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肉鸡适时出栏应考虑到饲料消耗、屠体品质、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等诸多因素。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公斤增重耗料量也随之增加。出栏日龄推迟,饲料转化率降低,脂肪较多,肉质品质下降,经济上不合算。过早出栏是屠体品质欠佳,胸肌和腿肌的比例较小,出肉率较低,加工费用较高,也不经济。随着我国肉鸡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公、母混群饲养的条件下,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选购优良的商品杂交鸡,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肉鸡在6~7周龄,体重在19~20kg时出栏最为适宜。这时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肉质好,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2.
出栏日龄的选择主要应根据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从肉鸡的绝对增重情况和饲料转化率来看,在7周龄左右出栏经济效益最高。8周以后,绝对增重降低,耗料量继续增加,饲料效率显著下降,同时,饲养日龄增大,肉鸡的死亡率明显升高,随着饲养周期的延长,肉鸡每年的饲养批数必然减少。另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规格确定出栏日龄,一般城市消费用烤鸡,饲养日龄可以偏小(5周,1.6千克左右);分割用冷冻鸡,饲养日龄相对偏大(8周,2.7千克左右)。提高肉鸡饲养效益的主要措施——适时出栏@宋丽萍  相似文献   

3.
肉鸡0-28日龄为育雏期。此期因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消化力差,饲料利用率低,容易发病,死亡率高,因此,在肉鸡饲养管理中,育雏期是关键的时期,又是以后生长的基础。早期增重受阻,后期无法弥补,使肉鸡达不到预期出栏的体重。根据自己10年来养鸡平均育雏成活率90%的经验,要养好肉鸡,必须重视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快速饲养肉鸡饲养期短,一般饲养35-38天出栏。而禽流感疫苗说明书规定雏鸡15日龄首免,种苗28天后疫苗佐剂才能完全分解排泄。这就是说肉鸡15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后最早43日龄才能出栏上市,此时禽产品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雏鸡首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的时间能否提前?我们为此进行了不同日龄雏鸡首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的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育雏期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的白羽肉鸡1 200只,随机平均分为12组,分别在1~10日龄、1~15日龄和1~19日龄的阶段饲料中添加饲料质量1.5%的复方中草药,以常规饲料饲喂为对照,每组1个处理,3次重复,其他管理同常规,研究了育雏期添加不同时长的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育雏期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时长的复方中草药均能够提高肉鸡采食量、平均体重均匀度和出栏平均体重,降低料肉比和死亡率,其中,添加时长为1~15日龄和1~19日龄时效果较好,但二者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考虑到中草药的使用成本,认为在肉鸡育雏期的1~15日龄阶段饲料中添加1.5%的复方中草药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6.
日龄与死亡率的关系 据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肉鸡转群后。由于日龄不同死亡率也不同。一殷情况下,1-25日龄平均死亡率为2.9%-3.1%,25—40日龄平均死亡率为3.3%-6.2%,40-56日龄平均死亡率为2.5%-2.9%。由此看来,肉鸡住30口龄以前、体重在1千克左右时死亡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0日龄后死亡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一、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特点 1、由此病引起的死亡数占鸡总死亡只数的 40%- 80%。 2、本病的高发期在 20- 30日龄之间。该阶段鸡发生腹水症只数占全程患腹水病鸡只数的 90%以上。雏鸡在孵化后期或运输途中若遭遇高温、闷热等现象,亦或雏鸡在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时,也常见 10日龄左右的雏鸡发生腹水症。 3、本病发病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例如:海拔在 2200米以上的西宁地区的发病率要高出海拔 1600- 1800米的兰州地区 3.60倍。 4、肉鸡出栏体重达 2千克的日龄越短,发病率越高。 42日龄的出栏比 49日龄出栏的发病率高出约 3倍。 5、深冬和初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鸡舍内生煤炉取暖的鸡群,腹水症发病率更高。网上饲养比地面垫料饲养和笼养的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8.
一、阶段划分,根据肉鸡的生理特点以及生长规律,可将饲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14日龄:第二阶段15—25日龄;第三阶段26日龄至出栏。  相似文献   

9.
肉鸡 0~ 2 8日龄为育雏期。此期因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 ,消化力差 ,饲料利用率低 ,容易发病 ,死亡率高 ,因此 ,在肉鸡饲养管理中 ,育雏期是关键的时期 ,又是以后生长的基础。早期增重受阻 ,后期无法弥补 ,使肉鸡达不到预期出栏的体重。根据自己 10年来养鸡平均育雏成活率 90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 2012年11月某肉鸡场姓韦场主诉称其所养的良凤花鸡两天前料量开始减少,部分病鸡瘫于地上,用阿莫西林粉、环丙沙星粉饮水给药,病情未能控制,请求出诊。笔者前往诊疗,据了解鸡场已养鸡3年,目前全场存栏肉鸡3500羽,其中①号栋存栏57日龄的良凤花鸡共950羽;②号栋存栏20日龄的艾维茵肉鸡共2450羽。发病发生在①号栋的良凤花肉鸡,该批鸡已免疫接种过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苗。鸡新城疫的免疫程序设计为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 苗0.3ml (按标注用量成年鸡0.5ml/羽,雏鸡0.25ml/羽),7日龄用Losoto苗滴鼻滴眼,21日龄用I系苗1.2~1.5个剂量/羽加强免疫一次。但该场主认为良凤花鸡65~75日龄即全部出栏,仍在灭活苗的免疫保护期内,因此,本批肉鸡在21日龄时未用I系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快速饲养肉鸡饲养期短,一般饲养35~38天出栏.而禽流感疫苗说明书规定雏鸡15日龄首免,种苗28天后疫苗佐剂才能完全分解排泄.这就是说肉鸡15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后最早43日龄才能出栏上市,此时禽产品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雏鸡首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的时间能否提前?我们为此进行了不同日龄雏鸡首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的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择粤禽黄鸡、岭南黄鸡和新广K99黄鸡商品代公母混合雏鸡200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分别测定其初生重、42日龄体重,统计料重比和死亡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粤禽黄鸡42日龄平均体重为(1 352.8±109.3)g,料重比为1.89∶1;岭南黄鸡分别为(1 348.2±89.3)g和1.92∶1;新广K99黄鸡分别为(1 345.6±98.4)g和1.91∶1,3个品种商品肉鸡初生重、42日龄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个品种42日龄的料重比、死亡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粤禽黄鸡、岭南黄鸡和新广K99黄鸡商品代肉鸡在安徽省饲养均能取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1发病史夏季是商品肉鸡腺肌胃炎高发季节,肉鸡发生腺肌胃炎严重影响鸡群健康和养殖效益。通过走访衡水市冀州区周村镇、小寨乡等10余家养殖户调查得知,3日龄后鸡群出现消化不良,有鱼肠样便,细长便,水便相对较多;采食量略低于标准;饮水量正常;7日龄周末体重在170g左右,鸡群均匀度较差。第一周养殖户对鸡群状态及粪便情况没得到重视,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7日龄免疫后鸡群出现  相似文献   

14.
多数养鸡户都需要外购鸡雏,对于肉鸡养殖户而言,鸡雏质量将直接影响其鸡群出栏体重、料肉比、饲养周期等,进而影响该批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讲,鸡雏质量就显的更加重要了,鸡雏质量不好可影响蛋鸡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持续期、产蛋率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杂交,将白羽肉鸡中的dw基因导入黄羽肉鸡,培育矮小型黄羽肉鸡新品系。经过10年的周密研究,进行了9个世代的选育,参选公鸡和母鸡分别为307羽和2728羽,公、母鸡选留率分别为3.6%和31.9%。dw基因已在群体中纯合,生产性能和遗传稳定性均获提高,共组建了家系182个,核心群量300羽左右,已形成了一个矮小型专门化品系,可为品系间配套杂交提供亲本。F9生产性能分别为:56日龄公母平均体重1531.3g,饲料报酬2.52:1,成活率95.1%;50%开产日龄184d,开产体重2254.8g,500日龄产蛋量180.8枚;43周龄蛋重60.5g,受精率88.3%,孵化率73.6%;成年体重:公鸡3082.4g、母鸡2561.2g;成年跖长:公鸡7.8cm、母鸡6.7cm。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水式”高效饲养法饲养肉鸡,肉鸡饲养效益可成倍提高。肉鸡“流水式”饲养,即育雏、育肥分室饲养。雏鸡在育雏室内培育28日龄后,转入育肥鸡舍,育雏室腾出后又马上育雏,如此循环往复,流水式饲养,既加快了肉鸡周转批次,又提高了鸡舍利用率.据试验,此法饲养肉鸡每年可出栏8批,而育雏、育肥同舍饲养,年出栏肉鸡只有4批,经济效益相差1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1日龄、平均体质量为(37.6±0.42)g的爱拨益加肉雏鸡112羽以研究蛋白酶和甘露寡糖对肉鸡消化道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随机将试验鸡只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羽鸡。试验分两个阶段,即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试验组曰粮在玉米.豆粕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5 g/t的蛋白酶、1 000g/t的甘露寡糖及125 g/t的蛋白酶+1 000 g/t的甘露寡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25 g/t的蛋白酶对21日龄肉鸡腺胃和肌胃相对重有降低的趋势(P>0.05),但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的腺胃相对重(P<0.05)和日增重(P<0.01),对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重略有提高(P>0.05);日粮添加1 000 g/t的甘露寡糖对肉鸡腺胃和肌胃的相对重也有降低的趋势(P>0.05),而对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小肠相对重也略有提高(P>0.05),从全期以及整个生长期(1~42日龄)来看日增重并无显著提高作用(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3个试验组日增重有增加的趋势(P>0.05)。日粮添加125 g/t的蛋白酶+1 000 g/t的甘露寡糖对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腺胃、肌胃、日增重和小肠相对重均没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8.
肉鸡和蛋鸡早期发育阶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出雏后5日龄和10日龄的肉鸡和蛋鸡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后早期发育阶段,蛋鸡的血清IGF-1水平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高于肉鸡,尤以10日龄时更为显著(P<0.01)。不同品种相同日龄的雌性雏鸡间差异不显著,但雄性蛋鸡的血清IGF-1水平却显著高于雄性肉鸡(P<0.01);另外,同一品种雏鸡的血清IGF-1水平未见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禽流感Re-1株灭活疫苗分别在肉雏鸡群1日龄和5日龄首免,二次免疫时间在12日龄,利用HA-HI试验,检测肉仔鸡在出栏前不同时期的免疫抗体水平。实验表明,肉仔鸡12日龄以前,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HI水平较高,而26~46日龄,免疫抗体水平较低,证明肉鸡一直到出栏前,禽流感免疫抗体都不合格。  相似文献   

20.
谢富  李丽娟 《饲料博览》2022,(2):6-9,13
为了探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不同阶段(1~42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为(40.02±1.16)g的科宝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第Ⅰ组于21日龄~上市阶段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1 kg·t-1,第Ⅱ组分别于1~5日龄、10~18日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