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民生的根本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和载体,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保障。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耕地资源非常有限,且面临诸多挑战,过度开垦、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显著,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多地少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民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我国人口已经增加到13亿多,耕地减少到人均不足1.2亩。由于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耕地承担的对农业人口的福利保障功能远远大于耕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财富之母,耕地的有效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村耕地利用出现了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追根溯源,多措并举,挖掘农村耕地利用潜力,提高耕地利用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多地少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民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我国人口已经增加到13亿多,耕地减少到人均不足1.2亩。由于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耕地承担的对农业人口的福利保障功能远远大于耕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5.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对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途径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造成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途径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已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机械化农业与全自动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来说是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对新时代农民的考验。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现代化整体存在差距。本文在研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提出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为农业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巨大挑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亟待进一步全面提高。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解决好新时期农民教育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农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个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另一个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农业发展面临着四个大的问题:一是面临长期确保农产品总量和结构供求平衡的巨大压力。二是面临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质量的巨大压力。三是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对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近年来,农民非法利用耕地问题日益严重,致使不少耕地被破坏、流失严重。该文对农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农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依赖于 “高消耗、高污染 ”的发展模式,这与国家所倡导的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违背。目前,我国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面临着优质耕地资源稀缺,化肥使用率过高,农业技术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挑战,从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出发,提出应该建立健全生态农业规章制度,规范农业有机认证,引进先进国家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自身的教育和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榆中县耕地破碎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破碎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阻碍农业机械的采用,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削弱了农民对土地长期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对耕地保护带来影响。文章通过对榆中县耕地破碎化的现状分析,总结产生耕地破碎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为遏制耕地破碎化和进一步保护耕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平昌县耕地地力现状、对策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在我国农村一直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制约着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环境保护。摸清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肥力状况、土壤退化状况、地力状况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状况,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主销区视角的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要求主销区也要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作为我国第二大主销区的浙江,耕地利用模式唯有向集约用地方向转变。本文从耕地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分析入手,分析了浙江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度和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处于下降状态,耕地自然本底条件是影响浙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本因素,而农业比较收益低是浙江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省级财政对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农民粮食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13.
安阳县是一个工业强县,也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7.8万公顷,农业人口83.6万人。从目前的态势分析,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方式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发达已成为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众多因素中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人均耕地少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现代化的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  相似文献   

14.
耕地细碎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阻碍农业机械的采用,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削弱了农民对土地长期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对耕地保护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对白银区耕地细碎化的现状分析,总结产生耕地细碎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为遏制耕地细碎化和进一步保护耕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非农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也是农业作为一国经济基础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当前,我国土地非农化趋势显著,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该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土地非农化转变的现状,分析了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提出从总体上把握耕地资源的总量和效率,加大投入、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和耕地监管力度等三方面应对土地非农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农村耕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利于我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因此耕 地抛荒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就应当充 分利用耕地。首先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治理对策,多层治理是指 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和农民三层提出多个治理措施,只有在三层相互促进的措施下我国耕地抛荒问 题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耕地抛荒问题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经济,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积 极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各地耕地抛荒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呈现出地区差异大、被抛荒的都是生产条件极差的耕地和土地流转阻力大等三大特点。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地义务意识淡薄、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落实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风险大等是造成耕地抛荒的重要原因。治理耕地抛荒,必须坚持走"改变观念与完善政策相结合,提高效益与防范风险两注重"的路子。一是要努力夯实提高农民种地义务意识这一基础;二是要紧紧抓住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这一根本;三是要积极探寻扩大规模化经营这一出路;四是要牢固把握增强农业生产风险防范能力这一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技术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数量的大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与质量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开展县域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己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总结耕地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对吴桥县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为开展县域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花生产业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 ,花生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 ,列第 3位 ,花生产业的好坏 ,不仅对山东整个农业和农民增收有直接影响 ,同时对全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后 ,给山东的花生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处于新的发展时期 ,提高花生产业  相似文献   

20.
吉林是农业大省,依靠有限的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有限,靠农业政策投入提升也非长远之计,从近十年来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分析看,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农村劳务经济大发展成效和差距的分析,阐述了推进其发展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