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对60个大豆种质资源和后代材料进行筛选。得到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材料9个,用筛选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材料进行自交,在其自交后代中,得到无豆腥味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的大豆品系10个,其中有大量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全缺失和部分缺失的单株。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全面阐述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参与形成豆腥味物质的主要途径、豆腥味的主要成份以及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及其缺失体类型在豆制品形成豆腥味中的作用差异,指出了在遗传育种上开展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体材料选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检测大豆脂氧酶缺失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SDS-PAGE电泳技术中样品前处理及制胶技术的改进,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清晰鉴别Lox-1与Lox-2同工酶的SDS-PAGE电泳快速检测新技术.利用新改进的方法,在289个CS8000(9)×FJ307(♂)F2杂交后代中,选拔出Lox-1,-2,-3同工酶完全缺失的个体27株,以及Lox-1,-3和Lox-...  相似文献   

4.
7S球蛋白是大豆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大豆脂氧酶是大豆腥臭味产生的源泉,两者均是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有必要去除的成分。本研究以7S球蛋白的?¢、?、?-亚基完全缺失的“1003-44”为母本,以脂氧酶Lox-1,2,3完全缺失的“SI016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创制出7S球蛋白亚基与脂氧酶同时缺失大豆新种质资源,并分别对F1和F2种子进行遗传解析。结果表明:F1(1003-44×SI0162)种子表型性状,表现为7S球蛋白亚基缺失、脂氧酶不缺失性状;F2种子表型性状显示:7S球蛋白亚基缺失:野生型=375:125=3:1(X2(0.05,1)=0.0964<3.84),F2种子脂氧酶缺失性状的分离比为Lox-1,2,3野生型:Lox-3缺失:Lox-1,2缺失:Lox-1,2,3缺失=282:96:93:27,符合9:3:3:1的独立分配定律(X2(0.05,3)=0.6275<7.81)。说明7S球蛋白亚基缺失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脂氧酶3个同工酶同时缺失,受lx1lx2与lx3,2个隐性等位基因位点控制。利用ISDS-PAGE电泳技术对F2及F2:7种子双缺失性状的连续跟踪筛选,获得了脂氧酶与7S球蛋白亚基双重缺失、并可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系2个,说明这种双缺失基因聚合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品质遗传改良育种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对培育食品加工专用高值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18 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中黄18(原名中作95-88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SMV)、适应性强的中品661作母本,美国引进的优良品种Century近等基因系、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缺失的优质材料Century-lx2lx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对杂种后代脂肪氧化酶(Lox)进行缺失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该品种于200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早熟、矮秆、高产、稳产、优质(Lox-2)、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黄18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父  相似文献   

6.
十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10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340、同系、82-2A等3个玉米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7.
F2大豆种子脂氧酶(Lipoxygenase,Lox-1,2,3)三个同工酶缺失性状筛选鉴定方法的开发,对于脂氧酶缺失的无腥味大豆育种及其表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脂氧酶Lox-1, 2, 3三个同工酶在不同pH下对亚甲蓝和β-胡萝卜素褪色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痕量取样,精准鉴定F2分离世代出现的Lox-1, 2, 3野生型、Lox-1, 2, 3缺失型、Lox-1, 2缺失型、Lox-3缺失型四种表现型,该检测手段不影响含目标性状的个体的正常继代扩繁,为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及其表型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18的选育有配套技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新品种中黄18(原名中作95-88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SMV),适应性强的中品661作母本,美国引进的优良品种Century近等基因系,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缺失的优质材料Century-lx2lx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电泳(IEF-PAGE)技术,对杂种后代脂肪氧化酶(Lox)进行缺失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该品种于200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早熟,矮秆、高产、稳产,优质(Lox-2),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黄18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齐319与10个不同抗病水平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F_1及其与感病自交系丹340、龙抗11构建的F_2群体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鉴定,研究自交系齐319对灰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选用齐319作抗性亲本,由其组配杂交组合可明显降低灰斑病发病程度,除与高感材料组配外,均能使杂交组合抗病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利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齐319与龙抗11组配的后代群体符合B-2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与丹340组配后代群体符合B-1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利用齐319组配群体,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齐319均表现出2对主效抗性基因,在龙抗11背景下表现出的主基因遗传率更高,基因作用方式更简单。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种子劣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uzuyutaka及其全套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作实验材料,研究评价缺失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对种子劣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所有缺失体类型与正常品种Suzuyutaka一样贮藏始期 都具有高的活力和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都以相似的规律和基本一致的速率丧失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而且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基本一致。表明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大豆种子劣变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5份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5份玉米自交系组配试验,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GCA、SCA、TCA以及各自交系的SCA方差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各自交系的GCA、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P6C1-2-1、Y65-941-1、6166、中黄6441等4个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12.
几个玉米骨干自交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5份玉米自交系组配试验,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GCA、SCA、TCA以及各自交系的SCA方差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各自交系的GCA、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P6C1-2-1、Y65-941-1、6166、中黄6441等4个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是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该项育种试验始于1982年;当时美国发现了缺失L—的大豆,其后在1983年人们又发现了缺失L—3大豆,1985年发现了缺失L-2大豆.于是将这三种大豆进行杂文,以期待育山完全缺失脂肪氧化酶的大豆.结果,在日本喜多村等人手1985年培育出了缺失L-1与L-3和缺失L-2与L-3的大豆,但是由于L-1和L——2适销社很强,杂交手段未能获得完全伙夫旺材氧化施的大豆.1991年,日本九州农业试&场采取百射线照射,于所获的1813拉籽粒中仅发现1拉克全缺失脂肪氧化酶的将拉,幸运的是以这一位作种又获得了448让籽粒,称之为“九州111号”.经与普通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昌7-2、DH34、Mo17、郑58和丹988为测验种,与5个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5个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系BRC-1和BRC-5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组合BRC-5×Mo17、BRC-6×DH34和BRC-1×丹988是产量及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的组合;BRC-5×DH34、BRC-1×DH34、BRC-1×丹988、BRC-6×DH34和BRC-1×昌7-2是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BRC种质选系或BRC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塘四平头、PN78599类群的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杂交小麦F1与F2代品质的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选取不同品质类型的14个亲本材料,以8种设计,按照强筋×强筋、强筋×中筋、强筋×弱筋、中筋×强筋、中筋×中筋、弱筋×强筋、弱筋×中筋、弱筋×弱筋等方式组配不同杂交组合,分别测定其中8种F2代的品质以及亲本、F1代、F2代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以优质和含有优质亚基的品种作母本对杂交小麦F2品质改良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亚基中出现了5 10亚基,其对品质有重要的影响。F1代籽粒中出现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显现象和不完全表达或缺失现象。经观察发现,缺失的带基本都是父本的亚基带。  相似文献   

16.
脂氧酶是大豆产生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培育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可以从加工源头上解决加工去腥难题。在F2分离世代筛选脂氧酶缺失体是无腥味大豆育种的关键。本研究对现有的ISDS-PAGE电泳技术筛选方法进行改进,在苗后子叶展开期,取鲜子叶20 mg,快速无损测定脂肪氧化酶,由过去的播前切粉取样,改为苗后鲜子叶取样,改良后的方法不仅能清晰鉴别Lox-1,2,3三种同工酶缺失与否,同时确保含目标性状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脂氧酶缺失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寒山区几个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 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进行试验。对主要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配合力总效应以及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411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自交系405和琼180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其配制的组合配合力总效应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18.
玉米正反交杂交种F1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造成正反交差异的细胞质遗传所在比例较小。但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组合均有差异明显的性状,同时每一性状均有正反交差异明显的组合,这说明细胞质的遗传在玉米性状表现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芳  史振声  王志斌 《玉米科学》2007,15(2):064-066
以9个玉米自交系组配成5对正反交组合,通过对亲本及杂交当代母本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杂交对母本植株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当代使母本植株的POD、MDA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在去掉杂交果穗后其作用减弱。杂交植株的抗逆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赖氨酸玉米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6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分析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的产量、赖氨酸含量和其它几个子粒性状的表现,并且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了各组合的优劣,以探讨用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组配单交种选育高赖氨酸玉米的可行性。从平均值看,普×高组合在产量、粒重、容重和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方面均优于高×高组合,普×高组合的子粒赖氨酸含量低于高×高组合,但两者的单位面积赖氨酸产量相近。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出的前10个组合中有7个是普×高组合,3个是高×高组合,并且第1、2、4、5、6位组合都是普×高组合。因此,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作母本与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种选育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