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探讨了荒漠化的定义及我国荒漠化危害,从荒漠化过程监测、生物措施稳定性、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荒漠化土地造林技术和荒漠化的防治途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今后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伦理与土地退化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伟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27-130
全球性的土地退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开展土地退化防治并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土地生产系统都需要以提高伦理意识为前提.本文介绍了土地利用伦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伦理选择的现实环境,并提出了土地利用伦理落实到土地退化防治实践的具体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楚雄市土地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雄市的土地退化以水蚀为主要动力,在云贵高原具典型代表性。全市退化土地面积1159.44km^2,占总面积的26.17%,土地退化的危害有:降低土壤肥力,冲断桥梁,加剧自然灾害,毁坏水利工程,其形成原因中自然因素是,地形破碎,降水分布不均匀,地表物质疏松,人为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增加对土地的压力,导致乱垦坡地,砍伐森林和超载放牧。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分析理论并结合西部矿区实际,从代表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提出了西部矿区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乌海矿区作为实证区域,选取2000—2015年的多种驱动因素,综合运用标准离差法、CRITIC法两种客观赋权法判定各指标的权重,初步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  相似文献   

5.
安定区土地退化综合防治的典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造成安定区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多年来,基于维护生态安全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安定区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经过多方参与、技术整合、综合治理、综合开发,成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的示范区之一,并建成了赵家铺等一批典型示范工程,改变了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控制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土地退化。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项目区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土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土地资源的退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黔西北云贵高原屋脊地段的贵州省毕节地区,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化,地力减退,下等田土增多,造成农业生产停滞不前。针对这种情况,笔在分析土地资源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改造坡耕地,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调整用地结构和控制人口增长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退化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严重的土地退化已成为岷江上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了该区土地退化的现状: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河谷进一步扩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口快速增长和草场过度放牧等土地退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改善生态环境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法制建设及其监督管理的土地退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模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元谋县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面积50813hm2。海拔1350m以下的燥热区面积79700hm2,热区林地面积245hm2,森林覆盖率仅031%,到处荒山秃岭,破山烂箐,3333hm2“土林”均在热区。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恶果,除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外...  相似文献   

9.
攀枝花市土地退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平 《山地研究》1997,15(4):308-310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了土地退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及攀枝花市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基于县域为单位划分青藏高原的29个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土地退化度以及综合土地退化度,分析沙漠化、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盐渍化和冻融5种退化类型及其综合土地退化程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冷湖亚区和祁连山北麓的沙漠化程度最严重;藏北高原东部亚区和甘南高原区的草地退化程度最严重;泽库沙区、平安亚区和湟源-湟中亚区的土壤侵蚀程度最严重;格尔木亚区和冷湖亚区盐渍化程度最严重;阿里高原北部亚区、藏北高原西部亚区和阿里高原南部亚区的冻融荒漠化最严重;土地综合退化程度最严重的区域是冷湖亚区、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北麓区。  相似文献   

11.
土地退化不仅是当前全球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且是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以兴国县的实地调研为依据,简述了兴国县的土地退化状况,分析了土地退化的原因和过程,论述土地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土地退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浑善达克沙地地区土地沙漠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2000年TM影像的解译,分析了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以及土地沙漠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和人地关系两大方面,探讨了研究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在空间分布上,与春季风蚀气候因子分布范围不一致;沙漠化在发展的速率上,与三大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不一致。结论指出:近50年来,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不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畜压力与环境容量严重失衡,研究区人地关系的管理上屡有失误,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缓慢,是造成研究区土地沙漠化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天山北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化现象,有利于监测新垦绿洲的环境演变过程。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指数4个指标,并结合转移矩阵,对该地区20 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土地退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1990—2010年,研究区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分别增加了91.05%和60.19%。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面积则大幅减少,分别下降了15.45%和28.97%。通过转移矩阵发现,草地和永久冰川退化成荒漠的趋势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最高,达-0.5056%,耕地次之,为0.409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间主要转移方向为: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转化为荒漠,荒漠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荒漠与草地间相互转化,盐碱地面积得到控制,但向荒漠转化的趋势凸显,永久冰川的消融明显加剧,草地持续退化,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沙地土壤风蚀动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表粗糙度反映地表对风速减弱的作用以及对风沙流的影响 ,其值大小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及作物的播种方向 ,粗糙度越大风蚀强度越小。吉林省西部流动沙丘的起沙风速为 1 0 3m/s,风蚀耕地的起沙风速为 6 3~ 7.9m/s。春季侵蚀性风能为 1 72 1 8(v·u)。该区风蚀性气候因子和侵蚀性风能自东向西递增 ,西北部的通榆为最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定位观测资料,研究了人为开垦林地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比较梁坡林地开垦不同年限后的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分析了土壤养分退化的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人为开垦林地后,土壤侵蚀强度剧增,呈加速侵蚀特征。在人为加速侵蚀影响下,有机质含量与开垦年限之间呈y=aebt指数关系。土壤腐殖质组成也随开垦年限而发生变化。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磷是反映土壤养分退化速享的敏感性指标。林地开垦20年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用含量降低到与侵蚀黄绵土相当的水平;有效态Zn、Cu、Mn含量低于或接近临界值,已达严重退化的程度,林地及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中,土壤pH值,CaCO3含量和CEC的变幅分别为8.06~8.44,102~135g/kg和7.8~19.25cmol/kg。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土地限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变化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1993-2002年耕地数量变动.结果表明耕地总量波动但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从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禀赋差异、耕地退化弃耕与可耕地用途改变、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耕地数量变动的原因;利用1990~2004年的人口变动资料建立二次曲线模型,预测2010年和2025年人口数量并讨论其对耕地的压力。综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用地质量限制性的现状,分析边地耕作、风蚀与水蚀、化学与物理性因素、有机物投入、信用限制与灌溉面积比重等因素对农业用地质量的限制以及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对农业的影响。最后讨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强农业用地管理以应对耕地数量和农业用地质量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目标不同。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分析法,在对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阐明了不同区域土地整理所服务的目标和重点:都市发达圈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地整理和非农建设用地整理;渝西经济走廊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和中心村建设及工矿用地复垦;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服务于重庆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生态退耕和低效林、园和牧草地整理,并结合流域治理,复垦灾毁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