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蛙生态种养一体化模式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产值,不但增加粮食产出、减少农药和化肥投入量,更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丰富农产品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低碳、生态、高效的借鉴样板,现将稻蛙种养共生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是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长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结合2018—2020年黄冈市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实践,介绍了该模式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种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深度切合当下的新型农业技术发展潮流,高效且环保地利用有限的稻田空间。稻蛙综合种养是近年来稻田复合种养新发展起来的主要模式,具有投入小、产出大、能控制病虫害和增加稻田有机肥等优势。为在贵州因地制宜地实施规模化综合种养管理、提升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参考,结合黔东南州黎平县、天柱县及铜仁市碧江区等多个现代稻蛙综合种养基地的实地调研,从田间工程、优质稻种植、稻蛙养殖技术3个方面介绍山区稻蛙高效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该模式与常规种植制度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与稻-油轮作模式产投比分别为1.53和1.46,前者平均纯收入可达201 967元/hm2,远高于后者。虽然稻+蛙-菇模式成本投入较高,但全过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提出了合理发展稻+蛙-菇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1—2022年,贵州省印江县、思南县、德江县、遵义市等地进行了稻蛙(黑斑蛙)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示范,本文总结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养蛙稻田选择不合理,蛙沟、防逃网、防鸟网、食台建设不规范以及农户在养殖过程缺乏稻田养蛙基本知识,对黑斑蛙疾病防控欠缺等问题,介绍了稻田养殖黑斑蛙的关键技术,为贵州省山区稻蛙(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蛙、稻”生态种养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蛙、稻"生态种养技术的总结、蛙稻田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蛙、稻"生态种养是一种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能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链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农民收入,可生产绿色的稻米和蛙。  相似文献   

8.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以及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苗种投入、物料投入、租赁服务以及设施防护).结果表明,稻-蛙鳅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种植产投比分别为1.98、1.12,前者经济效益较高;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中,虽然稻-蛙鳅共作投入较高,但化学农药及化肥实现零投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推广该绿色种养模式,对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于2013年开展晚粳水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观察其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品种清香软粳、沪软12-12,和杂交稻品种花优14和秋优金丰产量较高、米质优良,抗病虫害较强,均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虾稻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和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该文对虾稻生态种养殖模式的探索背景、关键环节、技术要点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利于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善威  凌钊  刘义明 《农技服务》2010,27(7):945-946
介绍了防城港市红衣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红衣花生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品种退化和混杂、栽培管理技术相对低、布局较分散、规模偏小、产业开发不足、深加工相对薄弱、政府对红衣花生产业的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制定当地红衣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加快建设无公害红衣花生基地、完善供求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红衣花生农民合作组织和加快发展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秧在我区已推广几年了,怎样才能提高综合效益是重点研究课题,稻鸭共育生态栽培技术为水稻生产提供了综合效益的典范。大新免耕稻田养鸭每亩种稻增收106.49元;养鸭增收115.49元.还可以消灭虫害,减轻病害发生,减少农药用量,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稻鸭双收,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烟叶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丽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36-139
通过对陕西烟叶发展种植的纵横向分析讨论,特别是加入WTO后,对陕西省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机遇剖析,提出陕西省烟叶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贯彻“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市场、优化服务“的工作重点,推进市场进程,以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带动陕南烟区发展,狠抓基础,狠抓规范,主攻质量、确保陕西烟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鱼静  徐文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50-12252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阿克苏绿洲种植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78-2007年,种植业结构由粮食作物为主的一元结构逐渐向粮、经、饲、果等多种作物并重的多元结构发展;种植模式由单作向多种作物复种、间套作多样化发展;农田化肥施用、灌溉面积均大幅增加。针对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园林种植容器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并总结出园林种植容器的设计要素及应用原则,最后对种植容器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药农的经济效益、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甘草及甘草制品需求为目标的的甘草种植产业发展对策,为甘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沟播,垄作、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垄作和沟播较平作处理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使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沟垄栽培具有一定的集水作用,千粒重增加,单株地上部总干重增加,穗部性状较好,垄作和沟播产量比平作分别增产4.01%和2.27%。  相似文献   

18.
枸杞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不仅具有治病疗疾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有预防保健的特殊功效。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作延年益寿的上品,广泛用于医药、食疗、养生、保健领域,备受人们的关注。人工栽培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本文试对枸杞的栽培历史与栽培技术演进进行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苏州市油菜面积下降的5个主要因素和恢复发展油菜生产的4大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5条促进恢复发展油菜生产的对策措施: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农科教企联合;开发优质食用油;拓宽油菜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桃儿七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4个种植密度和3种施肥水平,对桃儿七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桃儿七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0cm×20cm(下种量为7.5kg.hm-2),最佳施肥水平为(NH4)2HPO42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