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近年来里下河地区水稻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播种育秧、大田耕整、精确栽插、精确施肥灌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总结介绍了适宜泰州里下河地区应用的优良食味水稻机插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的优质食味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谢伟东 《杂交水稻》2005,20(6):50-51
根据山区生产的稻米品质较优的实际情况,结合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提出了生产优质无公害稻米必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6.
针对优质米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除草等各个环节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优质米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提出浸种消毒、适时早播、炼苗阶段注意补水、脱粒时严禁品种间混杂间等可行性建议,有利于稻米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发展优质食味稻米生产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辽宁省作为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具备发展优质食味稻米生产的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存在着优质高食味品种应用面积小、稻米产业与市场对接程度差、配套栽培技术普及到位率低等问题.应充分利用辽宁省水稻生产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优质食味水稻品种育种攻关,优化品种应用布局,完善栽培...  相似文献   

8.
优质食用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6,自引:2,他引:86  
 对全国各地选送的78个优质米样品进行了食用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其中理化指标包括:粒长、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蛋白质等9项指标。结果表明:(1)籼稻的粒长因子、垩白因子对食味有极显著正线性效应,粒形因子对食味有极显著负线性效应,对食味的重要性顺序为:粒长因子>粒形因子>垩白因子;(2)粳稻的透明度(级)与食味呈显著负相关系。并对农业部部颁“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中,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的Ⅰ、Ⅱ级米的划分标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绿色水稻生产环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主要区别;阐明了绿色水稻的生产要以转变观念、巩固树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思想为前提,指出了绿色水稻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水稻优质米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辽阳地区水田生产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重点要抓好优质品种选择,采用1次性全层配方施肥辅以少量追肥技术,播种育苗用无纺布覆盖,本田灌溉用清洁无污染水,适时追施穗肥,以及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优质米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秧田管理、施肥除草等各个环节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优质米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提出浸种消毒、适时早播、炼苗阶段注意补水、脱粒时严禁品种间混杂等可行性建议,有利于稻米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在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汉留村20组,对高邮市11个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开展安全性测试,对其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全面考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泗稻20号的高产稳产性最为理想;扬农稻1号、泗稻301、南粳5718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淮稻5号作为高邮地区当家品种(对照),2020年产量居第10位,南粳9108居最后一位.  相似文献   

14.
崔晶 《北方水稻》2007,(3):1-4,9
以当前我国粳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稻米食味的概念、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法,详细论述了优质食味稻米遗传资源的筛选、引进和利用等若干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食味米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米饭食味检测仪器评价优质稻米食味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米饭食味测定装置米饭食味计和硬粘度仪对寒地优质稻米品种三江6号、龙庆稻3号、龙稻18、苗稻2号、绥粳18、初香粳1号、垦香稻08-169共7个品种蒸煮后进行米饭外观、口感、硬度、粘度的测定,检测出米饭综合食味值。结果表明,7个优质米品种食味值都较高,是食用品质好的品种。其中龙稻18食味值最高,为85分,其次为初香粳1号,食味值为81分,2个品种的食味值都在80分以上,在食味值等级划分中的最高等级。垦香稻08-169、绥粳18、龙庆稻3号、三江6号、苗稻2号等5个品种食味值都在70~80分,在食味值划分中的稍好等级。  相似文献   

16.
优质稻米具有好看、好吃、营养好、卫生好等特性,影响其品质的因素包含于整个水稻生产加工过程之中。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移栽前准备、科学移栽、本田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优质米水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刘海霞 《北方水稻》2012,42(5):53-54
优质稻米具有好看、好吃、营养好、卫生好等特性,影响其品质的因素包含于整个水稻生产加工过程之中。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移栽前准备、科学移栽、本田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优质米水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吉林省优质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优质品种产量低、抗病性差、优质不优价等诸多问题,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插秧技术、本田施肥等技术环节阐述了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辽阳地区水田生产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重点要抓好优质品种选择,采用1次性全层配方施肥辅以少量追肥技术,播种育苗用无纺布覆盖,本田灌溉用清洁无污染水,适时追施穗肥,以及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机插株距对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明确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可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以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江苏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行距固定为30 cm的情况下,研究了10、12、14、16和18 cm五种株距对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水稻品种的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粒重/叶面积)、抽穗后群体冠层净光合速率和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株距为12 cm时最大。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均随株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曲线方程计算出两年中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高产最适株距分别为11.6 cm,11.6~12.3 cm和10.8~11.4 cm。结论 机插秧行距固定为30 cm时,11~12 cm的株距有利于改善优质食味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并提高其产量,可作为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