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长沙动物园2峰病死驼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研究,根据死驼的临床表现、病理及组织学变化,结合实验室酶学检测,推断2峰双峰驼死于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微分析仪,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甘肃省民勤县5 例有尘肺病变的双峰驼肺脏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的超微变化是巨噬细胞的增殖积聚,并吞噬了大量密度很高的结晶等多形态尘粒。尘细胞中线粒体空 泡化,内质网扩张,尘粒积聚体体处细胞器完全破坏。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尘粒的主要成份为铝硅酸盐类化合物, Si O2 则很少,从而进一步证实大气环境浮尘含量过高是双峰驼尘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4例病牛的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该4头牛均因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炎疾病而致死。病理主要表现是:胰腺肿胀或变细变硬,胰腺大面积有出血点、出血斑或纤维化、钙化。 相似文献
4.
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ferus)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骆驼科的真驼属野生种,是家养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的祖先。由于数千年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野双峰驼变成了与家养双峰驼不同的两个物种,并成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物种,同时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起源、基因、生态、习性等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阐述两者之间鲜为人知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野双峰驼与家养双峰驼之间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7.
对11例双峰驼和5例马的骨髓造血细胞对比观察表明,双峰驼骨髓红细胞系统与粒细胞系统的各种未成熟细胞几乎均比马的同种细胞小;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比马的小,但数量较多;其成熟红细胞呈椭圆形薄饼状,而马的为圆形。 相似文献
8.
9.
为建立犬急性胰腺炎模型,本试验选用4只本地健康杂交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胰管逆行注射法即在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与胰蛋白酶复合液构建急性胰腺炎模型。建模后,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于术后1、2、4、7 d动态地检测其红细胞压积、白细胞总数、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在向主胰管内注入牛磺胆酸钠与胰蛋白酶复合液5~10 min可看到胰腺充血、出血严重。②试验动物的红细胞压积、白细胞总数以及淀粉酶含量在术后均有显著变化。结果证明采用主胰管内注入牛磺胆酸钠与胰蛋白酶复合液可以构建稳定的急性胰腺炎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分别测定了纯化的公驼精清诱导排卵因子的活性和固定部分肽类的小肽氨基酸组成,证明活性位序易降解,这一特性与所含的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双峰驼肺组织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我国甘肃和内蒙古48例双峰驼肺脏组织结构的研究表明,双峰驼肺胸膜极厚,其中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在肺脏各叶的边缘和腹面,其胸膜下常有较多脂肪组织聚集。腹面肺胸膜下的脂肪中还有淋巴结分布。肺小叶明显,小叶间结缔组织丰富,支气管、细支气管管壁较厚,粘膜层常呈许多明显的皱襞。肺呼吸部的组织学特点是,肺泡管数目多,每支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6 ̄10个或更多的肺泡管。肺泡管宽大,但肺泡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10峰公驼采精158次,研究了双峰驼精液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双峰驼的射精量为4.35±1.86毫升,采精后精子活力为0.78±0.19,精子浓度为5.59±1.20亿/毫升,精液的pH为7.37±0.06。此外还对精清中的葡萄糖、乳酸、磷、钙、钾、钠、氯、镁及总氮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腹痛、发热、血及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数日后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病情严重者,胰腺出血坏死,伴发腹膜炎、休克等各种并 相似文献
15.
16.
用光镜、电镜与血常规检查法研究了我国28峰双峰鸵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这些动物的红细胞呈椭圆形,很薄,其边缘看来光滑,但在胞浆膜上有些小突起。经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较小(23.97±3.95fl),但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比牛和马的高(36.75±5.17g%>27.67±0.96g%或28.47±3.65g%,P<0.01)。同时双峰驼红细胞对渗透性溶解的抵抗力很强。作者发现,双峰驼红细胞在低渗透溶解前约可膨胀到原体积的160%。因此,红细胞在双峰驼体内的水-电解质代谢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双峰驼皮肤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我国25例双峰皮肤组织结构的研究表明,该种动物的皮肤虽也包括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但表皮较薄,其中仅生发层和角化层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采用皮表毛纤维与皮内毛囊同步对照的方法,揭示了骆驼被毛与毛囊的如下关系;①皮表毛纤维少于毛囊数量的20%左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②粗毛纤维不但发生于初级毛囊,而且受年龄、性别影响,也发生于原生次级毛囊。③绒毛比率为3.37,次初级毛囊比率为8.37。由此提出,用羊毛学观点鉴定骆驼绒毛比率有片面性,从而为驼毛产量的选种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