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为研究对象,拍摄筛选出66张代表性照片,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公众对哈尔滨城区不同榆属景观的偏好,并基于美景度评价(SBE)准则从生态指标、美学指标、心理指标和服务指标4个方面对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进行评判,分别得出复层植物景观、密林植物景观、疏林草地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韩远彬  张亚芬  朱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64-6765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提出了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对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绿地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面临着新的问题 ,出现了新的趋势。针对丽水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原则 ,指出今后绿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和谐等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美学、生态效益、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择18个指标因子对淮南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物种丰富度(22.43%)、空间尺度协调性(14.11%)和绿地率(9.64%)等指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影响较大,而景观功能多样性(0.72%)、景观可识别性(1.06%)和绿化养护满意度(1.49%)等指标的影响较小.未来,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应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加强不同观赏特性植物的应用,提升绿化用地面积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广大居民营造用于开展各类活动适宜比例尺度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陈希  徐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04-12305
介绍了实行居住区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植物配置与水景配置的可持续化,提出了解决水体可持续化发展问题的对策,强调要从管理方面保持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台湾相思抗风性强,树形优美,花色金黄,是闽东南海岛山地最主要的防风与景观树种。为探讨影响海岛台湾相思林景观质量的因子,以平潭岛君山、王爷山、牛寨山为研究区域,以平潭岛春季盛花期的台湾相思林为对象,选取2017-2019年拍摄的该区域台湾相思林春季照片42张,运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其景观质量进行评判,并对台湾相思林景观进行要素分解,分成11个项目,每项再分成2~4个类目,共34个类目。接着通过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逐步剔除了对台湾相思林景观效果影响较小的6个因子。结果表明,保留的5个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灰色比(34.7%)、枝条杂乱度(33.8%)、枯枝断梢(16.8%)、林冠面特征(8.8%)、主色彩比例(5.9%),构建了福建闽东海岛台湾相思林春季景观质量的评价模型,为海岛生态景观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肖生萍  唐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938-3941
以上海市3个居民区绿地为对象,采用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对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表现形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植物、铺装、建筑、水体、道路等景观元素的应用,其中植物、水体、铺装的应用频率最高;阴阳五行理论在景观元素中应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色彩、体量、形状、质地、图案、功能等方面,而色彩是居民选择停留的最主要因素;融合了阴阳五行理论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功能区比例占50%以上,被使用频率也较其他景观空间高,并对居民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众感知的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65张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由213名公众作为评价人员,使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群体差异与美景度的关系发现,专业、性别等群体差异对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江滨绿地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15个要素,每个要素2~4个类目,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保留的景观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沙滩比(24.7%)、亲水性(24.1%)、植物生长状况(15.7%)、色彩对比度(14.3%)、天空比(12.3%)、景观硬度(8.8%),以此建立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视觉景观评价模型。对美景度评分最高的3个样地景观进行分析发现,6个筛选的景观要素对公众喜好作出了良好的解释。本研究可为江滨复合型绿地的设计、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议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对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都很有意义。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注重艺术布局,使住宅建筑群掩映于花园之中。把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园林的观赏、游憩结合起来,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达到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植物。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例,运用行为科学及景观设计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开放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探索绿道开放空间的分类及其对人们行为活动的影响,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生态林景观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城市景观生态林美学质量,以合肥城市景观生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简称SBE)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关线性方程作为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合肥城市景观生态林符合正态分布;合肥城市景观生态林美景度值分布在1.2以下,整体偏低;影响城市景观生态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有5个,按影响大小排序为阔叶树比例、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有色树木比例及草坪盖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文将园林静态观赏空间的文化渊源层层递进的进行分析。首先对园林静态观赏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社会、思想和时空认知等方面探讨园林静态观赏空间的文化背景,进而分析人文在空间形式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潘昌亨  贾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70-6770,6772
在挖掘景观设计内涵的基础上,对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书画线条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叠山理水及建筑物造型上充分发挥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用线的轻重,刚柔和转折等变化及线条在画面上的热电厂列组合,表现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及装饰风格,这种富有意味形式的线条又对园林意境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SBE法的长白山森林景观美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景观要素对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质量的影响,探究研究区森林景观的合理构建技术。【方法】以影响近景景观美学质量的13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内的30处林内景观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美景度值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在13个景观要素中,针阔比、树干形态、通视性、下木盖度、郁闭度是影响研究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偏相关系数t检验结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达极显著水平(F=10.999)。【结论】针阔比<30%、树干通直、通视性好、灌草覆盖度高、郁闭度为≥0.7~<0.9的森林景观具有最高喜好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经营冀北山地不同季相的华北落叶松生态景观林,运用美景度评价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夏、秋、冬3个季节的华北落叶松林景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季林分密度在350~5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大;冬季林分密度在650~8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大;3个季节林分密度都是在950~1 1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小。通过多元数量化模型Ⅰ建立各季节景观要素与美景度值之间的关系模型,可知,夏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分密度、林下层高度、枝下高;秋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分密度、树干形态、树冠形态、草本盖度;冬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内透视距离、枝下高、树高。综合夏、秋、冬3个季节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的影响可知,林分密度较小、树干通直、树冠圆满、林下草本盖度大于90%、林下层高度大于25cm、枝下高在6m左右时,森林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单因素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景游憩林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风景游憩林的构建,也可为建立风景游憩林美学特征和审美态度的心理物理模型积累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对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景游憩林的质地、冠形的可辨度、统一度和对比度、斑块边界线、树种组成及年龄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混交方式等对森林风景的美景度均有一定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的构建技术,包括斑块质地的构建、斑块边界线的构建、不同林分年龄风景游憩林管理、群落垂直结构管理、树种组成及配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