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偏利生活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危害5年生以上的沙棘林,5年、7年、9年生沙棘的被害主干均有当年产生的红缘天牛羽化孔。沙棘木蠹蛾的卵多数产在沙棘干上1/3~1/2处红缘天牛侵入孔、羽化孔及主干裂缝、翘皮里,以防天敌取食。沙棘木蠹蛾初孵幼虫在红缘天牛虫道或羽化孔口中渡过卵期和移动寻找取食韧皮组织时期,1~3龄幼虫在红缘天牛侵入孔周边韧皮与木质部之间向下环绕树干片状为害,3~4龄向下转移直至根际部为害。红缘天牛为害沙棘不论树势强与弱,其危害发生在沙棘木蠹蛾之前。沙棘木蠹蛾利用红缘天牛生活和繁殖场所产卵是一偏利生活(commensalism)特性。 相似文献
3.
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以幼虫钻蛀危害沙棘的根部、干部,使其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沙棘大面积死亡,已严重影响到沙棘产业的发展.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成果和专利5类文献作为统计对象,针对"沙棘木蠹蛾"研究文...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以幼虫钻蛀危害沙棘的干基部和根部,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导,致使树势衰弱或死亡。受害林木的株虫口密度一般在10头以上,最高株虫口密度可达24头。该虫在我国4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发育极不整齐,绝大部分时间在沙棘根部隐蔽生活,致使大面积沙棘林死亡, 相似文献
6.
7.
2001-2006年,在虫灾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各种防治方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皆伐或带状间伐的挖根灭虫措施控制大面积沙棘木蠹蛾灾害效果最好,2 333 hm2林地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6.4%,6 a后仍保持在80.1%.皆伐挖根后的幼林密度,当年达3 495~5 700株/hm2,6 a后增至4785~8 970株/hm2.沙棘根被挖断后所萌生的幼林,树势增强,叶绿素总量与光舍速率比平茬幼林增加42.9%和54.8%.抗虫性显著增强,挖根幼林中的有虫株率比平茬幼林减少52.4%~91.5%. 相似文献
8.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和触角电位初步确定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Z7-14:Ac)和反-7-十四碳烯基乙酸酯(E7-14:Ac).应用本实验室人工合成的标准化合物在不同地点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Z7-14:Ac、E3-14:Ac和E7-14:Ac 3种化合物按10:10:1配成含量为500 μg·个-1的诱芯,其诱蛾效果最好,诱蛾量能准确反映林间沙棘木蠹蛾发生与消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