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连勇  宋长江  刘智萍 《玉米科学》2006,14(Z1):128-130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玉米黑粉病,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对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玉米瘤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病害识别与防治刘东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农业局756200)1玉米黑粉病1.1症状病瘤多生在侧芽、雌雄穗的单个花和叶片上,除非受机械损伤,茎部很少形成病瘤。病瘤体积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可达10cm。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  相似文献   

3.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元春 《玉米科学》2002,10(4):073-074
玉米黑粉病在有些地区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发病损失很重,成为当地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只有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才是根本地、彻底地解决黑粉病为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粘壤地小麦后茬玉米免耕制常使其产量降低,已成为在Ontario地区减少运用免耕制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目的是确定粘壤地小麦后茬玉米在保持耕作和小麦残茬管理方面对其出苗、生长和产量有益的条件。1994和1995年在Ontario两个地点评价了7种耕作与残茬管理体系(秋翻耕、深松耕、串列式耙茬、带状耕作、免耕裸地、免耕秸秆打捆与不打捆覆盖)。秋季带状耕作减少了土壤表面小麦残茬量。晚秋留在带状耕作、免耕打捆和不打捆覆盖地上的小麦残茬量分别为3.1、4.0和7.1Mg/hm2。秋耕处理15cm土层早春含水量没有差异,但都低于免耕麦秆覆盖处理。采用秋季带状或秋耙改变的免耕制与秋翻耕或秋深松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都比免耕麦秆覆盖处理增产5%~10%。免耕的产量潜势受到小麦残茬量的影响。全部去掉小麦残茬要比免耕麦草打捆和不打捆覆盖的玉米产量增加0.5Mg/hm2和0.9Mg/hm2。免耕打捆和不打捆覆盖处理20cm土层的微团粒比例最少,透性抗性最大,玉米生长最慢,产量最低。本文推荐在粘壤地上小麦茬后种植玉米采用秋季带状耕作或串列式耙地。  相似文献   

5.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9月对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延边和白城等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的生产田、吉林省区试和生试试验田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和灰斑病普遍发生,白城和松原地区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发病率高达100%,灰斑病发病率高达90%,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吉林省主要玉米病害。2007年许多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瘤黑粉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也较为普遍,甚至在某些玉米产区成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6.
各种免耕制中,小麦茬后玉米产量的降低推动了耕作和残茬管理对玉米生长和苗床环境影响的研究。在2种耕作水平下(秋深翻MP和免耕NT),评价了4种小麦残茬管理方式(残茬移掉、收后秸秆打捆、秸秆盖在地面、秸秆覆盖地面并在秋季加施50kgN/hm2)。各免耕处理要获得50%的玉米出苗率和50%的抽丝率需多出2d以上的天数,播后5和7wk的生物量最低。而MP各处理的籽粒产量相近,均比免耕处理产量高1.1t/hm2以上。免耕区残茬移掉的处理使50%玉米出苗率的天数减少,秸秆打捆和不打捆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0.43t/hm2和0.61t/hm2,但仍比MP处理产量低8%。MP处理间产量差异与秋季地面积留小麦残茬最或施N量呈显著相关。在生长前期,留茬的免耕处理较MP(打捆)处理土壤度天数(GDD)少,而15cm表土含水量则高于其它处理,免耕小区秋季施50kgN/hm2既不影响土表小麦残茬量,又不影响播种时土壤NO3-N水平。  相似文献   

7.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广全 《麦类作物》1998,18(6):12-14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开展高山反季节鲜食玉米栽培所涉及的播期选择、覆膜选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闽东地区播种期调整在5月上中旬为最佳;覆膜栽培能不同程度提高地温,改善土壤水、热、气等生长环境,因而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而黑膜覆盖比白膜覆盖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罗上轲  刘婕  叶开梅  冯云贵  朱德坤  宋碧  张军 《玉米科学》2020,28(4):146-154,164
为探明贵州春玉米适宜的覆膜方式及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连续两年在贵州威宁进行不同覆膜方式(宽膜、窄膜覆盖)与施氮量(0、80、160、240、320 kg/hm2)对春玉米产量及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与施氮量间春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产量提高15.61%。宽膜覆盖显著增加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干物质转运对子粒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春玉米氮素积累量。在宽膜覆盖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春玉米产量最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最高。宽膜覆盖提高玉米产量,促进春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试验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9月中旬,对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44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白单31号、龙单19号,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0%、57%;吉林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60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吉单209、掖单44、登海1号、东单60、丹638、丹639等,其中一些品种平均发病率达50%以上,个别地块高达90%;辽宁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3.3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沈单16号、丹638、丹639、丹3040等,沈单16号在本溪市卧龙镇平均发病率达57%。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累计107万hm^2,以产量7500kg/hm^2计算,直接损失玉米1.2亿kg,农民减少收入9600万元(按玉米收购价0.80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11.
各种免耕制中,小麦茬后玉米产量的降低推动了耕作和残茬管理对玉米生长和苗床环境影响的研究,在2种耕作水平下(秋深翻MP和免耕NT),评价了4种小麦残茬管理方式(残茬移掉,收后秸秆打捆,秸秆盖在地面,秸秆覆盖地面并在秋季加施50kgN/hm^2)各免耕处理要获得50%的玉米出苗率和50%的抽丝率需多出2d以上的天数,播后5和7wk的生物量最低,而MP各处理的籽粒产量相近,均比免耕处理产量高1.1t/m  相似文献   

12.
玉米瘤黑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症状和危害、防治措施、接种方法、评价标准、抗性资源和抗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田间条件下的玉米小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的玉米小斑病鉴定H.M.,M.C.Co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是HelminthosporiummaydisNisikadoetMiyake)被认为是对玉米有严重为害并广泛传播的病害(Batty,1975)。病原菌最初出现在北高加索的一些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玉米驻玉309为材料,研究了铁萑旋耕碎秆破板结、免耕秸秆覆盖无耕翻、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用量条件下,铁茬旋耕碎秆破板结、免耕秸秆覆盖比传统耕作,出苗时间有所延缓,植株生长快,株高较高,同期叶片数多,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产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5.53%、2.01%。  相似文献   

15.
灌溉对受玉米根叶甲为害的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W.E.Riedell等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玉米根叶甲(Diab-roticasp.)幼虫取食为害引起花期中度干旱(Riedell,1990)。干旱抑制玉米叶片生长,降低光合速率。玉米花期及籽粒灌浆早期的...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对土壤钾水平与玉米吸钾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对土壤钾水平与玉米吸钾关系的影响K.Sardi,P.Fulop玉米需K高峰往往发生在前期生长阶段的快速吸收期。Jordan等(1950)和Arnon(1975)研究表明,玉米抽雄前3周吸收的K占总吸K量的60~65%,出苗后30天,K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和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土壤水热状况和春玉米根系生长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为黔西北及类似生态区春玉米的优化覆膜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2018—2019年,设置宽膜和窄膜2种覆盖方式,以当地主推品种盘玉5号和隆瑞3869为材料,测定春玉米各生育时期株、行间土壤水分、温度和根系生长的变化,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衡水市夏玉米主推的当家品种郑单958等种植时间较长、品种退化严重、种质抗病性变差,缺少高产稳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好的替代品种;并且近几年夏玉米生长期间降雨较多,瘤黑粉病、玉米螟等常规病虫害发生较重,防治需大面积使用农药,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品质和产量。玉米品种鑫丰388不但高产稳产,而且种子本身对瘤黑粉病、玉米螟有较高的抗性,可减少用药,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鲁玉16,原名莱农13,系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和山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1996年4月11日由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审定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105d,活秆成熟;株型紧凑,株高250.0cm;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抗倒折;穗大轴细不秃顶;子粒大小均匀;千粒重323g;抗大、小叶斑病、黑粉病和青枯病。属于中早熟玉米杂交种。2产量表现1993和1994年山东省玉米杂交种中熟(A组)区域试验两年30个点次的试验结果,鲁王16平均单产8392.5kg/hm2比对照种掖单4号公顷增855kg,增产率11.34%。1995年山东省玉米生产试验结…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即: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4-D、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进行茎注射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4-D茎注射处理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茎注射2,4-D从10~200mg/kg均可得小麦胚,以100mg/kg为最高。当浓度为500mg/kg时,杂交穗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