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古台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根据它的气候和特有的立地条件,选择一些适合它的树种,采用相应的造林措施,以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40-141
章古台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气候和立地条件较为特殊。本文介绍了章古台地区的自然概况,并从造林规划、树种选择、立地类型、造林方式以及管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的造林技术,以期为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西北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科尔沁沙地的东南部,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在0 ~ 20 cm的表层稳定,在20 ~ 60 cm的中层变化剧烈,在60 ~ 100 cm的深层土壤水分稳定;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大小为大扁杏Prunus armeniaca × sibirica -花生Arachis hypogaea -玉米Zea mays>大扁杏-麻黄草Ephedra sin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纯林>荒地(对照);大扁杏-花生-玉米、大扁杏-麻黄草2种土地利用方式具有改良土壤水分,促进沙化土壤逆转的作用。不断地改进和推广此种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及土壤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图1表3参12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掌握内蒙古四大沙地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气候响应,用GIMSS/NDVI数据对1981 ~ 2001年8月的植被NDVI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大沙地的植被NDVI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NDVI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对四大沙地的8月NDVI数据与5~8月累积平均气温逐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都不具有显著性.而8月的NDVI数据与5~8月累积降水量逐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植被对降水量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有正相关,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以辽西北沙地流动沙丘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水分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土壤含水率的时间变化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春季土壤含水率较低,为0.1%~3.1%;夏季土壤含水率较高,为2.5%~5.1%;秋季土壤含水率略高于春季,为2.2%~3.6%。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位为:0~10cm土壤含水率变异程度较大,受降雨和蒸发影响强烈;10cm~80cm变异程度相对小些;80cm~120cm土壤含水率比较稳定。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受干沙层厚度频繁变化和降雨量影响显著,阴坡底含水率>阳坡底>阳坡中>丘顶>阴中。  相似文献   

6.
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的根系生长、嫩枝生长、解析木进行分析,认为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生长状况由好到差依此为丘间低地、迎风坡、丘顶。  相似文献   

7.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围栏和未围栏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N、NO-3-N、矿质N和微生物体N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围栏还是未围栏林地,土壤NH+4-N、NO-3-N和矿质N含量均很低.围栏林地中土壤NH+4-N和矿质N比未围栏林地高(P0.001),土壤NO-3-N的结果则相反(P0.001),而土壤微生物体N差异不明显(P0.05).方差分析表明,土壤NH+4-N、NO-3-N、矿质N和微生物体N均存在明显的月份之间差异(P0.001);土壤NH+4-N、NO-3-N和矿质N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的单峰变化;土壤微生物体N并不是完全随季节波动,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强的相关性(P0.001).林分和月份对土壤NH+4-N和矿质N的交互作用十分明显(P0.001),对土壤微生物体N作用明显(P0.05),而对土壤NO-3-N作用不明显(P0.05).可见,与未围栏相比,围栏对提高樟子松林N养分有效性、林分生产力和稳定性以及保护环境都是有利的.为此,建议对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实行禁牧和禁止凋落物收集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直杆大叶、厚荚、卷荚、肯氏和纹荚5个品种相思树为材料,研究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夏季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相思树在12:00-16:0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分别为0.730-0.854和2.711—5.592。在温度最高的14:00,5种相思树Fv/Fm 和Fv/Fo的大小均为:直杆大叶〉肯氏〉厚荚〉纹荚〉卷荚,16:00的大小均为:肯氏〉直杆大叶〉厚荚〉纹荚〉卷荚.卷荚的最小初始荧光(Fo)明显大于其他树种,而Fv/Fm和Fv/Fo均显著小于其他树种,表明其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LI-COR 6400-09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R_s)的日变化进行野外定位测量,分析土壤呼吸R_s日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关系,确定准确估算日R_s的最佳时间窗口。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R_s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土壤呼吸的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最低值出现在21:00左右或黎明前后;R_s均随10 cm深度土壤温度(T10)的升高增加,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是分析考虑T10的滞后效应时,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表明T10对R_s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总体分析表明,8:00—10:00和16:00—18:00观测的土壤呼吸可以代表日均土壤呼吸。研究结果对准确估算日平均土壤呼吸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土地用途管制与转用许可制度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对土地用途管制的范围和重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同时研究了各大地类的转用规划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广西南丹县为研究区,利用1991~2009年的土地详查数据和统计年鉴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影响南丹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同时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1~2009年间南丹县的林地、园地和交通用地都明显增加,未利用土地与牧草地等相对减少。(2)南丹县各乡镇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也存在很大差异。(3)在现阶段,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是影响南丹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绥阳县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ETM/SPOT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map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绥阳县207省道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表明:1)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迅速,林地、耕地面积增加,水域、荒草地面积大量减少;2)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转化主要表现为由荒草地向林地和耕地转变,林地和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3)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化度和分维度降低,水域、荒草地的景观破碎化度和分维度上升,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的优势度增加,水域、荒草地的优势度减少;4)对公路沿线轴向上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比较突出,呈现明显的衰减率。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阿鲁科尔沁旗沙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系形态及地下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苜蓿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植3a的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均最多,主根长度较种植当年长45.53%(P<0.05),侧根数量较种植当年的增加42.01%(P<0.05);苜蓿根颈直径不断增粗,较种植当年增加7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德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区域土地利用主要驱动力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利用特色、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毛乌素沙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和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人们尝试了多种治理和利用毛乌素沙地的技术措施,但是这些治理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存在着技术可行政策跟不上、缺乏实践、群众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了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分区治理等解决对策,为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31-132,157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1996年与2009年的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托克逊县近13a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托克逊县合理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西安市在2002~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占西安市总面积的73.2%以上,是西安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小是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各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说明了西安市土地利用活跃程度较大,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正处在发展时期。相对变化率反映了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差异显著;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和未央区等5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越来越单一化,土地利用变化也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对沙地固定半固定沙丘中典型的灌木半灌木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和黄柳植被类型区进行了土壤层及植被根系层水分状况的实地调查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出沙地不同灌木半灌木植物根系形态和土壤水分含量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植物根系发育层对应土壤含水量丰富区,并依据植物的生长形态推断出沙丘中这几种植被的演替规律。从而对干旱沙漠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西部大开发中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及“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