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畜舍环境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是评价畜舍环境或评价氨的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并对温度、湿度对畜舍中氨气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值随测定高度增加减少,通风、清粪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极显著;温度和湿度明显影响氨的浓度,猪舍中氨气与温度(T)、相对湿度(RH)的回归方程为YNH3=0.560T+4.602RH-8.559(P〈0.01)。  相似文献   

2.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料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舍内温度、垫料的湿度和pH值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密切相关。集约化养殖场中特别是地面平养鸡舍常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尤其在冬季,在偏重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追求而忽视通风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鸡舍内氨气大量聚积。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发酵床猪舍采用水帘降温系统的可行性。试验在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同时进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启用水帘降温系统,试验期63d,监测两栋猪舍内3个区域(A区靠近水帘端、B区猪舍中央、C区靠近风机端)的温湿度分布特点、舍内空气微生物数量和氨气浓度。结果表明,采取水帘降温系统后,发酵床舍温度降低1.79℃~4.23℃,两栋猪舍3个区域温度分布特点相同,即靠近水帘端最低,发酵床猪舍中央比水帘端高0.58℃~1.04℃,风机端比水帘端高1.51℃。2.49℃。发酵床舍内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高于传统舍(P〈0.05)。发酵床舍与传统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6.56±0.32)mg/m3,(8.55±0.82)mg/m3,差异显著(P〈0.05)。南方夏季发酵床猪舍采取水帘降温后,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温度和氨气浓度,但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高于传统舍,尤其是靠近风机端。  相似文献   

4.
阎宏  蒋发斌 《家畜生态》2000,21(3):31-35
本文在对封闭式猪舍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气流等温热状况及光照进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发病及死亡状况,对该猪舍的温热环境、保温隔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猪舍各季节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比舍外高20.4℃和24.8℃。在冬季比较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度环境。是一种较好的猪舍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夏季舍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足,致使冬、夏季水平较低且发病率较高,需从畜舍的保温隔热设计和管理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舍内外温度、湿度和风速以及舍内氨气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使用湿帘降温系统的防暑降温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在猪舍封闭性不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不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不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较好的情况下,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 THI差异显著(P<0.05);在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降温效果明显,舍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 THI差异极显著(P<0.01).封闭性良好的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封闭性不好的猪舍(P<0.05),且舍内氨气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调查表明,在保障猪舍封闭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对改善夏季猪舍环境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防暑降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畜禽舍内氨的减排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料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1].舍内温度、垫料的湿度和pH值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密切相关.集约化养殖场中特别是地面平养鸡舍常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尤其在冬季,在偏重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追求而忽视通风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鸡舍内氨气大量聚积.氨气是畜舍内最有害的气体之一,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引起畜禽角膜炎、结膜炎和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氨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氨被吸入肺部,可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进入呼吸系统的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  相似文献   

7.
1空气质量 猪舍内空气质量取决于其湿度、有毒气体浓度、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及尘埃粒子浓度。空气质量对猪及人的影响是空气中各种粒子、多种气体及物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猪舍内氨气最高浓度应不超过7.5毫克/升,否则会对饲养员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当氨气浓度超过10毫克/升时,对猪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EM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0(对照组)、0.5%、1%和2%四个EM添加水平,将200g牛粪与不同比例EM制剂混匀后置于盖有胶塞的三角瓶中恒温培养5d,测定培养过程牛粪中氨气产生量及培养结束后培养体系中氨氮、全氮和常见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未检测到氨气的产生;EM处理组氨氮含量明显降低,且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其中2%EM处理组与对照组及0.5%EM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2%EM处理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茵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EM处理组(P〈0.05)。试验显示,EM制剂能降低牛粪中氨氮浓度及氮损失,调节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氨的释放,改善畜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对于封闭猪舍环境因素研究及猪舍内部的环境因素对猪的影响报道很少,但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等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进而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分析华东地区冬季不同畜种有窗式畜舍内环境卫生状况。采集同一试验农牧场的有窗式猪、鸡、牛、羊舍内光照度、温湿度指数(THI)、噪声、空气中氨浓度、细菌数等环境卫生指标。结果表明,猪舍和羊舍的温湿度指数极显著高于鸡舍和牛舍(P0.01);鸡舍空气中氨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畜舍(P0.01);猪、鸡舍空气中细菌数极显著高于牛、羊舍(P0.01)。不同畜禽舍的光照度和氨气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温湿度指数和氨气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空气中细菌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因此,同为华东地区冬季有窗式畜舍,猪、鸡舍空气状况更需要关注,适当降低环境湿度可以有效改善畜舍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1.
试验针对夏季北方地区正常生产的哺乳母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的氨气浓度,检验纳米光催化环境改良剂干粉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20 min后猪舍平均氨气浓度快速降至1.11 mg/L~1.61 mg/L之间。哺乳母猪舍处理后72 h内保持较好的使用效果,96 h恢复至处理前氨气的浓度水平。保育猪舍与育肥猪舍再处理后96 h仍然保持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发酵床养猪方式冬夏季环境状况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冬、夏两季选取北京某猪场有窗密闭式和塑料大棚式2种样式、漏缝地板和发酵床2种地面形式的育肥猪舍进行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同季节、不同建筑样式下发酵床在减少猪舍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用简易热风炉供暖的有窗密闭漏缝地板猪舍日平均温度、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与不供暖的有窗密闭发酵床舍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床舍二氧化碳含量较高(P<0.05),夏季时,发酵床能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但床面日平均温度、猪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极显著地高于有窗密闭漏缝地板舍(P<0.01),猪的增重明显低于漏缝地板舍,大棚式发酵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又显著高于有窗密闭发酵床舍(P<0.05),有窗密闭发酵床舍又显著高于有窗实体地面舍(P<0.05)。因此,做好冬,夏季发酵床的管理以及选择与发酵床相配套的猪舍类型和环境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猪舍氨气的去除效果及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选取1栋猪舍(NO.1)开展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另选用1栋猪舍(NO.2)的育肥猪作为试验组,猪只基础日粮中添加5‰的益唯康和2.5%的瑞尔康,同时,采用喷洒和泼洒的方式,利用瑞尔加喷洒液对猪只体表和猪舍内各区域进行除臭,试验周期60 d;对照组猪舍(NO.3)中的育肥猪饲喂基础日粮,猪粪及猪舍内区域不用除臭剂进行处理,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天试验组猪舍的氨气浓度降至5.6 mg/kg,去除率达到70.05%;试验期间试验组猪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3.79%,日耗料量增加了4.45%,存活率高于对照组2个百分点,但料肉比降低了15.83%。综上提示,饲喂和喷洒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去除猪舍氨气,并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23日龄断奶、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以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方式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P<0.05),猪舍空气中PM10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5),氨气和H2S浓度极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1)。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能改善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15.
畜禽养殖舍氨气排放特性及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畜禽养殖舍是重要的氨气(NH_3)排放源,了解畜禽舍NH_3排放特性及其减排措施对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环境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猪、鸡、牛3种主要畜禽养殖舍内的NH_3排放特性,对于不同畜禽舍内影响其NH_3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3种畜禽舍的NH_3排放因子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当前广泛采用的各类畜禽舍内的NH_3减排技术,包括从源头的饲料优化、排泄后粪便添加剂使用、舍内空气净化处理以及外排空气过滤装置等,构建了全方位的畜禽舍NH_3减排措施体系,对于了解畜禽舍NH_3排放特性,以及减排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氨气对肉鸡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气是鸡舍内危害最大的气体,长期氨气应激不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加强对肉鸡舍氨气浓度的监测,研究氨气对肉鸡健康的影响以及减排措施对指导鸡舍氨气浓度的合理调控和健康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氨气的来源,氨气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免疫功能、呼吸道、繁殖性能、福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舍内氨气的监测和减排措施,为深入研究氨气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鸭肉品质、肠道菌群及其圈舍内NH3浓度的影响。选取1日龄樱桃谷鸭750只,随机分为五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Ⅰ和试验Ⅰ组(500g/t)、试验Ⅱ组(1000g/t)、试验Ⅲ组(1500g/t)、试验Ⅳ组(2000g/t),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42日龄时,分别测定其胸肌的pH、水分含量、蛋白含量、脂肪含量,鸭舍氨气浓度和肠道菌落指数。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肉鸭肌肉品质性状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Ⅱ组(添加量1000g/t)添加效果最佳;试验Ⅱ组(添加量1000g/t)的肉鸭肠道大肠杆菌菌落指数、沙门氏菌指数以及舍内氨气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大肠杆菌指数差异和舍内氨气浓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肉鸭的肌肉品质;能有效地降低圈舍内氨气浓度和大肠杆菌菌落指数,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果园和畜禽养殖的种养结合型生态模式,分析研究了“猪-沼-果”、“草-鸡-果”两种生态模式下的猪、鸡生产性能,畜舍空气质量以及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模式下生长肥育猪和鸡的增重显著高于庭院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17.46%和29.28%;猪舍、鸡舍空气中的CO2和NH3比庭院猪舍、鸡舍显著降低(P<0.05);苹果产量比单纯果园平均分别提高28.97%和21.15%,含糖量分别相对提高6.79%和6.36%。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机械干清粪频次对生长猪舍内环境和粪污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刮板式机械干清粪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清粪频次对生长猪舍内环境和粪污排放的影响。选取216头90日龄、体重39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配在12个猪栏中,根据猪的排泄特征设置2种清粪频次作为试验处理(2次/d、3次/d),试验期间每个处理重复7次。结果表明:与日清粪3次相比,日清粪2次猪呼吸高度处与人呼吸高度处的舍内氨气(NH_3)浓度都有所降低(P>0.05),猪呼吸高度处的舍内CO_2浓度降低8.78%(P<0.01),均能满足猪舍空气质量要求;单位体重粪便收集量提高32.3%(P<0.05),单位体重污水收集量降低3.39%(P>0.05);与日清粪3次相比,日清粪2次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除TN外均有所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长猪舍运用机械干清粪系统清粪时采用2次/d的清粪频次可以满足猪舍空气质量要求和污水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低温时期对新型发酵床猪舍与普通猪舍室内平均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在冬季中午室外温度较高时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基本能达到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P〉0.05),而在早上和晚上室外温度较低时猪舍室内的日平均温度明显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P〈0.05)。试验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猪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具有显著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