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实际生育期的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81-2006年中国东北三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资料和玉米种植区内1961-2006年70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发育期的变化特点,研究了东北地区玉米实际生长期间的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各生育期呈现自西南—东北方向逐步推进的趋势;东北地区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均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趋势.46年来东北地区光合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而光温生产潜力辽宁、吉林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黑龙江呈现增加趋势.从年代际来看,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进入90年代后显著减少,2001年后进入气候生产潜力的最小时期.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热量资源增多的特点,适当扩大晚熟型玉米种植面积,延长生长期,采取水分调控等措施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3.
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评价冀中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以该区域石家庄9个县市1964—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和迈阿密模型研究冀中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冀中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气候生产潜力经历了减—增—减—增—减—增3个周期性阶段;空间变化趋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增;降水是限制冀中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山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  相似文献   

5.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唐山地区热量资源随时间、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唐山地区≥0℃积温、≥10℃积温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1961-1985年为温度偏冷阶段,也是热量资源贫乏阶段;1985-1998年为温度上升阶段,热量资源随之增加;1998-2010年为温度较暖阶段,热量资源充足,变化趋势表现为减少;2010-2018年为温度最高时期,热量资源最为丰富,温度上升和热量资源增加的趋势明显;自1961年以来,唐山地区温度呈上升趋势,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其中西南部热量资源增长趋势明显,东北部则较缓。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省81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和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水稻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随时间推进而呈现递减趋势,递减速率分别为484.46、206.78、357.38 kg·hm~(-2)·10 a~(-1)。空间分布上,光合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东西部高、中北部低,光温生气潜力表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水稻气候资源利用率多年平均为9.06%,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0.017%·a~(-1)。  相似文献   

8.
根据1951年到2016年长江中下游的气候与土壤数据,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分析其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60 a的气候趋向暖干,即气温平均每10 a上升约0.1℃,降水平均每10 a下降34 mm。该趋势导致降水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每10 a的降幅为15.68 kg·hm-2,其他生产潜力整体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气候生产潜力平均每10 a上升88.30 kg·hm-2,蒸散生产潜力和标准气压生产潜力平均每10 a均上升96.86 kg·hm-2。从分布看,气候生产潜力从西南到东北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递减的趋势;土壤密度、土壤pH值、速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从西南到东北呈递增的趋势。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土壤因子对其气候生产潜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层厚度、有机质与气温生产潜力;土壤pH与降水生产潜力均呈正相关性。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与各气候生产潜力均呈负相关性。其中,速效钾是影响长江中下游气候生产潜力的主导因子(P&l...  相似文献   

9.
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及气候风险。【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确定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根据降水适宜度与油菜气象产量的关系,应用Beta分布评估油菜花期湿害气候风险。【结果】浙江省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总体呈现正效应,适宜度以平均0.0075/10a的速度上升,浙江省油菜花期湿害呈现减弱趋势;油菜成灾年、歉收年的降水适宜度风险概率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增产年的风险概率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结论】气候变化使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偏好、风险降低,总体上有利于浙江省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国家气象监测站、区域气象站及林草气象监测站的相关资料,对近30年和近5年固原市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全市降水增加明显,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了400 mm;年平均气温随年份递增呈波动上升趋势;热量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近30年全市≥10℃积温随年份递增呈上升趋势,但从5年平均值来看,从2010年开始的2个5年≥10℃积温有所回落;春季终霜日虽然总体呈提前趋势,但年变化较大,林草生产霜冻预防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