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移栽季节等方面对桃儿七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炼苗时间越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越高,开瓶炼苗5d最适宜出瓶移栽;移栽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2∶1比例混合,成活率最高,25~30d均有新叶和新根长出。在兰州地区,10—11月和3—4月适宜进行桃儿七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8.1%。移栽后10个月,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桃儿七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矾根的顶芽或腋芽均可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在其培养过程中加入适量浓度的6-BA和NAA有助于调节和促进外植体的生长和生根。研究发现:以30~40d为一继代培养周期为好,若超出此期限,易诱发玻璃苗;控制空气中尘埃粒子的大小和浓度可减少组培苗的污染率;由组培苗转变成生产用苗的炼苗过程,其温度、光照和温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并十分强调:组培苗一旦脱离试管(或瓶)切不可用净水泡洗,否则将严重降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矾根组培苗移出后的移栽基质以2∶1或3∶4(体积比)的泥炭和珍珠岩为好。  相似文献   

3.
桤叶唐棣组培苗微扦插及移栽炼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桤叶唐棣组培苗的生理特点,详细介绍夏季6、7月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桤叶唐棣组培苗微扦插,试管外生根炼苗的技术细节。利用该技术进行桤叶唐棣组培苗移栽炼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组培苗微扦插、试管外生根炼苗技术在生产上成功应用的较少,该技术为桤叶唐棣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温室炼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温室炼苗试验研究表明,三倍本毛白杨组培苗温室炼苗选用的最佳基质为:蛭石粉+泥炭土1:1,既有利于组培苗的成活及生长,又可以简化管理程序,节约育苗成本;三倍体毛白杨的两品系96和73,其组培苗在温室炼苗时,可以采用相同的炼苗基质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湿地松组培苗出瓶难的问题,探讨了移栽基质、炼苗方式、不定根伸长培养天数和组培苗根系发育状况对湿地松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根经过伸长培养30~40 d,选择不定根数3条以上且愈伤较少的组培苗,半开瓶炼苗4 d后全开瓶炼苗3 d的处理方式,采用珍珠岩、河沙、圃地土等比例混合的移栽基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绿化树种山新杨组培苗炼苗及移栽的试验研究,提出炼苗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关键技术,移栽时的基质比例为:蛭石+草炭土+珍珠岩为5∶3∶2。  相似文献   

7.
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移栽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的过程。包括移栽前的透气炼苗、移栽基质的配比与消毒、移栽技术和移栽后保温、保湿、防菌工作。为今后工厂化育苗,使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柳桉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其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依次为MS+6-BA2+NAA1、改良MS+6-BA0.2+NAA0.2+IBA0.8、改良MS+NAA0.2+IBA0.8,繁殖系数可达3以上,生根率可达85%以上;试管苗移栽前需炼苗10—15d,移栽时间选在3、4、10、11月份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柳桉萌发力强,试管苗移栽成活后长到一定高度经过采穗可促使腋芽不断;蒡发,生产上可利用此原理建立田间采穗圃,1株试管苗6个月内可供采穗10—12根;试管苗移栽前必须经过一个炼苗阶段,炼苟时间为10—15d,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气温与柳桉扦稳的愈合、生根关系十分密切,在气温18—25℃时扦插,有利于插穗愈合生根;使用50mg/LGGR溶液处理插穗,可使插穗生根提早5d左右,同时可使生根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9.
在日光温室中,对刺五加组培苗进行移栽炼苗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照射4天,打开瓶口并敷上一层纱布后,再经3天充分的炼苗可以提高成活率;组培苗移栽的适宜时期为11月~翌年3月;移栽基质为腐叶土:园田土=1∶1的复合土,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红栌组培苗温室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栌组培苗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等因素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苗生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瓶内闭盖炼苗最适宜的时间为8~12 d,然后开盖炼苗2 d;移栽基质以芬兰进口草炭土与珍珠岩按体积比3:2混合或国产草炭土与珍珠岩等体积混合较适宜,移栽成活率及苗高分别达90%和1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