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大麦新品种“荆黑大麦1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荆黑大麦1号"经过2002至2003年对比试验,2003至2005年参加湖北省大麦区试,2005、2006年在荆州、襄樊进行小面积示范,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2008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2.
以各级试验及高产创建中的产量为数据,以增产幅度、变异系数、方差、高稳系数等为参数,分析了云大麦2号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云大麦2号产量潜力高,创造了产量720.8 kg/667 m2的全国记录;稳产性较好,高稳系数居前3位;且适应田、地麦栽培,对施氮方式不敏感,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啤饲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经过二年的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08.85kg/667m^2,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3.1%,连续2年居第一位,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6,为了探索该品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4.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莆大麦 8号系采用“植 3×戈贝纳”杂交育成 ,1998~ 2 0 0 0年二次参加省大麦区试 ,并在全省大麦主产区进行多点试种、示范推广 ,2 0 0 4年 5月获得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该品种作为籽粒利用 ,产量高 ,品质优 ,是一个很好的饲料大麦品种 ;作为麦苗利用 ,分蘖力强 ,繁茂性好 ,氨基酸和粗蛋白高 ,有较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2011至2013年2年度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凤大麦7号产量为依据,以增产幅度、变异系数、方差、高稳系数等为参数,分析凤大麦7号的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畜牧业及啤酒工业的带动下,云南省大麦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全省大麦用作啤酒原料,其余均作为饲料大麦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东海农场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建设大麦生产基地,开发生产大麦,取得较好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简要介绍了“八五”后两年该场大麦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 ,其中闽麦 0 2和莆大麦 7号已参试两年 ,表现丰产、抗白粉病 ,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 ,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 (尤其是抗白粉病 )等方面有较大进展 ,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力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 ,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评价大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及北方大麦区试试点的鉴别力和环境代表性,利用GGE双标图对2012-2013年国家大麦北方区域试验6个试点(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呼和浩特、黑龙江红兴隆、内蒙古上库力、甘肃武威黄羊镇和新疆石河子)的12个大麦品种(垦啤7号、甘啤7号、10PJ-24、红08-764、08B26、P10-6、中饲麦1号、09GW-01、9821、红00-801、P11-1和甘啤6号)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大麦6个试点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在三个类型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垦啤7号、10PJ-24和9821。石河子是最理想的试点,有较好的品种鉴别能力;哈尔滨和上库力在品种鉴别能力和环境代表性上很相似,而且鉴别力较差。12个大麦品种中,中饲麦1号和08B26的丰产、稳产性较好,而P11-1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国大麦耐酸铝的研究 ,包括大麦酸铝毒害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耐酸铝性鉴定 ;在红黄壤土田间选择耐酸铝性大麦的指标 ;大麦耐酸铝性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从种质资源中筛选的高蛋白大麦材料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参试的5个高蛋白材料中,青永1325、j-51和京新3号与对照甘啤4号产量差异不显著,抗逆性较好、生育期适中,具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市大麦生产从无到有,起步晚,推广速度快,2008年大麦播种面积已超过全国四大大麦产区之首的甘肃省.随着大麦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呼伦贝尔市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大麦大田用种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尤为重要,所以急需出台一套科学、严谨、全面、具体的大麦大田用种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此为据,可使呼伦贝尔市大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大麦大田用种标准化生产为指导思想,以推进呼伦贝尔市大麦产业良性发展为目标,对大麦大田用种的田间生产、种子加工、质量监控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祖荣 《大麦科学》2000,(4):13-15,40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闽麦02和莆大麦7号已参试两年,表现丰产、抗白粉病,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尤其是抗白粉病)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大麦赤霉病抗源的发掘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发掘新的大麦赤霉病抗源,2005、2006年利用禾谷镰刀菌单花滴注和喷雾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87份大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扩展性和抗侵染性.结果表明,大麦赤霉病抗性除了抗初侵染类型外还存在抗扩展类型.比较两年单花滴注接种后21 d的病小穗率,筛选得到9个抗源,分别为盐96157、2000品12、秀9744、Vivar、Phoenix、盐94148、鉴35、盐97001、96AC20-30,占全部供试品种的3.44%.通过比较喷雾接种21 d后病小穗率、病穗率、病情指数、反应级等各项指标,发现9个抗源中存在三种类型:盐96157、2000品12、盐94148和Vivar属于既抗扩展又抗侵染的类型,秀977、鉴35和Phoenix属于抗侵染性较弱而抗扩展性强的类型,盐97001和96AC20-30属于抗侵染性强而抗扩展性较弱的类型.在9个抗源中96AC20-30抗侵染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麦耐酸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中国大麦耐酸铝的研究,包括大麦酸铝害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中国大麦种质资源耐酸铝性鉴定;在红黄壤土田间选择耐酸铝性大麦的指标;大麦耐酸铝性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给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个感白粉病、4个抗白粉病大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的双列杂交法Ⅰ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大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白粉病抗性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5个亲本中,木石港3号和CM72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S096的一般配合力中等,也表现为负向效应,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因而这三个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大麦白粉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大麦白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20.
生态不育大麦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发松  程鹏飞 《大麦科学》1995,(3):10-12,29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稻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稻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实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油、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此,将其定名为:生态核不育大麦”。本文着重介绍该不育大麦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遗传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