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到疫霉菌的原始毒素。采用甜椒叶片注射法检测毒素的活性。采用两种方法对原始毒素进行纯化,用连续Bio-gel P-100柱层析法纯化能将毒素提至层析纯。在离子交换一分子筛层析法中,原始毒素依次经DEAE52-cellulose→CM32-cellulose→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后,经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说明达到电泳纯。采用SDS—PAGE法测定毒素的分子量为41.9ku。对毒素的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毒素中蛋白质含量为70.4%,糖含量为29.6%。毒素经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均下降,而用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活性变化不大,说明蛋白质亚基在P.capsici毒素活性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霉菌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疫霉菌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素彭相儒,刘文朴(乌鲁木齐市蔬菜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程秉铨,孙晓陆,肖英,周俊,陈璐(新疆农科院中心实验室)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始见于60年代初,70年代偶尔发生,80年代中期以来连年发生,尤其以乌鲁木齐、昌吉、石...  相似文献   

3.
安克对辣椒疫霉菌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克(Dimethomorph)是肉桂酸衍生物类杀菌剂,经测定,其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a capsici)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甲霜灵。安克抑制P.capsici菌丝生长的EC95为0.6085ug/ml,比甲霜灵低10.62倍。安克对P.capsici孢子囊形成具极强抑制作用,抑制率回归方程为y=7.4109+1.3143x,EC95为0.2613ug/ml,比甲霜灵低362.11倍。安克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95为9.526ug/ml,而游动孢子萌发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则较差,EC95大于800ug/ml。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霉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在胡萝卜(CFB)培养液中易于培养及产生毒素。生物测定表明:P.capsici毒素溶液能抑制辣椒、绿豆、豇豆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损伤辣椒叶片细胞膜,对幼苗有强烈的致萎作用。寄主表现出病原菌侵染相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疫霉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疫霉属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对产毒的疫霉属真菌的种类和毒素的化学类别、产毒的培养条件、毒素的提取纯化与检测方法、毒素的致病机理、毒素的分子遗传学以及毒素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6.
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辣椒疫病病土和病株上分离鉴定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得到11个致病性和11个非致病性菌株。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分别聚为1个组,但其中3个非致病性菌株与致病性菌株聚为1个组。ITS序列分析发现,受试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分别聚为1个组,但是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比致病性的高,这说明致病性菌株可能是单系群起源。此外,在辣椒疫霉菌的遗传表型和地理来源方面,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这表明辣椒疫霉菌的起源并不单独依赖其地理来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采用P1ichs培养液在振荡培养的方式下,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产毒量最高。大量快速提出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的最佳方法为硫酸铵沉淀法,聚乙二醇法不适宜提取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霉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对辣椒疫霉病田土壤进行了病菌分离、菌株配对培养、越冬存活形式等研究。结果表明:病田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5-8月最多,冬季和初春最少;湖南长沙地区疫霉菌的配对型有A2和A1A2两种类型,多以卵孢子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病田土壤和植物病残体是辣椒疫霉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试验,对来源于北京、陕西、广东、广西、江苏南京和湖南长沙、衡阳、郴州等地15个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的辣椒疫霉菌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且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辣椒褐斑病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毒素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萃取效果最好,萃取产生沉淀,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进行生物测定,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基本都在上清液中,说明辣椒褐斑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病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有效株的影响,病情严重时单株结果数量与平均果重也受到一定影响。辣椒受疫病危害后的反应类型属于超补偿型。在较低的危害水平内(病株率≤4.16%),辣椒受害后,由于病株旁的健康植株增加了结果枝数,产生边际优势,从而单位面积的产量反而有所增加。只有当超过经济危害水平时,单位面积的产量随着株发病率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超补偿作用难以发挥而造成减产。经相关分析,辣椒疫病的株发病率(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Y=-5.6321+1.3531X(r=0.9913^**),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辣椒疫病的防治指标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烟草低头黑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dy)Bulter&Bisby f.nicotianae G.M.Zhang&G.Z.Jiang)无菌培养毒素滤液进行生物测定,筛选强产毒菌株和最佳产毒条件。结果表明:①8株烟草低头黑病菌皆能产生对烟草NC82有致萎作用的毒素类物质,以菌株C-Ⅲ-1产毒最强,萎蔫指数达到98.33%;C-I-1和C-Ⅱ-1产毒最弱,萎蔫指数仅为40.00%左右。②以C-V-1为目标菌株对病菌产毒条件进行测定,得到最佳产毒模式:pH=6,25℃或30℃,PDB培养基中连续黑暗振荡培养13d。③活体植株浸根法作为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的生物测定跟踪方法是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辣椒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农业学报》1997,9(4):22-26
研究表明,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的菌落形态多为绒毛型,孢子囊会脱落,带有长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长宽比1.4~1.7,乳突明显;混合菌株可形成藏卵器,雄器底生;菌株在12~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不同菌株利用淀粉的能力差异很大;孢子囊的形成受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多;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pH值影响孢子囊萌发方式和萌发率,适当偏酸,孢子囊萌发率高,有利于形成游动孢子;病菌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15.
辣椒疫霉菌生长和产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合辣椒疫霉菌的培养基条件、温度条件、孢子囊产生的光照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在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6~28℃,保存菌种时间最长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全光照对产孢的效果最好,可使游动孢子的释放量增加,6 d全光照处理可使游动孢子量最大。从而确定了疫霉菌生长条件和产孢条件的最佳方法,为品种抗源的筛选提供了适宜的菌种。  相似文献   

16.
辣椒疫霉病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江西省采集分离的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153个菌株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已有55.60%的菌株存在抗药性,其中中、高抗菌株占27.50%;甲霜灵与恶唑烷酮、甲呋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霜霉威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甲霜灵对敏感菌株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2776mg/kg、0.2663mg/kg、2.295mg/kg,而霜霉威浓度达500mg/kg时,对菌株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活体寄主上对病菌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