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农业.农民》2016,(5)
正慎重更换地名,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前不久,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议。民政部部长特别强调了地名的文化传承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尊重,点出了地名频繁更换的症结所在。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 相似文献
3.
4.
5.
廖卫芳 《农村.农业.农民》2018,(1)
正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春节期间,平均每户的人情支出超过5000元。有外出农民工叫苦:春节不敢回家,人情往来太重。农村人情消费压力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送礼名目繁多,二是送礼由实物转向现金,三是礼金数额逐年看涨。据村民反映,人情消费越来越沉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7.
刘静 《新农村(黑龙江)》2014,(13):64-64
记不清多少次梦回故乡了,故乡,是我记忆里的一缕炊烟,飘飘渺渺,却始终飘不出我的思念;故乡,是我记忆里的一弯月,那月下清晰着母亲的白发,父亲的烟斗和姐姐的叮嘱。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农业.农民》2015,(5)
<正>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农村环境保护是千秋万业的大事,需要取得共识,合力共治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日前表示,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农业面源污染量大类多、分布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是中国人身体及心灵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广袤农 相似文献
10.
蓝心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14,(1):31-31
“记得住乡愁”,这很好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精神需求等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精神幸福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注重气派与豪华,还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种空间能激活我们的充沛激情、丰富创意和归宿感,这种充分融入感情、灵魂、文化的城镇,当然也就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13.
14.
2003年初,在外地打工的张建兵回到老家江西省定南县城开了家租书店,生意非常好。但不久就有人跟风开了一家租书店,规模是张建兵书店的两倍,张建兵的生意很难支撑下去了。他决定关闭书店,然后把旧书拉到农村去卖。张建兵用三轮车将书拉到附近的农村,但并没有多少人买。原来农民希望能租看一些养殖、种植、饲养等方面的书籍。赵建兵明白:他们是既想读到自己需要的书,又想省点钱。这次经历让赵建兵明确了自己的生意方向:定南是个山区县,全县30多万人口,90%在农村,抓住这90%的人口,把科技书籍进到他们手中。2003年8月,张建兵购进了一批科技书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农业.农民》2014,(4)
<正>风筝的引线不是牵绊,它透露出驾驭风的秘密。乡愁不只是哀怨和惆怅,它孕育着向善向上的力量春节渐行渐远,回家过年又重回工作岗位的人们,心头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也释然了许多。那村边的小河,那撩人的乡音,那亲切的脸庞,又一次沉淀心底,期待下一次重逢。乡愁是什么?对农村长大的青年人,是魂牵梦绕的村庄寨屯,是七大姑八大姨三叔二婶,是玉米糊糊咸菜腊肉,是记忆里金子般的童年,一股脑儿化作了引线,牵住了风筝般远行的游子。不过,乡愁又不全是这些。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正>1654年的一天,在德国马德堡市的一个广场上,人们正在观看一个精彩的科学表演:科学家奥托·冯·格里克叫人把两个铜半球对接在一起,并在中间垫上一圈胶皮环,然后通过套在一个铜半球嘴子上的胶管开始往铜球里灌水。铜球对接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当水灌满了往外溢时,胶管又被接在一台抽水机上。抽水机飞快地转动,很快就把铜球里的水抽得一干二净了。这时,嘴子上的龙头又被紧紧拧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