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和北方在杂交粳稻选育和推广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杂交籼稻相比,推广步伐嫌慢,有些地区还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种子混杂现象。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的实质,寻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便保证“七五”攻关任务的完成和促进杂交粳稻在南、北方粳稻地区健康发展,全国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组特于1987年10月11—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杂交粳稻学术讨论会。会议首先以一天时间考察了安徽省农科院及舒城、桐城两县当优C堡不育系原种繁殖、制种和大田生产现场的种子纯度和组合优 势。经几天的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弄清了 杂交粳稻推广不快和…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晚稻产量。浙江省在利用籼型杂交水稻的同时,积极发展粳型杂交水稻生产.经过10多年育种攻关和试验示范,已筛选出可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有七优2号、七优6号等.1992年全省种植杂交粳稻10.72万亩,在生育期间,虽遭受了16号和19号2次强台风和洪涝灾害,产量不及上年,但在同样受灾情况下.杂交粳稻却比杂交籼稻和常规晚粳获得较好收成.例如黄岩市14500亩杂交粳稻,平均亩产达485kg,比常规模糯稻亩产452kg,亩增33kg,增产率达73%,其中省“攻三千”课题1.118亩七优2号试验田,平均亩产568.84kg,比协优46的455.8kg,亩增产113.05kg,增…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个新选育的杂交粳稻组合与目前富阳市的杂交粳稻主导生产组合申优1号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8优052和秀优5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代替申优1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水田种植制度是以三熟制和连作稻为主体的多熟制地区,自80年代初开始,在连作晚稻上试种杂交粳稻成功,几年来,已筛选出可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七优2号,七优6号等,并逐步克服了杂交粳稻种子纯度不稳定,结实率不高,制种难度大等问题,初步积累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七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粳稻32.47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地区。近两年来,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其中1990年7.37万亩,比1986年3.l万亩扩大了一倍多,品种组合以七优2号为主,共6.7万亩,占90.1%,七优6号0.59万亩,占8.0%。为了进…  相似文献   

5.
秀洲区是浙北晚粳稻主产区,为选择适宜本区作单季直播稻种植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组织引进了一批杂交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为大面积生产上选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538、春优84等3个品种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可以在本区扩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杂交水稻发展概况,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概况,指出农民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认识不断增强,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超级杂交粳稻品种不断涌现,国家的惠农政策及稻谷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等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有利条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投资力度,广泛开展协作攻关,把超级杂交粳稻的研究、开发工作做大做强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种是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实现杂交粳稻全程高效机械化制种对保证杂交粳稻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和归纳了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进行探索与实践,并介绍了上海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杂交粳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杂交粳稻发展所具有的地理和市场需求优势、政策和科技优势等,分析了发展杂交粳稻的面积和产量潜力,提出了发展杂交粳稻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发展杂交粳稻对于满足粳米供应,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我国杂交粳稻研究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因素,概述了上海杂交粳稻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上海杂交粳稻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杂交粳稻申优4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杂交粳稻屉优4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制种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杂交粳稻辽优5218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制种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当前杂交粳稻研究现状及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当前杂交粳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技术策略,以促进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6号、Y两优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粳稻无论在营养生长期的苗高上,还是在最终株高上都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在粳稻生长特性中,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数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在产量表现上,迟熟中粳、中熟中粳与杂交籼稻相比具有产量优势,早熟晚粳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差导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低是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杂交粳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研究进展和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不育系育种成果。重点介绍了杂交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和早花时2个有利异交结实性状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环境条件和父本特性对提高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的重要性。为选育高柱头外露率、早花时等有利异交结实的粳稻不育系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杂交粳稻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必要性及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从未来粮食增产,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稻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杂交粳稻发展的必要性;从提高杂交粳稻优势水平,改良品质,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等方面分析了杂交粳稻发展的趋势,阐明了杂交粳稻将会对我国粮食增产所产生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超级稻育种科技攻关计划及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 ,在长期的杂交粳稻育种实践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 ,逐步形成“籼粳架桥”间接部分利用、籼粳有利基因集团的构建、偏高秆抗倒新株型改良以及高产与优质多抗适应性广为主要内涵的一整套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在育种实践中 ,利用“籼粳架桥”技术首先育成我国第一个高配合力粳型恢复系C57和杂交粳稻组合黎优57和秀优57,使我国成为世界首先大面积种植杂交粳稻的国家。“九五”又育成了具有高配合力的偏粳型强恢…  相似文献   

19.
八优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杂交稻组与诸暨市种子公司合作 ,以不育系8204A与恢复系R9525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该组合于2002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浙江晚粳稻地区作单季或连晚栽培。一、产量表现八优8号参加浙江省杂交粳稻联合品比试验 ,平均产量为8.08t/h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6.5%。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为6.01~7.04t/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3.3%~8.2% ,其中第二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粳稻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为7.06t/hm2,比对照品…  相似文献   

20.
屉优418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 )以优质不育系屉锦A ,与高秆、大穗、抗病具有特异亲和性的恢复系C418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的育成 ,是继20世纪70年代末黎优57、秀优57之后又一次新的突破 ,以此为代表的杂交粳稻系列组合的选育成功 ,打破了北方稻区杂交粳稻育种的滞后局面 ,在生产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到目前为止 ,已在生产上累计推广种植8万hm2。一、特征特性1.综合性状屉优418在辽宁全生育期170天 ,比秀优57晚10天 ,属晚熟品种。株高115~120cm ,株型理想 ,顶三叶较长 ,宽厚挺直、内卷 ,主茎16片叶 ,穗长30cm ,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