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介绍稻飞虱在成宁市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2.
枣阳市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97万hm2,稻飞虱发生是继1987年、1991年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第3代、第4代稻飞虱发生面积累计达7·67万hm2,挽回稻谷损失18·65万t,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6年我市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为7月20~30日,第4代稻飞虱为8月15~25日,比1987年、1991年分别早5d、7d。1·2发生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为2300头,最高达8 000头,第4代稻飞虱百蔸平均为6 050头,最高达1·5万头,比1987年高8·18%,与1991年持平。1·3短翅型成虫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百…  相似文献   

3.
三都县稻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都地区稻飞虱日趋严重,发生频率增加,为害程度加剧,常年发生6~8万hm2,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超过10万hm2,损失稻谷300万kg左右.1990年、1995年、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达11.2,13.6,13.8万hm2,损失稻谷380,450,480万kg.为减少和控制害虫在该县危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当地发生偏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1997年水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红 《湖北植保》1998,(2):10-12
湖北省1997年水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1997年稻飞虱为大发生,初步统计,全省发生105.49万hm2,较去年增36.40万hm2,较1991年少96.43万hm2,为90年代以来第二个重发高峰年。1997年在...  相似文献   

5.
赤壁市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发生面积大,大发生概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2000年以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发病更重,2009年、2010年在病害发生期调查,平均蔸发病率在50%、株发病率在20%以上,有部分高感品种蔸发病率高达86%、株发病率在43%左右。通过田间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水稻纹枯病发生趋重与栽培方式变化、防治时间推迟、氮肥用量过大以及药剂选择使用上有很大关系,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涛 《湖北植保》2007,(1):8-10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近年来,连续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因水稻种植结构、品种调整稻飞虱新的发生为害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1.1各代田间发生期稻飞虱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迁入我县,一年内在水稻上发生不完整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混栽区中稻和双季稻晚稻受害最为严重。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第1代长翅型成虫盛期在5月中旬,第2…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水稻胡麻叶斑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lto et Kubibay)Drechsler ct Dastur]在邕宁一直只有轻发生。然而,2004年在晚稻出现了大面积流行,为近10a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9.
郧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的鄂、豫、陕三省结合地带,属中稻产区,稻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岭及河系两岸.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6 700hm2,稻飞虱发生面积1万hm2次,其中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面积4 000hm2,第4代褐色虱发生面积6 000hm2.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67万hm^2,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9.33万hm^2次,是199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稻飞虱发生面积8.67万hm^2,是1990年以来第2个重发生年(仅次于1991年)。由于全市植保战线及时预报,当好参谋,积极指导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普遍,危害严重。本文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和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季兴祥 《湖北植保》1995,(4):101-101,2
沙洋农场1994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沙洋农场植保站季兴祥1994年沙洋农场稻飞虱是有史以来比较重的一年,仅次于1991年,其中所属的苗子湖农场、三农场、马良农场及漳湖岛农场等农场发生量超过了1991年,全年累计发生面积0.67万hm’,全年访治...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稻飞虱是继2006年大发生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生年,发生面积40万hm^2,其中第2代8万hm^2次,第3代20万hm^2次,第4代12万hm^2次,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2次,每667m^2平均挽回水稻损失176kg,19.53万hm^2水稻共挽回水稻损失5.16亿kg,折合挽回经济损失8.25亿元。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监利县水稻上的主要虫害,2006年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1年.据统计,中晚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9万hm2,是种植面积的1.4倍.防治面积38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5.77万t.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中稻"穿顶"面积仍有0.45万hm2,占中稻面积的5%,晚稻零星"穿顶",全县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2.5万t.分析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稻飞虱是继2006年大发生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生之年,发生面积40万hm^2(次),其中第2代8万hm^2(次),第3代20万hm^2(次),第4代12万hm^2(次)。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2(次),每hm^2平均挽回水稻损失2640kg,19.53万hm^2水稻共挽回水稻损失5.16亿kg,折合挽回经济损失8.25亿元。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3,16(1):11-12
小麦白粉病近年来在思南县的发生程度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该地区对小麦产量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病害。 2 0世纪 90年代初 ,小麦白粉病仅在一些感病品种上和常年发病的老病区发生。自 1996年以来 ,小麦白粉病在其他小麦品种上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据我站历年资料反映 ,1992年全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 0 .0 76万hm2 ,1998年发病面积上升到 0 .11万hm2 ,2 0 0 1年 3月下旬发病面积已达 0 .2 7万hm2 ,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36 .4 % ,2 0 0 2年 4月上旬发病面积 0 .5 3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 80 %。从 1992年到2 0 0 2年 10年间全县小麦白…  相似文献   

18.
南充市位于四川东北部,介于北纬30°35′~31°51′、东经105°27′~106°58′之间,是四川水稻的主产区,2007年全市水稻栽插面积14.1万hm2,总产量10.3亿kg,占整个粮食总产的32.9%,是该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受外地虫源迁入量大、迁入峰次多和本地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影响,2007年稻飞虱在该市严重发生,发生面积8.2万hm2,自然损失率高达33.7%,防治后实际损失率1.0%。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2007年水稻稻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成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充市是稻飞虱迁入波及区,常年发生轻.2007年稻飞虱(白背飞虱占90%以上)在全市大暴发,平坝和浅丘地区虫口密度达1万头/百丛以上的稻田面积约占1/3.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虫源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本市降雨特多,无高温天气的气候条件等有利稻飞虱的迁入和生长繁殖.市政府及时启动实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抓示范展示片带动全面,防治成效显著,笔者体会也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