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添加剂对乳品格氏乳球菌素LG34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分析添加剂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六偏磷酸钠对格氏乳球菌素LG34抑菌活性的影响效果。结果:随着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的不断提高,格氏乳球菌素LG34抑菌率逐渐增大,与之呈现正相关性。而六偏磷酸钠则与格氏乳球菌素LG34抑菌率呈负相关性,即六偏磷酸钠浓度的提高,格氏乳球菌素LG34抑菌率逐渐下降。结论: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对乳品格氏乳球菌素LG34抑菌活性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因而需谨慎使用以保证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发酵酸黄瓜中筛选到一株产新型广谱细菌素的格氏乳球菌LG34,对其产生的格氏乳球菌素LG34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格氏乳球菌素LG34既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也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格氏乳球菌素LG34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较强敏感性;在pH 2.0~8.0抑菌活性很稳定,抑菌活性损失小于20%;当无机盐浓度低时,抑菌活性损失较小,而当无机盐浓度较高时,抑菌活性损失较大,最大可达47.6%。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对格氏乳球菌素LG34的抑菌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指示菌,采用spot-on-lawn法从食源性乳酸菌菌种库中筛选获得2株高抑菌活性乳酸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和发酵乳杆菌。利用改良牛津杯法测定2株乳酸菌发酵浓缩液对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谱,并分析蛋白酶K、pH值、温度对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菌株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其中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具有更明显广谱抑菌效果;发酵液抑菌活性均受pH值影响,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敏感,发酵乳杆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有多肽(蛋白)和有机酸,发酵乳杆菌来源的抑菌物质化学成分是一些具有热稳定性的有机酸。该研究获得乳酸菌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防腐领域,且为抑菌物质分离、鉴定和抑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植物乳杆菌ZR09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酵上清液的抗菌谱、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ZR09的发酵上清液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孢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对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抑菌率稍差,为80%左右。初步推断植物乳杆菌ZR09的抑菌机理是通过其产生的活性物质破坏细菌细胞壁膜,导致胞内物质外泄,从而引起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高寒牧区牧民自制乳制品分离得到45株乳酸菌。采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中和试验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有抑菌特性。用胰蛋白酶对发酵液进行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大大降低,说明代谢产物是具有蛋白属性的抑菌物质,判断为细菌素。鉴定结果初步认为,这三株乳酸菌分别属于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  相似文献   

6.
鸡肠黏膜乳酸菌的抗菌能力及其对抗菌素的药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肉鸡空肠黏膜上分离到6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3株乳杆菌(R2、R4、R6),3株肠球菌(R1、R3、R5)。生理生化鉴定表明,R2为嗜酸乳杆菌;R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R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R1、R3和R5为粪肠球菌。产乳酸能力分析表明,培养至12h时R2产乳酸速度最快,到24h时R4产生乳酸浓度最高,为69.59mmol/L。在抑菌试验中,R2、R4对鸡大肠杆菌O1、鸡伤寒沙门氏菌O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和R4对治疗性抗菌素青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添加剂用抗菌素二硝托胺、硫酸多粘菌素、氨苯胂酸、杆菌肽锌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以溴乙酸为羧基甲基醚化试剂,分别合成出2种羰基还原产物F1和F1-0及2种羧甲醚化产物B1和B2。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新狼毒素B及其4种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新狼毒素B相比,F1对所有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程度增加,F1-0的抑菌活性有微小减弱,B1和B2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均明显减弱。初步说明新狼毒素B分子中的7,7,″4,′4 4个酚羟基中的2个为主要活性基团,且不同活性基团对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的选择性影响很大;羰基不是新狼毒素B的主要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具有抑制脂环酸芽孢杆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延长果汁的保质期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琼脂扩散法,从50株分离自泡菜的乳酸菌中筛选具有抑制脂环酸芽孢杆菌活性的菌株,研究所获菌株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经不同pH(3,4,5,6,7)、温度(40,60,80,100,121℃)和酶(过氧化氢酶、链霉蛋白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的变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乳酸菌代谢物中的组成成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CFS处理后脂环酸芽孢杆菌的形态变化;将乳酸菌应用于苹果汁的发酵,并测定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及6种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L10),其代谢物抑菌活性呈pH依赖性,具有温度和过氧化氢酶稳定性,但蛋白酶水解会降低其抑菌活性。植物乳杆菌L10代谢物中的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并且含有环(亮氨酸-脯氨酸)和环(甘氨酸-脯氨酸)两种环二肽。CFS通过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严重损害,导致细胞破裂,达到杀菌的目的。植物乳杆菌L10能够抑制苹果汁中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并且发酵后主要有机酸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植物乳杆菌L10可以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来杀灭脂环酸芽孢杆菌,可以应用于果汁的发酵及生物保存。  相似文献   

9.
从病死的黄沙鳖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菌均为乳球菌属的格氏乳球菌。对健康白兔和鳖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所分离鉴定的格氏乳球菌对鳖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10种抗菌素中,对头孢哌酮等4种药物高敏,对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中敏,对多粘霉素B等2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0.
于微  高学军  马春丽  王琦  孙婷婷  刘美  邹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2):11542-11543,11570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干酪乳杆菌所产的细菌素分别进行抑菌活性、热敏感性、pH范围、蛋白酶敏感性、表面活性剂分析。首先排除过氧化氢、有机酸的干扰,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检测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结果]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pH 3.0~5.5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素失活,表明抑菌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加入EDTA,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干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是具有良好的热、酸稳定性和较广抗菌谱的蛋白类物质,可为其在防腐保鲜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奶牛场与奶牛小区原料牛奶质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奶牛场与奶牛小区原料奶质量指标如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非脂固形物、细菌总数、体细胞数等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大型奶牛场原料牛奶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非脂固形物等的含量与奶牛小区原料奶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奶微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体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豆磷脂对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羊草和青贮玉米为粗饲料,对奶牛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豆磷脂的饲喂效果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将年龄、胎次、泌乳阶段、产奶量及体重相近的健康黑白花荷斯坦奶牛12头分为4个处理,其中A组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它3个处理组随机饲喂3种不同的试验日粮,试验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5%和4%的大豆磷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5%的大豆磷脂处理组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4.25 kg(P<0.01),并改善了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对乳脂率和奶牛正常的生理代谢指标均无影响(P>0.05),整个泌乳期净增利润1 857.45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选取15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Ⅱ分别在饲喂的精料中添加25、50g·头^-1·d^-1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研究水提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组的结果优于I组,在试验第11-20、21-30天Ⅱ组奶牛的日产奶增量较CK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提高17.78%、17.14%,产奶量增加效果明显;全期产奶量增加13.79%,与CK的差异不显著(P〉0.05);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两个试验组的乳成分、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可见,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作为奶牛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择 3 2头泌乳母牛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头 ,饲养 47d。在各组奶牛精料中按每天每头分别添加 0、2 0、3 0、40g半胱胺添加剂CT -2 0 0 0 ,研究半胱胺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①精料中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5 .0 1% ,降低料奶比 (P <0 .0 5 ) ,对精料采食量无显著影响 (P >0 .0 5 ) ;②添加半胱胺有提高无脂固形物、乳脂与乳糖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③添加半胱胺 2 0、3 0、40g可分别显著 (P <0 .0 5 )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 19.82 %、2 3 .73 %与 3 0 .0 0 % (P <0 .0 1) ,但对血清中T3、T4 有降低趋势 (P >0 .0 5 ) ;④精料中每日每头添加CT -2 0 0 0 2 0g较 3 0、40g剂量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国内奶业市场供需总体偏紧,由于生鲜乳产量的下降,全国很多省市出现了阶段性"奶荒"。总体看,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略升,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出口明显下滑,新西兰所占奶粉进口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整体提升,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2014年,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相对严峻,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保持上行态势的概率较大,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  相似文献   

17.
季节、饲养管理水平影响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奶牛场所生产的原料乳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分析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方法]采集奶牛场的奶样,在实验室检测原料乳的主要理化指标(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所得数据绘制曲线图,并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检验,分析影响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的因素.[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在实验区域和实验期间内,季节、饲养管理水平对牛奶中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含量影响明显.通过改善奶牛圈舍条件,可以使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可以缓和季节对牛奶中这些指标的影响.通过提高养殖小区的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在原有水平上使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缩小了养殖小区和核心牛场的差距.[结论]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原料乳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增加,奶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药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中药对围产期健康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90头,按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平均分成A、B、C 3组,A组:于预产期前15 d喂服中药加味四君子散(每头400 g/d),连用5 d,分娩后当天喂服益母生化散(每头400 g/d),连用2 d;B组:产前不喂服中药,分娩后当天喂服益母生化散(每头400 g/d)),连用2 d;C组为对照组,产前、产后均不喂服中药。各组奶牛分别测定干物质摄入量、日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增加10%以上(P<0.05),平均日产奶量提高10%以上(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血清总蛋白和血清钙维持较高水平(P<0.05)。表明奶牛产前与产后喂服加味四君子散和益母生化散能有效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并利于产后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至10月在白银奶牛场用我们研制加工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加入奶牛饲料中饲喂奶牛,观察奶牛产奶量及质量的变化.通过一个多月的试验表明:该饲料添加剂饲喂奶牛后有明显的增加产乳量效果,产奶量提高12.67%-17.26%,同时还改善牛奶的品质.使用该饲料添加剂对奶牛还具有保胎、驱虫、防病等作用,对饲料还可防止其霉变.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2.29%、粗脂肪为2.66%、钙含量为1.8%、磷含量为0.22%.  相似文献   

20.
选30头经产2~4胎、产期相近、产奶量相近的奶牛随机分成3组,其中2组饲喂高碘日粮。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精料中添加1.0 mg/kg和2.0 mg/kg碘对牛奶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和SNF无影响;添加2.0 mg/kg碘能显著提高产奶量,而添加1.0 mg/kg碘则无显著影响;添加1.0 mg/kg和2.0 mg/kg碘均极显著提高血碘和乳碘的含量,而且两者存在线性相关(r=0.427,n=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