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福建省大麦区试的近况。指出通过福建省大麦区试鉴定出一批大麦新品种 ,建立了区试网络 ,培养了区试人才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对福建省大麦品种更新换代 ,为大麦育种提供 (反馈 )信息 ,促进大麦生产和育种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还指出了福建省大麦区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今后进一步提高区试质量和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祖荣 《大麦科学》2000,(4):13-15,40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闽麦02和莆大麦7号已参试两年,表现丰产、抗白粉病,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尤其是抗白粉病)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 ,其中闽麦 0 2和莆大麦 7号已参试两年 ,表现丰产、抗白粉病 ,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 ,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 (尤其是抗白粉病 )等方面有较大进展 ,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力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 ,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麦闽麦06选育的效果和育种技术。指出育成的闽麦06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病害轻,是我省育成大麦品种中增产效果最显著、丰产稳定性最好的品种,也是近期我省大麦区试中唯一两年均名列第一的品种。认为育种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正确,采用精选亲本、科学优化配组,后代选择中突出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主攻大穗多粒和重粒式多稳重粒,加大选择压力,优中选优的技术,并做好品种鉴定、试种示范是闽麦06选育成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大麦闽麦 0 6选育的效果和育种技术。指出育成的闽麦 0 6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病害轻 ,是我省育成大麦品种中增产效果最显著、丰产稳定性最好的品种 ,也是近期我省大麦区试中唯一两年均名列第一的品种。认为育种目标明确 ,技术路线正确 ,采用精选亲本、科学优化配组 ,后代选择中突出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 ,主攻大穗多粒和重粒式多穗重粒 ,加大选择压力 ,优中选优的技术 ,并做好品种鉴定、试种示范是闽麦 0 6选育成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莆大麦5号、闽麦02、莆大麦7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产量进展显著,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生育期适宜,穗粒结构较协调,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尤其粒重,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包括粒用,牧草用,牧草兼粒用),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抗逆力较强,广适应,质优。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的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历史较长,相对来说也较正规。对其历史资料作些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当前的大麦区试水平、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途径。我们对江苏省八十年代以来的大麦区试资料作了粗略的分析,觉得以下几点建议,可能对提高今后的大麦区试质量有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黄淮麦区不同时期代表性大麦品种为试材,探讨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态性状、生育期等的演变规律,估计了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重要遗传参数,分析了主要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对大麦今后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性状改良潜力、理想株型育种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福建省大麦生产的发展 ,育种工作者 ,陆续育出了一批大麦品种 (系 ) ,现综合 1996~1999年两个年度省大麦联合区试结果 ,并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 (系 )的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 (系 ) :闽麦 0 2、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和莆大麦 8号、泉大麦 4 4、泉大麦 57、泉大麦 14 ,并以本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莆大麦 5号为对照。1996~ 1999年进行两个年度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统一布点 ,试验设计、观察记载、考种、测产等内容均按省大麦品种区试统一方案进行。对各试验点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结…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月23一24日在湖北荆沙市农科所召开了长江流域第四轮大麦品种区试总结会参加的有7个省10个单位的17应代表,参试单位全部到会会议对1994~1996年度长江片大麦区试进行了交流与总结。代表们在讨论中回顾了8年来大麦区试的成就一致认为通过这一工作为各地区大玫生产的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各省育成的品种通过试验,使优良的品种在外省得到推广应用会参加的有著作用各省育成的品种通过试验个单位的17应代表,参试单位全部到会会议对们在讨论中回顾了来大麦区试的成就一致认为通过这一工作为各地区大玫生产的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各省育成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邀请,四月上中旬有幸到福建省莆田市参加莆大麦四号品种审定会,并考察了福州、莆田、晋江等沿海麦区的大麦生产情况。现就所见,提出以下粗浅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近期育成大小麦品种(系)主要表现及今后育种看法涂祖荣(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一、福建省近期育成大、小麦品种的主要表现近期育成的大、小麦品种(系)较多,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也较复杂,大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为三个二棱皮大麦品种,即莆大麦4号、矮早三和早熟三号...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质优  相似文献   

14.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15.
“莆大麦7号”的选育与大粒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计两个代表福建省大麦生态类型的大麦品种“早黄大麦”和“六棱白肚”在全国 2 4个生态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对福建省大麦品种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大麦品种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的环境中 ,各个阶段发育和生育期基本正常 ,表现早熟 ,产量构成因素表现较正常 ,具有较好生态适应性。因两个品种产地不同 ,特征特性存在差异 ,生态适应性表现略有不同 ,反映出品种特异性。试验结果可为福建省大麦引种、供种及穿梭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对今后大麦生态型育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其大麦育种目标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的多棱或二棱专用饲料大麦新品种及高产、优质的二棱专用或兼用型啤酒大麦;八五期间,相继育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极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大麦新品种(系)。对育种策略和途径探讨,认为选育多棱大麦新品种是大麦超高产育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二棱大麦,要双高并重,注意高粒重和高穗容量的双重目标选择。注意高收获指数与高生物量的协调;亲本选配上,要高低结合、优势互补,同时还应注意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重视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品种的亚种间杂交是大麦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隍酒工业的兴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大麦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尽快的使各科研单位选育的新品种迅速的在较广阔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自1987一1988年开始在我国大麦生产区古方冬大麦区开设大区区域试验,试点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华南各大麦区、四):I盆地冬大麦区、秦巴山地冬大麦区等四个生态区域.其中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有江苏省(盐城、泰兴)、上海市、浙江省(杭州)、湖北省(武昌)、湖南省(长沙)等六个试点,华南冬大麦区的福建省(蒲田)、四川盆地各大麦区的四川省(雅安)、秦巴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