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甘肃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育种方法、抗逆性育种重视不够,是目前品种产量潜力不大、适应性和抗逆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协作攻关、调整育种目标、提高适应性,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改进育种选择方式,推进新技术应用,密切新品种与栽培技术相结合等对策。育种思路以增强玉米品种适应性和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本土化的种质为基础,构建杂种优势群为核心,强化逆境人工选择、采用密植育种策略,探索高配合力的玉米生理生态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新种子法实施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以及我国玉米生产季节面临气候条件多变和种业面临严重竞争压力前提下,玉米育种家和种子经营者应该根据不同玉米生态类型区、不同环境和市场的需求,在玉米育种过程中选育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种组成优势互补的品种群,从而化解品种过于单一给玉米生产和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为品种多元化利用和玉米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几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几个性状的遗传分析郑祖平,杜克柱(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玉米品种更新越来越成为玉米夺取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快速、准确地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则是育种的关键。在育种实践中,对自交系各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等参数进行估算分析可为玉米育种材...  相似文献   

4.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及其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品种和栽培技术变化的实际,就资源高效型玉米品种及其选育的依据、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资源高效型玉米育种等进行探讨。应坚持玉米高产开发中品种选育推广与生态条件的相互适应,确定高效利用玉米生产资源的玉米育种攻关目标,以研究解决玉米生产问题作为组材、选系的切入点进行高密度循环育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平均年种植面积约133万hm^2。辽宁省的玉米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在于生产成本高,不具备价格优势,品种单一。加入WTO后将有利于玉米品种资源和育种技术的引进,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加速辽宁省玉米种子产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玉米深加工利用,实现产品增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玉米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陕西玉米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技术、育种方法、抗逆性育种重视不够是目前品种的现实产量潜力不大、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组织协同攻关、调整育种目标、提高适应性,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强化和改进育种选择方式,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新技术应用,密切玉米育种和栽培的合作等对策。玉米育种思路以增强玉米品种适应农业资源(水分、土壤等)的约束和玉米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本土化的种质为基础,构建杂种优势群为核心,强化逆境人工选择、采用密植育种策略,探索"高配合力(杂种优势)+株型(结构、生理)+广适(生态)"的玉米生理生态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玉米育种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品种选育与市场开发脱节等,并根据辽宁省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努力创造新种质、引进新种质、增加早代自交系种植密度以及改变观念把市场机制引入育种业,以适应国内外玉米育种形势,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能跟上或引领世界玉米育种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从"九五"以来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分析入手,探讨品种权保护对玉米育种创新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玉米品种审定的标准化、品种权保护与品种审定程序衔接、生物技术对玉米育种技术和新品种保护的支撑等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育种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育种系统由创造遗传变异,变异的选择与稳定,品种评价和品种推广4个子系统组成,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此外还针对目前玉米育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育成的各类优质专用型玉米品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我省专用型玉米品种选育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专用型玉米品种育种要加强专用玉米资源创新、专用玉米品质分析及加强改进育种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玉米轮回选择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轮回选择的几个重要环节王金君,内英吉,陈玉库(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处于爬坡阶段,在育种目标、选系材料和方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玉米品种群体改良。采用先进的轮回选择方法,创造具有丰富遗传基础的玉米群体作...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开发中心(简称玉米中心)组建于1998年,是天津市唯一的专业玉米育种研究机构。本中心现有研究人员7人,辅助工人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实习员2人。在上述人员中有2人为博士(其中1人为博士后)。 该中心现有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近2000份,其中包括塘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Reid Yellow Dant四大系统及其它一些育种材料。该中心育种研究设施齐全,具有标准的作业室、种子风干室、种子风干罩棚、种质资源室、种子质量检测室及标准育种试验地近百亩,目前承担国家特用玉米育种攻关项目1项,天津市玉米育种攻关项目3项,市推广项目1项,天津农科院新增长点工程项目1项。该中心和国内外玉米育种界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和交往,并同他们建立了较稳定的业务联系。该中心近年来在玉米育种上的显著业绩,特别是在特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工作(鲜食果蔬玉米,饲料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受到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及罗马尼亚谷物及工业作物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Cereals and Industrial Crops of Romania)的关注,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该中心津玉34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2000年3月)后,先后又选育出津玉46、津玉21、津玉60、9856、津鲜糯1号、津鲜糯2号、津鲜7号、津鲜8号等一批春夏玉米或特用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已经在天津、河北、山西、四川、青海、辽宁、吉林等省(市)推广或种植。目前,该中心在抓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重点搞好特用玉米育种(饲料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和工厂化专用品种育种,其育种方向已经调整为特用化和专用化。 该中心在搞好玉米专用化、特用化育种的同时,正在开展无公害鲜玉米加工贮藏研究,目前已有一批产品通过实验室中试,2001年后半年几个高品位的无公害鲜玉米加工保鲜产品将面市,以接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王鹏文博士、副主任张烈博士后,热诚期盼国内外玉米界朋友来津作客、合作研究和检查指导工作。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地址:天津市外环西线38公里处(子牙河桥南),邮编:300112;联系电话:022-27326076,27323193转8540或8564;传真:022-27719866。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演变历程,评述了玉米育种现状,分析了与玉米育种先进省市间存在的差距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内蒙古玉米育种工作的对策: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合理改良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积极引进外来资源,加强群体改良,拓宽种质基础;良种良法配套,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与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八五”至“九五”期间玉米育种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概括地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以及存在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品种推广速度慢、面积小、寿命短,并提出了将来技术发展方向应以商业化育种为目标,扩增种质资源为基础,采用新型生物技术等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国外玉米品种类群杂种优势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琳 《玉米科学》1997,5(3):078-080
玉米杂种优势是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概念。玉米品种间或类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经过90年来国外玉米育种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概念,明确了南、北美洲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图谱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外玉米育种家们所进行的杂种优势研究工作的回顾,旨在了解和掌握国外玉米种质类群间的杂种优势模式,对于有目的的引进和改良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中国玉米连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未来玉米需求会继续扩大,对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历史,中国玉米品种不断提高产量,得益于增强了抗逆(病)性。但在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思路受到困扰。育种者要重视提高品种的抗逆性,通过循环育种和高密度抗逆育种途径培育配合力更高的优良自交系和抗逆性更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镇  姚峰  那桂秋  赵任飞 《杂粮作物》2002,22(6):357-359
目前辽宁省玉米大、小斑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青枯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顶腐病和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逐渐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把病害为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玉米育种上各学科要加强合作,联合攻关。要拓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强抗病基因的多样性。要明确抗病育种目标,培育水平抗性品种。在生产上要采用抗病品种,并注意品种搭配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黄早4,Mo17,8112,330和E28等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它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山东省的玉米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今后要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推广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进一步加大密度,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专用品种提高玉米效益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宋锡章 《玉米科学》2001,9(3):045-048
根据当前及未来农业生产发展对玉米生产的需要,分析了黑龙江省专用玉米品种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对育种及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提出切合实际的育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