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转矩脉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力偶液压马达,在阐述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的理论转矩,深入分析了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的脉动特性及滚柱连杆数对其的影响,得出滚柱连杆数与转矩脉动之间的数学关系,滚柱连杆数小于等于8时,滚柱连杆数为偶数的液压马达产生的转矩脉动程度优于滚柱连杆数为奇数时的脉动程度;而滚柱连杆数大于等于9时,滚柱连杆数为奇数的液压马达产生的转矩脉动程度优于滚柱连杆数为偶数时的脉动程度。  相似文献   

2.
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转矩脉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的性能,在探讨双定子单作用液压马达理论排量和理论转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滑块数对液压马达转矩脉动的影响,得出液压马达滑块数与转矩脉动的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滑块个数为奇数的液压马达的转矩脉动小,进一步推导出滞后角对液压马达差动连接和内、外马达同时工作时的转矩脉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四轮拖拉机或农用运输车液压系统的液压系通常采用的是单柱塞泵或齿轮泵。单柱塞泵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相对可靠,价格较低,但使用单柱塞泵的液压系统不能向外输出液压动力,且其液压油流量的脉动性较大,所以限制了与许多机具的配套。采用单柱塞泵的液压系统液压油流量的脉动性大是这种液压系统的一大缺陷,它不仅无法平稳地带动工作部件,而且致使液压系统的密封件经常损坏。如另增设一套稳压系统又会使结构复杂,成本加大,用户难以接受。液压系统的油流量脉动性可用流量脉动系数来衡量。单杜塞泵的流量脉动系数为:a二2sin‘(o…  相似文献   

4.
PWM间歇喷雾变量喷施系统压力脉动及液压冲击综合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WM间歇喷雾式变量喷施系统中,隔膜泵间歇性吸排液等特点会在管路中形成压力脉动,且电磁阀快速启闭会在管路中形成液压冲击,二者综合作用致使各喷头的实际喷雾压力发生波动,导致其喷施流量和雾化特性出现畸变。因此,为了揭示其管路压力脉动的变化特性和液压冲击特性,构建了一套PWM间歇喷雾式变量喷施系统,并在不同隔膜泵转速、不同PWM控制信号频率和占空比下进行了压力脉动和液压冲击的综合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隔膜泵转速的增加,压力脉动周期逐渐变小,幅值逐渐变大;随着PWM信号频率的增加,液压冲击和压力波动趋于压力脉动的形式,周期逐渐变小,幅值逐渐变大;而PWM信号占空比对液压冲击和压力波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 外啮合齿轮泵的噪声,有机械方面的原因,也有液压方面的原因。机械噪声,一般还是好解决的。液压噪声的来源有几方面: 1、困油压力冲击; 2、齿谷压力的递增; 3、由于油泵流量脉动引起的压力脉动。  相似文献   

6.
轴向柱塞液压马达机械液压耦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接近于物理样机,采用机械、液压耦合模型并综合考虑柱塞和缸体、柱塞和斜盘等摩擦副的摩擦力和液体的粘性阻尼以及减小压力脉动的三角阻尼槽等因素,建立了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仿真模型。液压马达高压油推动柱塞位移、机械能推动柱塞排油,实现液压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主要包括压力源(恒流源或恒压源)、负载(外部阻力矩,转动惯量)、柱塞缸体组件、柱塞往复和旋转运动转换组件、配流窗口等。仿真结果与有关文献中液压马达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马达转速、加速时间、最大输出流量的仿真值与实验值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仿真模型能够保证较好的计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卸荷槽和腰型槽过渡区域有通流面积突变现象,容易产生局部压力脉冲现象,且转速越高压力波动越大,通过优化卸荷槽结构型式和参数可以减小脉动冲击;液压马达工作特性受负载的影响,负载的总转动惯量大时加速时间长而稳定转速波动区间窄,相应产生的脉动也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7.
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液压系统中的动力原件。研究了齿轮副角度变位参数对齿轮泵的排量、流量脉动性能的影响,以齿轮泵单位体积排量最大和流量脉动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SUV车型怠速工况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噪声问题,对转向系统噪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该车型转向系统的压力脉动噪声,提出了使用1/4波长管的消声管的方法。通过优化消声管的长度,在两种不同配置的车型上进行了验证。经过试验测试,对脉动噪声的衰减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对蓄能器的应用,通过实例,从分析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角度,阐明设计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时应遵循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蓄能器是液压系统的一种辅助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并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供系统使用,另外还可以缓和液压冲击、吸收压力脉动等。本文主要介绍蓄能器的类型、各种类型蓄能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蓄能器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定量泵无法满足单泵输出多级流量,传统液压系统为了解决需求不同级流量问题,会采用变量泵以及利用阀类和辅助元件的控制来满足工况要求。多输出径向柱塞泵利用其结构特殊性,可实现输出流量多样性。根据力平衡原理和曲柄滑块机构原理,对多输出径向柱塞泵运动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该泵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流量脉动,确定了流量脉动最小的工作方式。理论分析表明,非相邻两列柱塞联合输出时的流量脉动曲线和相邻两列柱塞的输出流量脉动曲线相似,且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曲线周期规律均和单列柱塞曲线周期规律有关,当泵输出最大流量工作时,油流的脉动幅度和脉动周期远小于单个输出。利用该泵样机,进行了泵的原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泵出口压力升高,测得泵实际流量不断减少,但是,由于加工条件有限,部分零件的加工精度无法保证,导致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不匹配,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泵的原理正确性和结构合理性,为日后径向柱塞泵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低速大扭矩Ⅰ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齿轮转子马达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 ,对复合齿轮转子马达进行了分类 ,阐明了 型低速大扭矩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工作原理 ,对该种马达的排量公式及瞬时扭矩公式进行了数学推导 ,分析了该马达的输出扭矩脉动率 ,并对马达的径向力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马达具有输出扭矩大、低速启动性能好、力学性能好、运行平稳、噪声低等特点 ,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的低速大扭矩马达 ,除用于普通液压系统外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用于纯水液压系统 ,本文为 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进一步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速大扭矩I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齿轮转子马达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对复合齿轮转子马达进行了分类,阐明了Ⅰ型低速大扭矩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工作原理。对该种马达的排量公式及瞬时扭矩公式进行了数学推导,分析了该马达的输出扭矩脉动率。并对马达的径向力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马达具有输出扭矩大、低速启动性能好、力学性能好、运行平稳、噪声低等特点,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的低速大扭矩马达,除用于普通液压系统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用于纯水液压系统,本文为I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进一步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混流泵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导叶进口边的相对位置对混流泵水力性能及内部压力脉动的影响.基于ANSYS CFX软件并采用k-ω湍流模型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计算.通过改变导叶进口边的相对位置,利用数值模拟来预测混流泵的水力性能,并选取了4个方案,对混流泵的压力脉动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叶轮出口边与导叶进口边的夹角α增大,混流泵的水力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在α=5°时,混流泵的水力性能达到最优.α的变化对泵内部的压力脉动幅值波动大小有影响,α越大,泵内部的压力脉动越小.α的变化会影响泵内部的压力脉动主频幅值.在叶轮进出口处,α越大,主频幅值越小,而在蜗壳内部,则无明显规律.随着α的增大,在蜗壳内靠近隔舌位置的压力脉动,受叶轮旋转作用的影响变小,受隔舌的影响作用变大.研究结果可为混流泵的导叶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轴流泵马鞍区水力性能与压力脉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轴流泵在马鞍区工况的运行特性,对一轴流泵不同工况下的外特性和压力脉动进行了测试,重点分析了轴流泵马鞍区水力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泵H-Q曲线在0.50Qd~0.60Qd内表现出明显的马鞍形,且扬程在马鞍区内0.55Qd工况时达到最小值,较0.60Qd工况扬程降低0.33 m,为设计工况下扬程的5.5%;叶轮进口和泵出口处压力脉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单个周期内压力脉动表现出明显的4波峰4波谷特征;0.55Qd工况时,叶轮进口处压力脉动峰峰值为设计工况的2.3倍;各工况下导叶中间和出口处压力脉动规律较为复杂;叶轮进口压力脉动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0.55Qd工况叶频处的幅值最大,高于设计工况27.6%.小流量工况下,导叶中间、导叶出口处压力脉动在频域内出现较多低频信号,压力脉动频率成分较复杂.泵出口压力脉动主频在1.00Qd工况下明显表现为叶频.研究成果可为轴流泵不稳定运行特性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井泵采用分流叶片设计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运用Creo3.0软件建立了叶轮、导叶等关键零件的三维模型;在CFX数值模拟数据与外特性试验数据吻合较好的基础上,将分流叶片的进口直径d1与叶轮外径D2的比值定义为一个表达分流叶片综合特性参数的量纲一化系数σ.σ分别取值0.60,0.62,0.65,设计分流叶片长短不同的3个叶轮方案,且对各方案的动静干涉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压力脉动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压力脉动幅值大小与监测点和交界面的径向距离有关,径向距离越大,压力脉动幅值越小;各监测点压力脉动随分流叶片长度的减小逐渐减弱,当分流叶片长度减小到某一临界值以后,压力脉动基本保持不变;当σ=0.62时,压力脉动幅值较小,脉动周期清晰;除中流线上的监测点以外,各监测点压力脉动主频受叶轮叶频的影响较大,分流叶片对中流线上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最小二乘法用于马斯京根法出现的一种趋势,从流量演算法的水力学理论出发,剖析了马斯京根法进行洪水演算的原理,指出了马斯京根法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同时通过马斯京根法的理论解释,从理论上论证了康吉演算法推算具有衰减特性的洪水波运动必须满足的条件,指出了最小二乘法用于马斯京根法公式参数确定时造成的参数物理意义的模糊,并且该做法并不能从理论上保证该条件的成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所得结论愿与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双向进水流道模型脉动压力测试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脉动压力测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泵站流道模型脉动压力的测试主要受水泵振动影响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隔振原理进行模型设计,从而有效减小水泵运行时振动对脉动压力信号影响的方法,成功地对水泵启动及稳定运行过程中流道内的脉动压力进行了量测,并根据水泵不同的运行方式,采用不同的采样频率对脉动压力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得出了各种工况下脉动压力的幅值和频域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缩短复杂液压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提高系列化产品的开发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多核CPU的复杂液压产品快速并行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寻求产品设计参数的优化和性能指标的约束,将每个仿真程序视作粒子群个体。采用两级加速策略,即CVODE求解器加速和多核CPU加速。以非对称轴向柱塞泵三角槽优化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样机试验对CVODE求解器加速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试验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利用粒子群算法对三角槽主要参数进行优化以降低泵输出流量脉动。对比三角槽结构优化前后的流量脉动率,结果显示,在不增加柱塞腔压力的条件下,非对称轴向柱塞泵三角槽优化后的流量脉动相比优化前降低了36%。该方法可脱离专业仿真软件平台,能够独立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解决液压动态仿真对专业软件依赖的问题,且多进程比多线程编程更容易实现。在8核CPU工作站仿真条件下,与SimulationX平台仿真方法相比,该多核CPU并行方法的仿真效率提高10倍以上,与双核计算机并行运行效率相比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