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中龄林抚育采伐后,开展了不同保留密度和施肥试验,6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分不同保留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林分胸径生长量随着保留密度的减少增加显著,林分蓄积要保持较大的生长量,林分保留密度和蓄积量应科学合理;与未施肥试验地相比,施肥后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等生长量显著提高,生长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针对杉木进入中龄林后对林地土壤养分消耗大的缺点,在17年杉木林分中进行不同施肥量对杉木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施肥量越大越好。不同施肥量对杉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施肥是杉木中龄林分重要的营林措施,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有效措施,施肥量以1000~2000g/株为好。  相似文献   

3.
12年生杉木施肥3a和9a后的肥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选择12a生杉木材地施加微量元素肥料,分析施肥3a和9a后的效果。结果表明,12a生杉木林地施用NPK或加施锌、铜微量元素肥料,施肥3a后,不同施肥处理间的胸径、蓄积大小差异显著,树高大小差异极显著;施肥9a后,不同施肥处理间的胸径、树高和蓄积大小差异均不显著,胸径、树高和蓄积均以加施锌微量元素肥料的生长效果最好,加施铜元素肥料的次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间伐和施肥措施对杉木中龄林生长的影响程度,对实施不同间伐强度和施肥处理后3年的杉木生长效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间伐强度对平均树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蓄积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径阶分布逐渐偏离正态分布曲线而向右偏移,即大径阶所占株数百分比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而小径级所占总株数百分比表现趋于下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杉木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磷肥对杉木生长的促进作用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用显著,建议在红壤的立地条件下多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龄马尾松施肥后3年生长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开展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施肥后3年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8年生和14年生马尾松施肥小区的3年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均高于未施肥的,各林龄加施Cu或Zn肥的3年生长量均高于单施NPK肥的。施肥对3年生、8年生马尾松的3年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14年生马尾松,单施NPK肥对3年胸径、蓄积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加施Cu肥或Zn肥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肥对3年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五处理四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杉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杉木幼林生长,施肥对1、2、3、5年生树高生长和5年生胸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方差分析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均为施肥与不施肥之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方式对生长影响不大,1~2年生施追肥比施基肥稍好,3~5年施基肥比施追肥好些,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施肥量对杉木幼林有一定的影响,肥量多者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龚素莲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23-124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微量元素的缺少会影响大量元素的充分发挥和林木的进一步生长.12a生杉木林地追施NPK(N50P100K50)或加施锌、铜微肥3a后研究表明,施肥对杉木胸径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树高和蓄积生长率的影响极为显著;相对于单施NPK肥,加施锌微肥对促进高生长和蓄积生长的效果明显,加施铜微肥的效果不明显.12a生杉木追施氮磷钾+锌肥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的生长率比不施肥的分别提高了5.42%、7.25%和15.36%.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光皮桦幼林生长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龙泉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光皮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造林2a生光皮桦的树高、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对照(未施肥)相比,树高增幅为11.6%~53.2%,胸径增幅为32.3%~146.2%;不同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光皮桦造林2a生的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与施基肥(钙镁磷肥)为对照相比,以追施尿素(平均75g)效果相对较好,树高平均增幅22.3%,胸径平均增幅53.5%,追施复合肥(平均100g)与基施钙镁磷肥(平均150g)的增幅相近,树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4.8%和14.1%,胸径平均增幅分别为39.1%和39.0%。本试验以基施钙镁磷肥200g、再追施尿素100g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不同立地条件对光皮桦的树高、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龙泉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光皮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造林2a生光皮桦的树高、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对照(未施肥)相比,树高增幅为11.6%~53.2%,胸径增幅为32 3%~146.2%;不同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光皮桦造林2a生的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与施基肥(钙镁磷肥)为对照相比,以追施尿素(平均75g)效果相对较好,树高平均增幅22.3%,胸径平均增幅53 5%,追施复合肥(平均100g)与基施钙镁磷肥(平均150g)的增幅相近,树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4.8%和14.1%,胸径平均增幅分别为39.1%和39.0%.本试验以基施钙镁磷肥200g、再追施尿素100g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不同立地条件对光皮桦的树高、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幼林深翻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光海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22-123
对福建柏幼林深翻施肥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幼林深翻施肥与对照比平均树高增长量提高了22.7%,平均胸径提高了24.8%,林分蓄积量提高42.9%。经过方差分析,不同处理福建柏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林分蓄积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福建柏深翻施肥能够促进福建柏幼林生长,可在福建柏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2-53
试验研究在杉木林速生生长阶段套种闽楠(SZ处理)和干材生长阶段套种闽楠(GZ处理)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闽楠在杉木速生阶段和干材生长阶段林内均可以套种,生长状况较好。6年生闽楠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为5.2~5.5m和3.5~3.8cm。闽楠在GZ处理林内生长高于SZ处理。GZ处理与SZ处理比,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增加5.8%和8.6%,GZ处理与SZ处理闽楠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不同龄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马尾松林木生长的影响,连续3年对马尾松抚育间伐样地和未抚育间伐样地的林木胸径生长和树高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分的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分别为1.42、0.88、0.62 cm,与未抚育林差异显著;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中龄林样地蓄积量影响较显著,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样地蓄积分别提高41.70%、44.79%和38.15%。抚育间伐对马尾松幼龄林和中龄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近熟林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杉木种子园不同代数良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代数良种对林木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代数越高,生长越好;5年生树高、胸径生长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树高生长三代与初级、二代与初级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胸径生长三代与初级、二代与初级、一代与初级间均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毛红椿不同混交比例及杉木纯林(CK)的生长效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其10年生林木无论是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均比杉木纯林生长更好。在不同混交比例中毛红椿混交比例减少而杉木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树高以3∶1带状混交、4∶1带状混交为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年生林木的林分蓄积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CK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2∶1带状混交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加上对树冠生长的分析结果认为,杉木毛红椿混交,以杉木毛红椿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 < 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个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3.90m、5.20cm、0.0075m~3;良种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参试良种均较对照生长迅速;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生长最优,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4.61m、6.13cm、0.060m~3,分别较第2代良种均值大14.96%、15.44%、81.82%。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清远市11年生3个不同密度(2 100、3 100、4 100株·hm-2)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每个密度设置6个固定标准样地(20 m×20 m),选取大小比数、角尺度、直径结构、树高结构以及树冠结构5个参数探究林分结构特征,选取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和林木单株材积等指标探究林分生长特征,通过方差分析探讨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分生长指数受林分密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4 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显著低于其他2种密度林分,3 100株·hm-2杉木人工林的蓄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林分。2)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在较高的林分密度下,小径级的林木较多,其分布曲线呈现为截尾正态分布。3)3 100株·hm-2的平均冠幅显著大于其他2种林分,4 100株·hm-2的平均树冠表面积以及树冠体积显著小于其他2种林分,3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杉木萌芽更新的速生丰产措施,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选择生长优良的一代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控制萌芽株数、施肥、盖土的营林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萌芽株数、施肥、深翻及盖土等营林措施来促进杉木萌芽更新,林木生长良好,5年生林分的胸径在5.64~9.65 cm,平均7.31 cm;树高在4.34~7.58 m,平均5.63 m;单株材积在0.0075~0.0330 m3,平均0.0162 m3;单位蓄积在27.75~65.18 m3/hm2,平均40.87 m3/hm2,均超过了杉木丰产林的指标,效果显著。在三项营林措施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中,以控制萌芽株数最重要,其次为施肥,深翻与盖土影响较小。三项营林措施的最佳组合为每个树桩选择两条最好的萌芽条、每个树桩施肥2000 g、每个树桩进行深翻+盖土培育。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杉代数29年生林分生产力变化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对一代、二代及三代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栽植代数增加,林分生产力明显下降,不同代数间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多重比较显示一代与二代平均胸径、二代和三代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利用调查数据建立的立地指数与立地指数衰退量数学模型,能较好反映了连栽后杉木生长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