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省大部分地区实行稻麦连作,近年来由于有机肥投入减少,氮素化肥用量过大,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病害、倒伏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影响了稻麦产量的稳定增长。本文主要研究小麦在少免耕机械化作业条件下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的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有机肥料施用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个别地方的农民甚至长期不施有机肥,片面相信化肥的增产能力,化肥用量越来越大,而种植效益越来越低.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土壤取样化验,在掌握土壤供肥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施肥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用肥.实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它是施肥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温室蔬菜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点,提出温室蔬菜的施肥原则是化肥和有机肥并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重,并且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和最小养分规律,进而论述了温室蔬菜科学施肥应掌握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在重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注重应用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商品有机肥为何叫好不叫座1.农民转变施肥习惯不容易。“化肥越用越懒,地越上越馋”,形象地说出了化肥使用现状。与等量化肥养分相比较,有机肥的体积和重量要大好多倍,使用有机肥所投入的运力和劳力也相应增加很多。而且有机肥培肥地力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内无法凸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沿黄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12年连续15年在滨州市沿黄稻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100%化肥(NPK)、化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等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水稻年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53.44%~67.34%(P0.05),比施用化肥(NPK)增产6.53%~20.43%(P0.05),其中,以化肥30%+有机肥70%产量最高,666.7m2产量达到600.11 kg。由此得出结论:沿黄稻田系统增产和稳产施肥方式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6.
科学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普遍存在盲目施肥、单一施肥、过量施肥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退化,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产品品质下降,给生产带来损失。当前,以下主要途径可提高化肥施用效果: 一是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可科学地供给作物各种营养成分,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提高化肥肥效,增加作物产量。据山东省土壤肥料站3年定点试验,小麦每亩施尿素20kg,增产63.5kg,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增产110kg。  相似文献   

7.
《农村科技》2006,(5):22-22
一、无公害蔬菜的施肥原则目前蔬菜的品种很多,在施肥中要针对土壤肥力、蔬菜各生育期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的施用,如确实需要,有选择地施用部分化肥,但应掌握以下原则:①禁止使用硝态氮肥;②控制用量,一般每667米~2不超过25千克;  相似文献   

8.
蔬菜生产中不合理的施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重化肥而轻有机肥土肥理论认为只有秸秆肥、牲畜圈肥、禽粪、人粪尿等有机肥才能供应蔬菜全面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损耗。蔬菜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肥,既发挥有机肥肥效长、营养全面、改良土壤的特点,又利用了化肥、养分含量高,能迅速提高供肥水平的优势。只重化肥使用,轻视有机肥,甚至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是有害的、错误的,常会使土壤盐渍化,有的化肥品种还会使土壤酸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葡萄施肥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葡萄施肥现状。[方法]2012年9月2日~11月8日,在陕西省扶风县、渭北旱园的合阳县等进行葡萄种植与施肥情况调查。[结果]化肥投入量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用户对葡萄的肥料投入之间差异很大,用量不均衡。经验施肥普遍存在。有机肥投入量不高。[结论]今后,应加大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的力度,减少氮磷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钾肥和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施肥大家都会,但如何做到像对待人的一日三餐一样进行营养搭配的科学施肥却不容易。而想要果树长的健壮、稳产高产、品质优良,就必须要在科学施肥上下功夫,加强对有机肥的施入、注重配方施肥,不能偏施氮肥,强调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及关键性的用肥时期等要素。  相似文献   

11.
我州农家肥现状的调查分析和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当前施肥水平很低,实际施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0—28%。垧均施肥最,旱田1lm~3,水田多则15.5m~3,少则不过5—6m~3。旱田地区普遍好于水田区,其施肥系数相差1倍以上。论肥料质量,掺土量约2—3倍,富含有机质。肥度比当地耕土层高3—4倍。 2.肥料分配,由于积肥数量不足,无法全面合理实行轮地、轮作物施肥,而主要因作物施肥。在现有施肥水平条件下要全面合理轮施肥,其周期年限,旱田区需要3—4年,水田区则需要10—15年之久。 3.农家肥施用量在减少,化肥在渐增,结果农肥和化肥的氮素比值水田地区已接近0.9∶1,已经构不成“以有机肥为主……”的肥料结构。在当前缺少磷肥源的情况下,只有增施农家肥才能把氮磷比值降低到1∶1.5左右,使之适宜于我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营养所需适宜比值。 4.肥源积攒率,大、小畜粪尿最高达60—90%以上,人粪尿积攒率最低6.2—28%,各肥源总平均积攒率在各队之间相差不少。在20—30%的高、低之间相差一半,说明肥源潜力很大,如果加强积肥造肥工作,就有可能把现有施肥水平能翻一番或翻两番。 5.肥源应以农家肥为主,与地方自然肥源(秸秆还田、绿肥)相结合,建立稳定合理的肥源结构。 6.造肥方法,一般采取春季造“四合一”肥,夏季积坑沤肥,秋冬搞暖心肥,多以“四合一”堆肥为普遍,以小肥造大肥,省工保肥好。 7.积肥报酬和肥料价格均偏低。 8.实行土地包干责任制,对施肥培肥地力的措施应从政策上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河西绿洲番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齐大利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分析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番茄苗期与开花期生长特性、番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其中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番茄各项生长指标最好。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番茄产量,如有机肥替代15%化肥、有机肥替代30%化肥、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有机肥30%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提高48.35%、39.30%、51.77%和49.21%,其中,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处理产量最高,达到97 960.5 kg/hm2。有机肥能够为番茄后期营养生长提供较为全面的养分,配合无机肥共同施用,能够提升番茄单株产量,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河西地区设施番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最佳施肥方案为有机肥15%等氮量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13.
要使小麦产量由中、低产水平提高到高产水平,必须根据小麦高产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推行以产定肥、全量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微肥四配套;同时,改进施肥方法,推广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调整氮肥使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的比例,科学施肥,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是追施小麦拔节肥.  相似文献   

14.
在成龄茶园上进行等价格投入的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茶青产量最高,每667 m2茶青产量549.8 kg,比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的处理分别增加产值384元和1590元,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1997年在碳酸盐黑钙土上进行了化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区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作物产量。无肥区产量低而不稳,有下降趋势,且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8):54-58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施肥模式(不施肥、普通化肥、生物有机肥、茶树专用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普通化肥、生物有机肥+控释肥)对中茶108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一次性施用茶树专用控释肥能够达到化肥1年4次施用的增产效果,而单独施用生物有机肥(以下简称有机肥)在2017年有减产现象。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好,与普通化肥相比,有机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控释肥茶叶产量分别增加12.9%、13.8%。在经济效益方面,与化肥分次施用相比,施用控释肥、有机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控释肥净收益分别显著提高5.6%、26.5%、36.3%。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控释肥能优化茶叶品质,提高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施肥方便性、茶叶品质和农民纯收入方面综合考虑,有机肥+控释肥处理是最优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在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镇试验点砂姜黑土区对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培肥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延缓土壤钾的耗竭速度,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能提高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而有机质、全氮增加有限。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连续施肥对土壤供肥和水稻吸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10a不施肥的土壤仍保持一定的基本肥力.水稻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三要素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稻茬、稻根自然归还土壤,这是水稻土保持一定养分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生育期的进展,水稻植株的吸肥总量不断提高.施用化肥不但可提高植株三要素的含量,而且也提高植株吸肥总量,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如猪粪或稻草)又有进一步增加植株吸肥强度和吸肥容量的效果.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增施化肥有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作用,如再配施有机肥则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施肥10a对土壤三要素产投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