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型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SQ-1是一种新型小麦杀雄剂,为了研究杀雄效果及不同小麦品种对SQ-1反应的遗传差异,选择34个小麦品种(系),在小麦生长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以5.0kg/hm^2SQ-1水剂进行一次叶面喷施,参试品种均可达到95%以上的杀雄效果,这表明SQ-1与不同小麦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具有广谱杀雄效应;同时从中随机选取10个参试小麦品种进行人工饱和授粉,其结实率均能达到60%以上,证明SQ-1对雌蕊无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2.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科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敏型两用不育系MTS-1和恢复系MR168组配而成。自2005年开始试制此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至2010年累计面积达200hm^2,平均单产3.4t,种子质量除2008年遭遇南方特大雪灾,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前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的最有效途径。水稻、玉米和油菜已经普遍实现了杂种优势利用,而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缓慢。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是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该品种于2007年通过国家(国审麦2007003)和四川(川审麦2007012)双审定,具有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冠层结构特性与灌浆特性研究分析表明:绵杂麦168在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相对较高,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比常规小麦高。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增幅都比常规小麦高;其灌浆速率比同期常规小麦高。最大灌浆速率(Rmax),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因此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速率对提高小麦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变幅为3.0%-14.0%,年平均递增率为2.4%,而常规小麦的平均超标率为3.0%,变幅为1.1%-5.1%,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75%,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均比常规品种的高,粒重优势显著,杂种小麦的穗粒数高于常规小麦,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群体条件下,杂种小麦的有效穗与常规小麦的变化基本一致;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秆水平,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6.
黑粒小麦新品种漯珍1号优异品质调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珍1号是由漯河农科所选育出的珍稀黑粒小麦新品种,是第一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黑粒小麦新品种。据国家定点机构测试,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7.1%,18种氨基酸总和达到15.2%,对人体有利元素钙、铁、硒、磺的含量是普通小麦的1.3~3倍,具有优异的品质和极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黑色食品营养价值的深入了解以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漯珍1号为代表的黑粒小麦种植及市场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回顾甘肃陇南60年来引进和利用国外小麦种质的历史。提出国外小麦种质在陇南作为主要生产品种和抗锈亲本在生产和新品种选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同类型抗病材料丰富了当地条锈病控制的思路.并利用引进的抗条锈种质组建起了小麦抗条锈基因库。引种的主要经验是:突出地方需求.明确引种目标;坚持引进、试验、推广与研究、消化、改良相结合:引进品种的同时要注意引进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多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以钱江2号为代表的多穗型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揭示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穗型小麦品种取得5.25t/公顷的产量水平,其阶段叶面积系数为:年内1以上,拔节期为3以上,孕穗期为6左右,齐穗期不低于5,开花灌浆期稳定在4.5左右。且具有相应的干物质增长系数。其适宜群林结构为:基本苗195万/ha。年内苗675-750万/ha,最高苗控制在825-900万/ha之间,争取达到基本苗以19  相似文献   

9.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营养器官暂贮性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WSC)是小麦籽粒灌浆所需的重要碳源。为发掘控制小麦籽粒WSC含量的真实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借助小麦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来自不同遗传作图群体的控制小麦籽粒WSC含量的168个QTL位点进行图谱映射和元分析。结果发现,142个QTL定位区间与参考图谱有共有标记,其中92个QTL对籽粒WSC含量的表型变异具有增效效应,50个QTL具有减效效应。建立控制小麦籽粒WSC含量的QTL一致性图谱,获得16个"一致性"QTL(Meta quantitative trait loci,MQTL)位点及其连锁标记,MQTL置信区间最小达到0.77cM。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门峡市实际,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下的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三门峡市种植的强筋小麦有郑州9023、高优503、豫麦34、新麦18和豫麦47;其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播种量150kg/hm2;红黏土麦田氮磷钾配比为1.4:1.0:1.2,沙壤土氮磷钾配比为2.8:1.0:1.0;最佳浇水时间为扬花后10-15d。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镉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给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品种保障,2003年对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2004年对鹤璧市卫河堤岸内侧土壤重金属检测表明,其土壤Cd含量为10.5mg/kg,严重超过国家标准(0.6mg/kg)。在此土壤环境下测定小麦植株各部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Cd的积累量因品种、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品种间籽粒Cd含量为0.102~0.168mg/kg,均超过国家标准(0.100mg/kg)。小麦各部位Cd积累大小次序为根〉叶〉茎〉鞘〉籽粒〉颖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温光型不育恢复系MR168对条锈菌CY32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温光型小麦不育恢复系MR168抗条锈基因的来源及其遗传规律,采用常规杂交法对SY95-71/MR168与绵阳26号/MR168两个抗、感组合杂交各世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R168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抗病基因来源于春小麦品种辽春10号;对MR168和4个温光型不育系及其相应杂交组合的抗条锈性分析表明,MR168抗条锈性遗传力强,有利于高抗条锈病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组合筛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在我国现有的耕地中,玉米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1/5.玉米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5%以上.年总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年玉米产量达到1.2亿t.播种面积和玉米产量都处于世界第2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斯卑尔脱(T.spelta)小麦和莫迦小麦(T.macha)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育性恢复等的影响,利用1B/1R小麦K型不育系K3314A、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S3314和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进行秋播、春播试验,考察3种类型不育系育性对温度的反应,并分别与普通小麦品种(系)90(13)21、L783、温6、陕354和邯6172杂交,测定和比较其F1的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几个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Y$3314和YM3314秋播完全雄性不育,春播则自交结实,K3314秋播、春播皆雄性不育,说明T.spelta和T.macha的1BS染色体导入使K3314A获得温敏特性。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比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和1B/1R类型不育系更易恢复;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其杂交F1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且在单株有效穗数和有效小穗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YM型小麦温敏不育系则在穗粒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施肥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双高产栽培大田N肥试验表明:前茬(小麦)施N不仅小麦增产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后效作用;后茬(麦套)花生施N花生增产显著,而对前茬小麦籽粒无明显增产作用;在前茬小麦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当茬配施一定数量的N肥,有利于充分发挥花生的增产潜力;小麦花生各6750~7500kg/hm2高产田全年需施N263~356kg/hm2,前后两作适宜的分配比为1:0.4~0.5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的遗传机制,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四亲本RIL群体,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其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小麦籽粒脱水速率QTL进行定位。结果共检测到12个与小麦籽粒脱水速率相关的QTL,分布在1AL(2)、2AL、3BS、3BL、4AS、5BL、6DL、7AL、7BS、7BL和7DS,其中 QDR-yaas-6DL、 QDR-yaas-1AL.1和 QDR-yaas-3BL脱水速率增效基因仅来自扬麦16,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8.1%、7.6%和2.8%; QDR-yaas-1AL.2, QDR-yaas-2AL, QDR-yaas-4AS和 QDR-yaas-7DS脱水速率增效基因仅来自镇麦16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6%~4.2%; QDR-yaas-5BL脱水速率增效基因仅来自扬麦20,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4%; QDR-yaas-3BS和 QDR-yaas-7BS脱水速率增效基因来自扬麦20和扬麦16,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2%和3.8%; QDR-yaas-7AL和 QDR-yaas-7BL脱水速率增效基因来自镇麦168和扬麦16,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8%和5.9%。推测扬麦16、镇麦168脱水速率快的特性遗传于扬麦158。本研究结果将为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性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波兰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及其与新疆稻麦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9份波兰小麦和2份新疆稻麦进行了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⑴波兰小麦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多态性,9份材料具有7种醇溶蛋白带型,电泳分离出的27条带中,23条具有多态性;⑵供试波兰小麦间遗传距离在0-0.75之间,平均值为0.49,遗传变异较大。供试波兰小麦在遗传距离0.49水平上聚为3类,其醇溶蛋白聚类与收集地关系不大;⑶新疆稻麦与波兰小麦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具  相似文献   

18.
多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以钱江2号为代表的多穗型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揭示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穗型小麦品种取得5.25t/公顷的产量水平:其阶段叶面积系数为:年内1以上.拔节期为3以上.孕穗期为6左右.齐穗期不低于5.开花灌浆期稳定在4.5左右。且具有相应的干物质增长系数.其适宜群体结构为;基本苗195万/ha.年内苗675—750万/a.最高苗控制在825一900万/ha之间.争取达到570—600万/ha有效穗数.穗粒数为31—33粒.千粒重为30g左右.最佳栽培方案为:11月3日播种.公顷基本苗以195万为宜。基苗肥氮用量153.45—159.45kg/ha.穗肥氮用量为37.05—39.75kg/ha.过磷酸钙用量为360.6—386.25kg/ha.氯化钾用量为145.05—159.30kg/ha.  相似文献   

19.
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粒、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量水平,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24.3-56.8%;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1.9886-4.2656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377.12-389.15kg/hm^2,N:P2O5:K2O=1:0.5:0.  相似文献   

20.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麦9023是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为了建立郑麦9023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对该品种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地域性变化以及土壤养分、氮磷钾肥料、杀菌剂对该品种品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郑麦9023的品质特性在河南省的北部地区可稳定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中部地区总体上接近优质强筋小麦国家1级标准,在南部地区可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2级标准;(2)抽穗期土壤速效N的含量是决定郑麦9023品质水平的关键栽培因素,此时土壤速效N含量60mg/kg、80mg/kg和160mg/kg分别为郑麦9023品质达到亚强筋、强筋、超强筋的土壤N素临界值;(3)K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正效应,而P肥对强筋品质特性具有负效应;(4)杀菌剂粉锈宁对强筋特性具有劣化作用,而多菌灵无此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