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2020-2021年间分离自杭州动物园患病动物、死亡动物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通过16S rDNA技术鉴定细菌种类、通过MAGA6.0方法对16S rDNA扩增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并结合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同源性。结果共分离保存菌株38株,经16S rDNA鉴定,其中克雷伯氏菌4株,埃希氏菌27株,摩氏摩根菌2株,沙门氏菌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哈夫尼氏菌2株,勒克氏菌1株;对埃希氏菌属构建系统发生树显示,置信度在90%可分为23个亚群,其中E1和E26,E5、E6、E17和E18,从进化关系上看更接近,通过NTSYSpc2.0软件对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87时,埃希氏菌属可分为18个亚群。该研究通过对杭州动物园野生动物源肠杆科细菌鉴定,以及采用ERIC-PCR对埃希氏细菌的同源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埃希氏菌属细菌感染非同株菌感染引发,这对临床疾病预防和肠杆菌科细菌快速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分别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33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氏菌30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在这些菌株中,首次从鸡中检测出法氏柠檬酸杆菌,所分离的33株致病菌中产ESBLs8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与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某一家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同时应用肠杆菌科GYZ-15e编码鉴定管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TH-16S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鉴定其属和种。试验结果确定4株菌种中有大肠埃希氏菌3株,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4.
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和鉴定陈兴生叶育桐(海南省定安县兽医诊断室,571200)陈永林(中国兽药监察所)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肠杆菌科的条件病原菌,能使人畜发生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其它化脓性炎症,甚至发生败血症,对人畜具有高度病原性[1,2]。我们在开...  相似文献   

5.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近几年来在食物中毒病中较常分离到。该菌广泛存在于人、各种动物、食品、畜产品、水以及外界环境中。1989年4月,我们从进口秘鲁鱼粉中分离到一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为进口鱼粉检疫中首次发现。现将分离、鉴定情况介绍如下。一、检验程序按农林部《动物检疫操作规程》(1979)《进口鱼粉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属及志贺氏菌属)的检验》进行,同时按李福田等(1984)方法进行微量怏速生化鉴定系统E-15(简称E-15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6.
西宁市售鲤鱼鳃中志贺氏菌的检测及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氏菌是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对西宁市售的80份鲤鱼鳃样品进行了志贺氏菌的检测,同时对阳性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在80份鲤鱼鳃样品中共检出志贺氏阳性6份,阳性率为7.5%(6/80)。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为志贺氏菌A群2株,其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菌1型;B群4株,其血清型为福氏志贺氏菌1b型。此次检测为以后西宁地区志贺氏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省临沂地区临床确诊的患病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发现引起临沂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洛菲氏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β-溶血链球菌、聚团肠杆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和解脲棒状杆菌9种致病菌。其中以中间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聚团肠杆菌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4种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占致病菌总数的71.43%,极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的数量(P<0.01)。患病牛中以单一致病菌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70%,极显著高于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的情况(P<0.01)。患病牛中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占55.64%(P<0.05)。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兼性菌和厌氧菌为主,其中以兼性菌最多(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草鱼幼鱼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养殖的患病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XNDX-1,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杆状,菌落呈黄色,不透明;氧化酶试验结果阴性;回归试验证明该菌为幼草鱼的病原;肠杆菌科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该菌为迟钝爱德华...  相似文献   

9.
<正> 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简称y.e,下同)系肠杆菌科耶氏菌属一个种,由本菌感染所致的疾病称耶氏菌病(yersiniosis)。此菌的分离始于1933年,1943年曾称Bacteriumenterocliticum,1964年称现名。自六十年代以来,本菌及其所致疾病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迄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患慢性腹泻的1只白眉长臂猿粪便中分离出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亚种(K pneumoniaesubsp ozaenae)和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为:O26:K60(B6);2株分离菌经药敏试验后,先采取百菌除和先锋霉素Ⅵ等敏感药物进行抗菌消炎治疗,后用参苓白术散和启脾丸调理脾胃功能,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渗出性皮炎患猪身上采样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得到4株优势菌,经鉴定,2株为葡萄球菌、2株为肠杆菌科细菌;以小鼠或乳鼠进行致死试验显示4株菌株均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对4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2.
<正>克雷伯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是能够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的人畜共患条件性致病菌,最早是从人的体内分离,目前已经从多种动物或畜禽体内分离到这种细菌,其中易引起动物发病的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它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常在菌,在健康动物体内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或者皮肤上都可以分离到该菌。在正常情况下,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正常菌群,与机体维持一种平衡状态。但是一旦机体的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包括气候、温度、饲料、场所等的变  相似文献   

13.
子宫蓄脓是一种常见的犬生殖系统疾病,通常由内分泌紊乱和细菌感染共同引起。为了解兽医临床子宫蓄脓病例中的常见病原菌类型,对江苏省扬州市动物医院接诊的7例子宫蓄脓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实验室检测,分离出10株菌株;经序列分析,鉴定出5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杆菌(3株)、粪肠球菌(1株)、产气肠杆菌(2株)、产酸克雷伯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结果表明,该地区犬子宫蓄脓病例感染的致病菌种类较多,但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本研究为临床犬子宫蓄脓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7):86-90
通过对南宁某奶水牛场中的12头患子宫内膜炎奶水牛进行了子宫采样和调查,并在无菌条件下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8种细菌,未发现真菌。根据形态、生长特征和生化特性鉴定,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5株、木糖葡萄球菌6株、溶血葡萄球菌5株、腐生葡萄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微球菌2株、黏液奈瑟菌1株、卡他布兰汉菌1株、金黄奈瑟菌1株、恶臭假单胞菌4株、类产碱假单胞菌1株、醋酸钙不动杆菌2株、黄杆菌(ⅡB群)4株、缺陷假单胞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和大肠杆菌2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米诺环素、诺氟沙星、头孢吡肟高度敏感;奈瑟氏菌对克拉霉素、头孢吡肟高度敏感;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等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盐城地区奶牛乳腺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在盐城地区4个奶牛场采集16份奶样(其中患临床型乳腺炎的7份,隐性乳腺炎的9份)进行细菌学分离与鉴定。根据细菌的培养特征、染色形态特征、排列等进行初步归类,用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链球菌三种生化微量鉴定管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无菌采集45头份患牛子宫炎性分泌物,涂片,姬姆萨染色,直接镜检未发现毛滴虫,而含有多量脓细胞及柱状上皮细胞碎片和红细胞。从鲜血平板上分离到的细菌,通过小白鼠接种,发现其中9株菌有致病性(占鉴定菌的69.2%)。样品经细菌滤器除菌后,注射小白鼠和9日龄鸡胚,观察7天不致死。对12株革兰氏阴性菌根据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按检索表的顺序进行鉴定,确定其中7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占致病菌的77.7%),4株为假单胞菌属,1株待进一步鉴定。致病菌中还有1株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认为大肠埃希氏菌(以下简称大肠杆菌)是引起青年母乳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用康复牛血清与相应牛所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均可发生凝集反应和交叉凝集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本菌对妥布霉素和新霉素最敏感,氯霉素和链霉素次之。经临床论证性治疗,全部病牛痊愈,配种后均怀孕,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对桑青枯病和桑枯萎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利用盆栽试验调查分离菌株对4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全长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一株对桑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4种桑树土传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平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 mm、30 mm、25 mm和15 mm;对应的盆栽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4%、779%、750%和766%。根据形态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和rDNA全长序列,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YD001,这为桑树土传病害的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鉴定从临床死亡羊肺脏中分离的一株革兰阴性短杆菌,通过基质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该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表明MALDI-TOF MS方法达到了亚种水平的鉴定,鉴定分数为2.549。而VITEK2 compact传统生化方法和16SrRNA测序方法均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仅为种水平的鉴定。获得分离菌纯菌落后,MALDI-TOF MS方法仅需约30 min即可实现对该菌的有效鉴定,而VITEK2传统生化方法需要约4 h,16SrRNA测序方法则需要至少2 d。结果表明,MALDI-TOF MS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从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作大肠杆菌,外文名称(学名)Escherichia coli。它属于细菌界,变形菌门,V-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种。大肠杆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1%。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该菌常引起动物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鸡场土壤菌群数量、肠道菌群种类及其致病性、耐药性,从重庆市荣昌县3个鸡场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9株肠道细菌,有7株肠杆菌科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粘质沙雷菌(S.marcescens)、沙门菌、弗格森埃希菌(E.fergusonii)、结肠炎耶尔森菌、普通变形菌(P.vulgaris);弧菌科细菌2株,分别是类志贺邻单胞菌(P.shigelloide)、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9种菌对10日龄雏鸡和白鲢鱼有致病性。9种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温和气单胞菌对选用的多种抗生素均敏感,但沙门菌和弗格森埃希菌等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药物有抗性;有5株菌显示多重耐药。3个鸡场土壤样本细菌总数均超出国标规定的清洁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