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霞  郭永忠  许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65-14067,14174
综述了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盐胁迫和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讨论了耐盐碱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其资源利用,并对今后盐碱地微生物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新型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型土壤盐碱地改良剂乙酰葡萄糖对山西省怀仁县的苏打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乙酰葡萄糖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为今后山西省盐碱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盐碱地改良剂后,土壤p H值、SAR、CO32-和HCO3-与对照相比都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效钾、苗期株高以及百粒重均增加。施用1500 kg·hm-2乙酰化葡萄糖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900 kg·hm-2乙酰化葡萄糖与猪粪和牛粪混合施用改良盐碱地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新型盐碱地土壤改良剂乙酰化葡萄糖是一种对山西苏打盐型盐碱地有效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宁夏盐碱地施用8种土壤调理剂,研究不同调理剂对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pH、盐分离子以及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后,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pH并对土壤盐分离子产生不同影响,而且加快了水稻生育进程,增加了水稻的总茎数和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结论]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对土壤及水稻生长有一定的积极效果,ORYKTA、丹路菌剂、丹路菌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银北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的改良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于2010-06-08调查银北改良盐碱地的玉米田、枸杞田、油葵田和未改良盐碱地的土壤动物,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pH、土壤碱化度和全盐量。采用干漏斗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共获得土壤动物7纲12目28类。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弹尾目(56.58%),蜱螨类(18.04%),蜘蛛类(8.03%)和膜翅目蚁科(6.01%)。土壤动物多样性因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以及受干扰程度而表现出差异。改良的玉米地具有最高的多样性H′和丰富度D。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改良玉米地和改良枸杞地有较高的相似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动物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高达100%,说明盐碱地土壤因子变化影响土壤动物的分布,土壤全盐量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综合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是目前农业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盐碱地的影响,主要从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还田量等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影响等角度进行综述。总体而言,秸秆还田可以使盐碱地土壤容重降低,抑制盐碱地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供应,增加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等。目前秸秆还田改良盐碱地室内试验较多,连续多年大田试验较少,室内试验无法模拟野外盐碱地受当地土壤性质、气候等多因素影响情况,使得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差。此外,盐碱地改良是一项复杂工程,实际应用中要综合治理,及时调整和完善改良措施,使其能有效推广到农业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土壤修复菌剂对我县盐碱地的施用效果,进行“土壤修复菌剂”在生菜上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三年连续施用土壤修复菌剂,对碱性土壤中pH值减小作用显著, 且不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的EC值与全盐量也显著降低;生菜的株高、叶片数和单颗重也显著增加,生菜的的品质和产量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目前有盐碱地9 913万hm2,其中江苏省居多(滨海盐碱土)。在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日趋紧张的今天,加强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研究和开发利用,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江苏省五图河农场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治理技术的总结,提出了具操作性的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对农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耐盐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一直是世界难题。为了合理利用盐碱地土地资源,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我们从2002年初开始从国内外引进试种耐盐植物,经两年的多点试验证明.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盐生植物可以在高盐环境中生长,是研究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良模式物种。以东北林业大学安达市盐碱地试验基地中的碱蓬属植物(盐地碱蓬和角碱蓬)为材料,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相关酶活性,评价碱蓬属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植物覆盖的土壤pH和重金属离子均显著降低,且富集了更多的盐分;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根际土壤中较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是影响该盐碱地区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在角碱蓬根际土壤中,有机质、蔗糖酶、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等指标显著高于盐地碱蓬根际土壤,而其它各指标差异未达到显著性,说明角碱蓬更适合用于改良盐碱地土壤。  相似文献   

10.
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不可或缺的有限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到2050年,全球农业生产必须增长60%,发展中国家需增长近10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受人为不合理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排水与通风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侵蚀、水渗透性过强或过弱、钠交换程度高和贫瘠等现象逐渐普遍,造成土壤退化,加大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土壤与作物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减弱,农业生产产出率偏低。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土壤盐碱化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围绕土壤盐碱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机理,土壤盐碱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盐碱地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于机耕,具有潜在的肥力。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种植面积,提高作物总产量,还可以扩大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地的改良技术多种多样。笔者对近年来利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盐碱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盐碱土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且有很多土地退化严重,有发生次生盐碱化的趋势。以下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典型盐碱区域土壤土质的调查分析,讨论了盐碱地改良的现状及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壤对树莓各品种生长特征的影响,以天津市西青区轻度盐碱地和蓟县微酸性土壤为试验地,以3个树莓品种(诺娃、香妃和红宝)为试材,测定了树莓植株的单株叶片数、单叶面积、主枝长等指标。结果显示:西青盐碱地的总叶片数比蓟县微酸性土壤的多,分别为诺娃1.22倍、红宝1.45倍、香妃1.41倍;西青盐碱地的诺娃、红宝、香妃的单叶面积是蓟县微酸性土壤的1.86倍、1.39倍和0.87倍;西青盐碱地诺娃、红宝、香妃的主枝长是蓟县微酸性土壤的3.94倍、0.61倍和0.80倍。因此,研究认为试验的3个树莓品种更适宜在轻度盐碱性土壤上生长。  相似文献   

13.
把现代土壤管理理念引入到对盐碱地土壤状态治理的认识方面,土壤的状态和质量是盐碱地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主要矛盾或者中心内容。在充分认识土、盐碱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做到治碱先治土,治盐碱和治土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持续发展效果。所以,"治碱先治土,治土先治状态"原则应该作为今后盐碱地治理理念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可用的盐碱地治理方法 1.化学法在我国经过试验并取得实验效果的盐碱地化学治理制剂很多,康地宝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康地宝的主要成分是以滨海植物——海蓬子根系分泌物为主的一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利用有机生化高分子络合土壤中的成盐离子,随灌溉水将盐分带到土壤深处,降碱脱盐,迅速解除盐分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保证作物在盐碱地上正常出苗,促进生长;活化土壤营养元素,使土壤中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转化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解除植物生理缺素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一、土壤管理首先要深翻改土。创造有利于金银花根系生长的因素.然后是经常性的土壤耕作制度。土壤管理要达到:在生长季节要有适当的水分供应:盐碱地带要搭淤改善,增加并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有机质;适时供应所需的营养物质;疏松土壤。通气透水,增强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土壤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成分及含量,利用酸度计测定了不同土样的pH值,利用火焰光度计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燕麦种植对土壤中无机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分布不均匀,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不大,pH值较高,有的已达到9.6以上,但仍处于燕麦生长所耐受的范围之内,种植燕麦后盐碱地土壤有了酸化趋势.因此,应大力提倡在盐碱地种植燕麦,可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改造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TDR技术测定盐碱地土壤盐分和水分及标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TDR(Time Domain Refletrometry,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的基本原理,使用德国生产的TRIME型TDR测定仪,以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盐碱地土壤为对象,进行了土壤盐分(或电导率)和土壤含水率方面的测定研究,并对其进行标定,得出了不同含水率下土壤盐分(或电导率)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其目的旨在为TDR法在塔里木盆地盐碱地土壤水分和盐分测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不同播种量对滨海盐碱土的修复作用,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撒播0(CK)、30 (SF)、45 (LF)和60(BF)kg·hm-2 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地碱蓬不同播种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全盐量、有机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团聚性的改良存在一定差异。其中, LF处理下,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最佳,与CK相比,土壤全盐量降低42.48%,有机质含量增加80.52%,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30.24%,土壤团聚性增强。其次是BF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256.67%,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64.38%,土壤大团聚体所占百分比增加了37.51%。因此,盐地碱蓬45 kg·hm-2的播种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改善滨海盐碱地土壤环境,为积盐植物修复盐碱地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盐碱地改良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废弃物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pH和Na^+ +K^+/Ca^2+ +Mg^2+明显降低,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土壤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严重地区的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对重盐碱地进行改良植物才能达到较高的成活率,想要提高绿化成活率可采用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