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长防工程的实施,必须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和林种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两个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长防”体系建设的成败和效果。本文就以云南省巧家县防护林建设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陕西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15,589.59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0.46%,该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自1978年国家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陕西第一期工程已造林1585万余亩,为计划任务的105.69%,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从总体上说,已初步形成了带、片、网,多林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造林质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某些问题。现就笔者在黄土高原地区考察中的所见所闻,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林种结构合理,可使防护林体系产生最大的防护、生态和经济效益。文章采用了多目标综合评判和线性规划两种定量方法对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定性分析的林种结构进行了佐证。以此作为确定规划林种结构比例的方法之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南、北盘江下游鲁贡河上游防护林体系营建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到1992年,该地区林业用地比例已占61.17%,垦殖率由原来的45.86%下降到31.67%;森林覆被率为52.07%;在林种结构中,各小流域经济林比重都在30%以上;该地区已初步建成一个以防护林为主,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并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南、北盘江下游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晋西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背景和流域生态经济特征为依据,对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配置格局进行了分析。以土地利用方式、林种水平配置和树种立体配置为核心内容,经过专家系统咨询,得到流域内3个类型区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配置结果,形成了相应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其中,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湘南丘陵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目的意义 ,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防护林体系中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以及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了示范在提高县级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技术显示度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社会特点和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了试验与示范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根据技术路线 ,布设试验示范林 ,并编制了项目分解与研究流程图。依据国内外文献和检索资料 ,从防护林的效益、林种结构、林分类型及作用、农林复合经营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为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及防护林配套技术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高效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树种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区水土保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山坡水土保持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山坡水土保护林、梯田经济林、山顶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沟边固岸林的比例分别为28.6%、18.2%、17.5%、17.4%、10.3%  相似文献   

10.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结构、林种结构和林分结构3方面综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问题, 展望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发展趁势。  相似文献   

11.
《广西林业》2011,(Z1):262-263
玉州区林业用地1 3704.8公顷,林种主要为用材林,面积为8257.3公顷,占61.79%;防护林1007.5公顷,占7.54%;经济林面积为4099.1公顷,占30.67%,经济林中水果林占优势.森林覆盖率33%,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湘南丘陵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目的意义,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林体系中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以及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示范在提高县级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技术显示度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社会特点和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试验与示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技术路线,布设试验示范林,并编制了基础上分解与研究流程图,依据国内外文献和检索资料,从防护林的效益、林种结构、林分类型及作用、农林复合经营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为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及防护林配套技术研究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究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地貌、降水、土壤侵蚀的地域变化和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护林体系3个防护功能区和5个亚区的分区方案,并根据各区特点,提出了防护林体系布局方案以及林种和树种结构配置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省的森林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比例不协调。为此,提出了调整我省林种树种结构的意见:①建立防护林体系;②提高用材林的产量和质量;③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经济林;④重视薪炭林的营造;⑤发展特种用途林;⑥提高阔叶林的比例.并对每点意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并以自然环境差异、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生态经济功能差异和主要功能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3级的分类系统即体系——类型——林种,并将其分为3种类型、19个林种,确定各防护林类型和林种的配置范围和功能;提出具有珠江流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经济特色的防护林骨干布局、片区布局、网络布局的技术方案,为苍梧县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空间结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各区典型林种配置模式19个以及各模式的林种配置范围、防护功能、适宜树种和优良林分模式等,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提供具体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应用辽宁省森林资源林地变更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对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分析不同林种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碳储量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其中防护林占比达66.7%;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阔叶林<针叶林。人工林碳储量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经济林,其中用材林占比达58.3%;其次是防护林(38.2%);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是针叶林>阔叶林。全部森林资源碳储量中,防护林与用材林占全部林种的95.1%,用材林的碳密度比较大,而经济林的碳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景泰二期灌区林种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各主要林种适宜面积分析和体系综合效能层次分析,对景泰二期灌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林种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林种防护林和经济林的比例应基本相当;在防护林中,农田防护林网和防风固沙林的适宜比例应为1∶0.74左右;在经济林中,果园、农果间作和庭院经济林的适应比例应为1∶0.68∶0.58左右。封育区面积的大小应主要根据区域内沙荒地的面积而定。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丹东地区林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后的林种结构为:防护林36.1%,用材林24.5%,特用林21.6%,经济林11.8%,薪炭林5.9%,为本类型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种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建设永寿试验示范区,改变过去造林树种单一状况,在示范区全面实行了多林种、多树种合理地配置,多层结构,效益互补,功能协调的防护林体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镶嵌配置、交错分布,在示范区形成了树种各异,大小不等的块状混交林,这些不规则的混交林,已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及抗御病虫害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概况,总结了河北省兴隆县、迁西县,辽宁省凌源县,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的基本作法及效果;提出了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六条原则,即: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相结合;以速生树种为主,多树种相结合;以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为主,保护发展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以林为主,林农牧相结合;加快绿化速度与集约经营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