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社会数字技术的发展,面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也逐渐地演变为数字环境。数字世界中的人群通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数字青年,另一种是数字移民。数字青年(Digital native)是指那些出生或孩提时代就已经被数字化设备和互联网包围的一代人。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是指在他们出生时,数字技术尚未产生,是数字技术的后天学习者。不同人群在数字亲和性、区域分布和代际沟通之间呈现出新的特征。数字阅读是数字世界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从阅读到数字阅读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同时还涉及人群心理和行为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面对广大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展开,政府果断转变文化治理思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坚持社会参与的原则,要求政府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国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国家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教育、文化、法律、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为第14个学科门类,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也将成为常态。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甚至有研究显示,数字人文研究论文分布在102个学科领域中。同时,新文科建设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新文科”新在融合、新在求变、新在发展。而数字人文无疑为新文科建设指出了一条可行的实践之路,也代表着人文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5 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4 月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美好理想与目标。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培养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国民阅读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提升,早在1997 年1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中就强调开展“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吹响了我国全民阅读工作的号角。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工作已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向多元化尧数字化方向发展。2019 年4 月12 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了叶2018 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曳,指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超过4 亿,且数字阅读各类用户规模持续攀升。同年4 月16 日,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显示2018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然达到76.2%。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基础型学术图书馆在整个数字人文生态中能够发挥普及和推广作用,剖析其数字人文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数字人文生态的构建与发展。[方法/过程]对13位人文学者和4位图书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其对数字人文的认知、理解、需求,及其对基础型学术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生态中定位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探究基础型学术图书馆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结果/结论]基础型学术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发展所获得的关注度较少,与其巨大的需求数量并不匹配,经费、资源和技术的不足导致其数字人文资源的获取基本依靠外部公开渠道,数字人发展的数字基础和人文基础均比较薄弱。对此,文章提出3项发展策略:加强基础型学术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加强数字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建设、争取国家和相关机构对数字人文服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探究世界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数字人文教育实践及其图书馆支撑服务,可为中国高校及图书馆数字人文教育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与网络分析,发现斯坦福大学的数字人文课程教育存在联合专业、辅修课程、认证课程等3种形式,重视项目实践,为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教育提供契机,其通过嵌入课程教学、设立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积极参与数字人文教育实践。启示中国高校数字人文教育应丰富教学形式、设置反馈机制,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支持作用等,以期积极推动中国数字人文教育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阐述数字人文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分析数字人文对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影响,从中总结出研究型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实现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服务模式以及促进图书馆与研究者或部门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科技文献资源保存已纳入多个国家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国图书馆仍缺少对数字资源本地保存及服务方法,亟待明确其中的关键问题并建立工作策略.[方法/过程]针对当前国际知识产权形势以及机构对数字资源资产管理新要求,调研国内外文献保障机构的数字资源本地保存现状,梳理图书馆数字资源实现馆藏保存与服务中的关键问题,进而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在数字人文生态的构建中,引领型学术图书馆肩负“找方向”的重要职责,有必要将数字学术战略纳入其“十四五”时期的战略规划之中。[方法/过程]文章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网络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有代表性的数字人文战略和数字人文中心的发展案例。[结果/结论]作者将引领型学术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生态下的发展思路归纳为体系化、纵深化、规模化与开放性四大特点,并提出学术型图书馆应以需求考察作为数字人文战略规划的关键基础、以“开放的体系”作为数字人文战略规划的首要目标、以重点项目作为数字人文战略规划的落地抓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在学术研究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性大学支持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下,其所提供的服务向支撑数字学术方向发展。[方法/过程]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学术支撑服务内容、模式的比较,分析其对数字学术支撑所需的新趋势及新手段。[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应该以人才为核心、以资源为根基、以空间为载体为数字学术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学术的发展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出版业务、交流机制及营销模式提供了迭代发展的机遇,避免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边缘化,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服务中的双重服务就是功能服务和心理服务,功能服务就是要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用户对客观知识的需求;心理服务就是理解、尊重、关注每一位用户,使用户接受服务的过程变成一种心理上的愉悦、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用户满意,服务中应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环境下,对于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的馆藏方式,用户的阅读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我国高校自身是知识产出地,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拥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本文对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优化进行了策略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数字学术时代,建立完善的数字学术资源保障体系成为学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支撑型学术图书馆是搭建我国数字学术资源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居于中层位置,起着支撑型作用。[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选取“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型图书馆的代表进行调研,了解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费用、信息资源服务方式以及数字学术资源库的自建情况,总结特征,提出提升策略。[结果/结论]支撑型学术图书馆总体文献资源购置费用稳定且小幅上涨,电子资源购置费用大幅上涨,纸质文献购置费用有所下降,能够提供基本的信息资源服务,但服务方式有待拓展,在数字人文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缺乏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人文理念的注入。文章认为可从政策保障、技术保障、资源保障、服务保障、合作保障5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数字鸿沟问题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要面对和克服的重大问题,承担着传播文化和维护信息公平职能的图书馆,应为消除数字鸿沟努力。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具体就图书馆可采取人文关怀的方式消除数字鸿沟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营销策略研究是当前业内的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计量,重点探讨了金三角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和环境营销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营销策略,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企业服务营销与图书馆服务营销相比较,说明了图书馆服务营销与企业服务营销的不同,从而阐述了图书馆服务营销的目的、特点和主要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营造生态”和“需求驱动”是学术图书馆满足人文学者的数字学术需求、构建数字人文服务体系的两个核心关键词。这两者要求我们从宏观的业态视角理解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策略,进而从学理层面探寻构建数字人文生态的可行路径。[方法/过程]文章基于课题组的前期积累和相关案例,探讨构建数字人文生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果/结论]文章的主要结论包括:(1)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将“数字人文生态”的构建视为数字人文工作首要目标;(2)提出要理清人文学者不同类型的数字学术需求,根据需求展开学术图书馆的类型学研究;(3)学术图书馆可以划分为引领型学术图书馆、支撑型学术图书馆和基础型学术图书馆,应当推动不同类型学术图书馆在数字学术生态中各司其职,对接人文学者不同的需求,在有差异化的服务和合作中构建数字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