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5个籼稻品种和5个粳稻品种配成一套正、反交组合,研究籼、粳杂种F_1代三个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种F_1的理论产量优势大,其杂种优势平均为204.7%,优势变化幅度79.1~446.9%;竞争优势平均值为39.4%,变化幅度-30.3~150.3%,籼、粳杂种存在极大的产量潜力。籼稻亲本福引一号和粳稻品种皖恢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好,籼稻V20B和粳稻B46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最大,福引一号×皖恢3号在三个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指导小麦优质育种的亲本配组,选择8个品种和2个新品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25个杂交组合,对F_1代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杂种优势整体表现为负向优势,千粒质量为正向优势,其它品质性状整体表现为正向优势;4个亲本材料新麦26、洛麦47、藁优5766及洛麦41的多个品质性状GCA值均较好,可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亲本;丰德存麦13在产量性状上GCA值最大,适合作为产量改良亲本使用;组合洛麦47×丰德存麦13、洛麦47×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藁优5766多个性状SCA效应值和杂种优势值均较高,可作为重点组合进行后代筛选;相关性分析表明,F_1各性状均值与亲本一般配合力之和(GCAs)均呈极显著相关,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蛋白含量的F_1值也与杂种优势值和SCA值紧密相关,沉降值、吸水率、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的F_1值受组合影响较小,主要与双亲的GCAs值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5个南方春大豆品种间双列杂交的F_1代材料,对产量等7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荚粒数杂种优势明显,百粒重等性状则不明显。产量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显性效应转为次要。单株产量与双亲均值正相关,杂种优势与双亲配合力总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显著正相关。组合实际产量表现则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均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6个非洲地区主要红麻品种和30个F1组合的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1)加性和显性效应对参试品种性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2)大部分品种具有中亲和高亲杂种优势,证实了杂交育种将提高红麻的产量及品质。3)亲本Tainung在所有参试性状综合表现为超级亲本,亲本Endora在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上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大豆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杂种优势差异,采用地理纬度相近的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新育成亚有限型品种各4个和4个辽宁省20年代老品种为亲本,配置组成地理远缘和时代远缘杂交F1代,对F1代主要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部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性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地理远缘的亲本间杂交会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并且地理远缘的亲本间杂交的杂种优势要高于时代远缘的亲本间杂交,但百粒重、粒茎比、光合速率这三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均以新老品种杂交的高.  相似文献   

6.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性状表现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和较强的对照优势, 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单株穗数、主穗粒数表现为负向优势,致使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下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2)周98165、小偃22、西农889、郑麦366和偃展411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强优势组合有豫农202×郑麦366、周98165×小偃22、小偃22×豫农202、西农2611×小偃22、烟农19×郑麦366、豫农202×邯6172、小偃22×郑麦366、烟农19×周98165、周98165×邯6172。依据双亲之一GCA或双亲GCA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高。(3)利用配合力分析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5类,利用性状聚类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4类。这两种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6个非洲地区主要红麻品种和30个F1组合的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1)加性和显性效应对参试品种性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2)大部分品种具有中亲和高亲杂种优势,证实了杂交育种将提高红麻的产量及品质。3)亲本Tainung在所有参试性状综合表现为超级亲本,亲本Endora在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上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8.
用5个籼稻和5个粳稻品种,进行半双列杂交,随机区组,三次重复,以汕优63作对照。探索其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强度。试验表明:籼、粳杂种F_1表现强大的生物学优势,产量优势更为明显,杂种优势平均高达156.4%。生育期和株高有正负优势的表现。特殊配合力强的组合,其亲本一般配合力也都比较好。籼稻亲本对杂种的变量贡献较大。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决定籼、粳杂种优势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变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同类型内及类型间共15个杂交组合,研究大豆同工酶与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大豆F_1代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有关,具有互补带的组合,杂种优势最高。试验还显示,类型内杂交组合,F_1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没有出现互补酶带;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组合,F_1代具有互补带比率最高。本试验结果证实:F_2代单株同工酶酶谱表型丰富的组合,其主要产量性状变异潜力大。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种间杂交后代,与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比较,F_2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类型丰富。从酶学以及分子标记的角度,明确了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的渗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部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关系,选用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49(7×7)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和一般配合力(G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对照优势较强,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的主要因素。长6452、周麦30号、京生麦1号、中麦175的单株产量GCA较高,强优势组合有中麦175/周麦30号、中麦175/泰科麦33、京花12/周麦30号、农大5181/长6452、京生麦1号/长6452、京冬17/长6452、中麦175/石优20、京生麦1号/周麦30、中麦175/长6452、农大5181/中优206。依据双亲之一的GCA效应值或者双亲GCA效应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大。经聚类分析,依据8个性状的GCA和表现值将14个亲本分别划分为5个和4个类别。  相似文献   

11.
甜菜育种和生产实践证明,杂交优势品种是提高产糖量有效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育种中评价亲本的配合力,从表现型来说,是根据F_1代在全部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来确定,这就是通常说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特定杂交组合性状数值,在其双亲平均表现的基础上,与予期结果性状数值的偏差。从遗传型方面说,一般配合力主要是亲本的加性基因效应,而特殊配合力则主要是双亲的非加性基因效应。一般具有较大加性方差的亲本材料是改良群体性状的基础,而具有较大非加性方差亲本,通过群体间杂交或互交,可筛选出优良的基因组合和强杂交优势组合。因此掌握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育种,特别是对杂种优势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  相似文献   

13.
吴天侠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0,9(2):103-111
本文研究江淮下游8个大豆品种(系)双列杂交F_2至F_4表现的亲本配合力;证实F_2与F_3间有产量配合力与世代互作;评选出7206—934、诱变30、493—1、1138—2等具优良一般或特殊配合力的亲本与组合。按Hayman方法推演了综合F_2至F_4三世代信息的多基因体系遗传分析;除每株粒数外,产量、百粒重、生育前期、株高等均有上位性作用;从加性、显性效应估计值及上位性度量的组成对优良亲本与组合作分析和解释;进而对亲本性状基因显性方向及分布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14.
17个蓖麻亲本品种以NCⅡ交配设计配成3×14=42个杂交组合,F_1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雄亲1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雌亲有10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有12个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以1716,山光大,永26和Lm型雌性系较高,且有其参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较高。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对比率大的性状有:开花期、一级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说明这些性状遗传上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株高、主穗性状、一级分枝蒴果数、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比率较大。表明其杂种优势以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芝麻杂种F_1的产量优势,不同组合差别很大。本试验以地理远缘的品种作亲本配制了77个组合,对杂种优势现象作进一步的探索.杂种F_1的产量分别为双亲平均,优亲及当地推广种的-6.9~252.7%,-24.8~141.1%和-37.1~67.6% .选择产量差异较大的品种作亲本,F_1具有较强的优势.遇过试验,发现了若干产量优势较强的杂交组合.对全部杂交种及亲本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供今后选配杂交组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黄淮南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黄淮南部麦区的8个小麦品种和黄淮北部麦区的7个小麦品种为亲本配制5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千粒重和结实小穗数的平均中亲优势较高,单株粒数和穗粒数的平均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各性状均出现了中亲优势较高的组合,说明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临Y8012、周麦27和邯生923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基本上表现优秀,用作亲本可进一步提高组合的产量。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为百农207×临Y8012、秋乐2122×邯生923、周麦27×济麦39、浚2016×冀麦181、周麦17×冀麦181。组合百农207×临Y8012、周麦27×邯生923和周麦27×济麦39两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比较高,为本研究中的最优组合。(3)株高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说明这两个性状加性效应较大且受环境影响较小,直接对这两个性状进行选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其狭义遗传力较低,非加性方差成分占优势,因而对单株粒重直接选择效果不太显著,需要通过其他相关性状来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恒鹤  梁振富 《大豆科学》1989,8(3):217-225
以高产、高蛋白、高脂肪三类5亲本轮配杂交的F_1代资料,按Griffing方法模型1,对5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正反交效应和配合力。全部10组合平均各性状正反交差异均不显著,不存在母体效应。配合力分析表明:不同类亲本性状水平与值大小关系密切,值与值有一定关系。优质性状、产量性状与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存在符合育种要求的互补作用。优质亲本的其它农艺性状水平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花生主要营养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6个花生品种双列杂交15个组合F_1为材料,利用Power的相对杂种优势,双亲平均值杂种优势和高值亲本杂种优势3种计算方法,分别对31个花生主要营养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对杂种优势和实际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3种杂种优势测定结果大体一致,其中相对优势值表现最高,出现优势的组合次数也较多;其次是双亲平均值优势;高值亲本优势表现最低,且出现优势组合的次数也较少.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以荚果产量为主的农艺性状出现优势组合次数较多、品质性状出现优势的组合次数较少,且品质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配合力测定选出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亲本。[方法]通过Griffing第4种双列杂交固定模型的设计方案,对8个春小麦品种的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7个性状的两种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741-2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最高,834-2与741-2的组合特殊配合力最高。[结论]选用配合力方差大的亲本,使高、低性状互补,同时发挥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两组大豆亲本配合力在杂种后期F_5~F_8世代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6个长江中下游大豆亲本和4个黄淮亲本于NCⅡ交配设计下产量、产量因素和生育期等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在F_5—F_8世代的表现。几乎全部研究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F_5—F_8世代间表现基本一致。产量等绝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变异极显著。即使在显性作用很小的后期F_5—F_8世代,仍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变异并相当重要。说明有较大的加性×加性上位遗传变异,可为纯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