菌丝吸收,菌丝生长健壮,同时又减少杂菌滋生,避免生料烧堆,可提前出菇,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棉子皮生料栽培平菇,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深受群众欢迎,但在生产中也经常碰到一些问题。现就其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谈点看法: (一)杂菌污染。棉子皮的营养成份高,但受潮后易发生水解,招至杂菌丛生、霉变。用它来栽培平菇,一定要晒干保管好,最好是选用刚加工后的棉子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棉籽壳栽培平菇,一般采用生料栽培,此法虽然简便,但在发菌期经常出现青霉、木霉和毛霉等污染。为了摸索一套简便而有效的控制杂菌污染技术,我们进行了棉籽壳发酵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并在洛阳郊区等地试用,年发酵料达50万公斤,杂菌污染不超过10%,生物效率在80~100%。发酵方法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