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2001年干旱年份对大豆种子芽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生育后期高温、缺水与日照时数长,能使大豆种子芽率普遍降低,尤其对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种皮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会开裂形成裂纹。大豆种皮裂纹性状不仅会降低大豆种子的外观表现,还会影响种子的贮藏能力及活力,从而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商品价值。尽管人们早已注意到种皮裂纹这一性状,但国内外详细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并不多。鉴于此,综述了大豆种皮构成、种皮裂纹的特点、引起种皮开裂的因素、裂纹的遗传分析、裂纹检测识别技术以及降低裂纹率措施研究进展,为未来大豆的抗种皮裂纹育种及种子加工贮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方大豆种质引种南方后种子皱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华  胡水秀 《大豆科学》1997,16(4):343-347
利用6个大豆种持研究不同水分散失速度下,由来热带-热带高温所致皱缩型大豆处子表现的差异,通过本次研究以及往的观察,我们发现原产北方地区地大豆种质,在黄淮大豆生态区及其以南种植,普遍产生皱缩型种子而失去活力,因而在黄淮以南很难保存原产上述地区的大豆种质,限制了地大豆优良基因源的开发和利用。通常情况下,品种间的皱缩粒率有很在差异,变幅在7.46%-88.68%之间,若在生理成熟期加快水分散失速率,则这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湿土、细沙和滤纸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大豆种子作室内发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滤纸虽然能提早发芽,提高芽率,但是种子受损率却大大增加,且单株干重相对较低;使用湿土时单株干重虽达最高,但苗高、侧根长及促发侧根数量都最低。所以从总体效果上来看,作室内芽率测试时,以使用细沙作培养基最佳。  相似文献   

5.
连续阴雨与早春低温是影响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主要不利气候因素,常导致水稻烂芽和烂种。本研究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筛选大田中越冬后而能够在翌年发芽成长为植株的方式,以期获得成苗率高、烂芽烂种率低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72份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经历冬季后,绝大部分种质的种子腐烂,仅Kasalath和日本晴种子在大田越冬后能发芽生长。这两种常规水稻种子大田越冬特性的发掘,将为培育降低烂芽烂种率的优良品种提供宝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寿命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种子的储存寿命较短,在潮湿、酷热的环境晚是如此。然而,已经筛选出几个种子寿命较长的品种。本研究旨在了解大豆种子寿命(或耐贮性)的遗传,以便通过育种程序来改良该性状。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硬实度关乎食品与饲料加工。为提高大豆种子硬实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发现相关候选基因,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对大豆种子硬实性进行了两年的QTL定位研究,结合前人得到的25个种子硬实性QTL,利用MCScanX对整个大豆基因组进行分析,生成共线性区组,评估大豆种子硬实性QTL之间的共线性,确定了位于Gm02片段的中心QTL。利用多个数据库分析hub-QTL区段的基因,锚定了8个与大豆种子硬实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从CSSL群体中选择种子硬实性不同的两个品系和轮回亲本,用于随后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候选基因Glyma.02G269400和Glyma.02G269500在CSSL群体中硬实性不同的2个品系及轮回亲本绥农14中的表达差异显著。Glyma.02G262600在绥农14中的相对表达量约是CSSL-136的5倍,而在CSSL-200中表达量中等,推测该基因抑制大豆种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子含油量高低和油脂合成途径密切相关,油脂合成途径复杂,涉及诸多蛋白和酶,为此对大豆油脂储存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全基因组数据下载于JGI数据库,生物数据库查询结合Perl程序处理获取大豆油脂储存基因和蛋白,在大豆基因组中确定1 264个与油脂合成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基因与油脂储存有密切的联系。利用Protparam、SOPMA、Prot Comp、Signal P软件对23个基因的蛋白序列、蛋白基本理化性质及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信号肽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23个油脂储存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23个蛋白序列氨基酸数目为165~1 012个;等电点为5.90~10.03;外显子数目为5~16个;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要构成成分;蛋白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内质网、质膜和胞外。用MEGA6软件内置的Clustal W程序对大豆中油脂储存基因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大豆油脂储存基因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丛生芽率为指标,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转化与成熟种子转化体系进行比较,明确了诱导过程中草甘膦筛选浓度、未成熟种子生理状态,改进大豆外植体的获得方式并减少了组培环节,建立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转化体系。利用Jack黄熟后期的种子作为受体材料,在15 mg·L-1的草甘膦筛选浓度下获得了9株PCR检测阳性植株并且生长正常可育,T0代经测序及South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大豆基因组中,其中2个株系的T1代植株经PCR检测符合3∶1的分离比,且表型鉴定筛选出抗性转基因植株,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育种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经过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容重大豆品种种子发芽和种子内抗氧化酶的影响,为大豆种子合理储存提供理论依据.以容重不同的32个大豆品种为试材,经过3种人工老化处理(高温高湿、低温和渗透胁迫)后,测定了这3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分析不同容重品种对人工种子老化处理的响应机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 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 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 和 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 asiaticum 和D. phaseolorum 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不定芽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豆12和中黄13的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6BA浓度、取材时间和种子发育程度对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冀豆12最佳取材时间为开花后60~66 d,最佳6-BA浓度为1.0~1.5 mg·L-1,出芽率达96.67%~100%.中黄13最佳取材时间为开花后49~65 d,6-BA浓度为...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缺失体的超弱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震  徐文英 《大豆科学》1997,16(3):245-251
利用超弱发光方法对具有不同脂肪氧化酶同工酶缺失体的大豆种子进行整体水平上的测试,跟踪测量了在种子吸涨到萌动以及发芽的全过程中顷豆种子超弱发光的变化,并且测定了它们的发光谱线。探索用发光强度鉴别是否有缺失Lox3异型材料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超弱发光发射光谱的差异来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采用10%的乙醇溶液对441份大豆品种进行老化处理,结果指出,野生大豆的抗老化特性极显著强于夏大豆和春大豆;极小粒种的抗老化性极显著强于其他粒重的大豆;双色和黑色种子的抗老化性显著强于其他粒色大豆;粒形较园、种皮光泽较强、种子不爆皮、蛋白质含量较低、种皮较薄、吸水较慢、种子休眠率较高的材料,一般抗老化特性都较强。为了将抗老化育种和培育优良品种结合起来,我们可将种子粒形、种皮光泽、种子爆皮性、种皮厚度和种子吸水速度等性状作为抗老化的选择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用滤纸法研究了6种轮作系统中5种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大豆连作(S…SS) 12年区土壤中种植后,在其根渗出物中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3.3%,与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相比(发芽率96.7%),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大豆-小 麦-玉米(SWC)和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种植甜菜后,与相应轮作系统中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大豆种子在甜菜根渗出物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最低,且在所有供试轮作系统中种植甜菜后均不利于下茬大豆种子发芽后的芽生长;而在所有轮作系统中种植亚麻后,其根渗出物更好地促进了下茬大豆种子发芽,且芽长势良好.玉米除了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轮作区外,在其它轮作系统中种植后对大豆种子发芽影响不大.在玉米-大豆-玉米(CSC)、大豆-小麦-大豆(SWS)和裸地(Nudation)中小麦根渗出物利于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总之,同一作物在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或不同作物在同一轮作系统种植后,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花生不同品种外植体培养芽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比较了11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 MS培养基中萌发情况,及其在4种芽诱导培养基中的叶段芽诱导率并观察了70%酒精和0.1%升汞不同处理时间的灭菌效果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用酒精处理20~30 s和升汞处理10~12min灭菌效果理想,萌发率高;种子萌发率在1/2MS培养基中要比MS培养基高;芽诱导率以汕油523最高,在芽诱导培养基1中为93.1%,汕油31最差,在芽诱导培养基2中仅为9.5%.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玉米种植模式的改进,由多粒种植变为单粒种植,这就对种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子芽率应在96%以上,纯度应在98%以上,同时芽势要强,有较强的拱土能力。而辽源东部半山区一般繁殖的多数为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遇干旱、低温、早霜会直接影响种子成熟度、发芽率、秋后降水及收购时间。如果采用地膜覆盖制种,这一系列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种子可提前7~10d成熟,成熟度明显优于未覆膜种子,子粒色泽好,饱满,发芽势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春播和翻秋种子采用干燥器、冰箱等贮藏条件及种子回潮法研究贮存效果及寻求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简易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种子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经过一段贮存时间后,发芽率存在明显差异。翻秋种子优于春豆种子,低温贮存优于干燥器贮存,更优于纸袋贮存。贮存后的种子从贮存器取出后裸露于室内常温下回潮6d、20d,大部份品种的发芽率比当天从贮存器取出立即做发芽试验的高,提高幅度与贮存条件、种子来源有关,干燥器贮存的春豆种子提高的幅度最大,翻秋种子提高的幅度为最少。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从1997年全面开放大豆进口市场到2011年,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作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保障物资,可以说,没有发达的大豆产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畜牧业和食品工业,而发达的大豆产业更需要发达的现代化种子产业的支撑。近年来,国内大豆种子市场总额一直维持在10亿元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国家对粮油安全越来越重视,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大豆种子市场总额将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20.
对沙藏、冷藏和冷冻保存的大翼豆种子进行发芽和幼苗生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藏保存大翼豆种子不仅能缩短种子发芽时间,而且能提高其发芽率和植株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