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产抗病虫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是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抗病、抗虫、优质、高产的F1代棉花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参试代号为RVH02,2008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抗病虫性好、产量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川杂1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杂 1 2号 (杂 1 2 )的选育得到国家 863、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资助 ,其目的是将棉花抗病虫性与核不育两系法结合 ,利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抗虫品系为父本 ,选育出比对照增产 ,抗棉铃虫、红铃虫 ,抗病性好 ,品质优良的棉花抗病虫杂交种。1选育过程。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生产上已应用的核雄性不育材料及抗枯黄萎病品种 ,通过杂交转育 ,结合病圃和大田筛选 ,培育出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双抗型两用系抗 A2。于 1 997年由四川农科院经作所提供母本抗 A2 ,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抗虫品系 R1 68,分别在四川和湖北配制杂交组合 ,通…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30年来四川省棉花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情况,重点评述了四川省在棉花育种、栽培和植保方面的研究成果.四川省建立了在棉花核雄性不育遗传及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抗蚜螨育种领域的研究优势,率先实现棉花的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首次揭示了作物核不育的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理论,首创出我国第一批抗枯萎病种质资源、抗黄萎病种质资源、抗病虫核不育系和抗螨抗蚜种质资源,全国利用这些创新的特异材料培育出150多个棉花品种.同时在棉花高效节本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棉田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果.这些棉花科技优势和科研成果,支撑着四川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并为全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还回顾了30年来四川省棉花生产的发展情况,同期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棉花价格政策和奖售政策,以及四川省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相关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施尚泽 《江西棉花》2007,29(3):19-21
1 选育经过 1998年利用棉花核不育系33A为母本与抗病虫材料杂交,用F2代分离的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于1999年对分离的不育株进行田间鉴定,从中选择鉴定出不育度高,败育较彻底的30个不育单株,进行配对兄妹交.  相似文献   

7.
施尚泽 《中国棉花》2008,35(10):22-23
川杂棉2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杂交种.该品种是利用本所新育成的抗病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2-28A作母本,用选育的抗病虫恢复系GH255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进入四川省棉花生产试验.于2008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川杂棉20号.  相似文献   

8.
豫农棉31是由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熟的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冀3927是河北省棉花研究所以冀棉20×GK12育成的转基因棉花品系279系为母本,冀棉25×冀棉22育成的抗病优质品系039系为父本,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7年参加河北省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0.
川杂棉4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核不育两用系GA18作母本、抗病新品系H3作父本配制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在区域试验中皮棉产量为1 614.3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棉红铃虫,纤维品质较好。本文总结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冯绍武  邱太明 《江西棉花》1994,(1):45-45,44
泗棉3号高产栽培技术冯绍武,邱太明,陈齐炼,李金孙(都昌县棉花生产办公室332600)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选用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系新阳76-755高产优质新品系泗阳791进行杂交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为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培育棉花核不育系的实践,就饱和回交法、不饱和回交法、阶梯回交法选育核不育两用系,单株选择法纯化和提高核不育两用系,培育近等基因系,加快不育系选育进程等方面阐述了育种体会和心得。  相似文献   

13.
1选育经过 高产、稳产、多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周棉6号系(泗331×周R-3)×(鲁742×9708)复合杂交选育而来,其中泗331是从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引进的抗枯萎病、中早熟、高产材料,鲁742系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提供的抗病早熟材料,周R-3、9708为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丰产、抗病虫、  相似文献   

14.
泗抗3号是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选育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两年被江西省农业厅确认为江西棉花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稻新品种福龙两优863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龙两优863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水稻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与重穗型优质恢复系龙恢863配组育成的两系晚籼杂交稻新品种。不仅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性好等优势性状,还表现出抗衰老、抗倒、抗寒等特点,适宜在龙岩市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福龙两优863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制种技术及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家棉花育种攻关指标,以大铃、高产和抗病虫为主攻方向,通过亲本的广泛筛选,利用丰产性、抗病性突出的远缘杂交后代做母本,与结铃性强、高抗棉铃虫的新品系进行杂交,经过多年南繁北育连续选择、早代纤维品质检测、病圃抗病性鉴定以及多环境适应性鉴定等,选育出转Bt基因棉花新品种“冀丰106“.该品种2005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6年通过天津市认定,2007年通过山西省认定,并被列入河北省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品种,目前在棉花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苏棉28(原名盐2216).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于2003年以鄂抗棉9号与盐1341杂交选育的杂种棉.父本盐1341由GK19中系统选择的单株选育的。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萎核不育两用系抗A_1抗A_1,是四川省棉花研究所在感枯、黄萎病核不育两用系473A基础上输入抗病因子,历经1O余年育成。该两用系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50%左右,不育株花丝短。柱头明显高出雄蕊群,花药少而干瘪,无花粉或间有少量花粉但不开裂,...  相似文献   

19.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RH-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RH-1是山东省棉花杂优协作组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惠民点以丰产、抗病核不育系作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作父本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1997~1998年参加全国和山东省抗虫棉区域试验,表现突出,1999年参加生产试验,2001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枯萎核不育两用系抗A_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A1是在感枯、黄萎病核不育两用系“473A”基础上输入抗病因子,历经10余年育成。该两用系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50%左右;抗枯萎病指7.3~16.7。用该两用系组配的中早熟和中熟型杂交种,已分别进入四川省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