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技术研究背景,砧木的选择和培育,种子的采收和处理,紫斑牡丹嫁接时间、方法及修剪注意事项,嫁接苗的栽种和管理,为紫斑牡丹的生产繁育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紫斑牡丹是牡丹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牡丹中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西北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一带,植株高大、花大型美、花形瑰艳、味香浓郁、品种繁多、适应性强,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世人喜爱。本文对西北紫斑牡丹的观赏性和繁殖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繁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吴艳华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2):126-126,135
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紫斑牡丹常见的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紫斑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其野生资源、繁殖、育种、花期调控、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紫斑牡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军荣 《现代园艺》2022,(19):74-76
根据徐州地区紫斑牡丹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阐述了紫斑牡丹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繁育方法和栽培管理等技术要点,为推广种植紫斑牡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成仿云  李嘉珏 《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紫斑牡丹和变异紫斑牡丹的叶片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对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和紫斑牡丹绿色叶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分析2种叶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的颜色发生变化主要是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和天竺葵素-3,5-二葡糖苷含量上升与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共同作用结果;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中单体酚含量(绿原酸、芦丁、儿茶素、表二茶素、二氢杨梅酮、对香豆酸和二氢槲皮素)比紫斑牡丹绿色叶中的高;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较紫斑牡丹的绿色叶相比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4月28日,临夏市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揭幕。"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的这句诗,使河州(今临夏)牡丹声名远播。河州牡丹以"紫斑牡丹"为贵,其植株高大,花大色艳,又名甘肃牡丹、西北牡丹,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我国第二大牡丹品种群。紫斑牡丹因花瓣内面  相似文献   

9.
紫斑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花卉,以基部腹面有明显的深紫色斑而得名.紫斑牡丹抗逆性强,抗寒耐旱抗盐碱,病虫害少,以花大色艳香浓而蜚声国内外,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前景.甘肃临夏、临洮、兰州、榆中及陇西等地广泛栽培.但笔者在对紫斑牡丹地方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10~12年生紫斑牡丹均存在枝条过密、郁闭,生长势变弱的现...  相似文献   

10.
<正>油用牡丹又称油牡丹、油料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油用牡丹主要有两个品种: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凤丹也是传统的药用牡丹栽培品种,属中原品种群,适种范围广,苗木资源多,便于大规模推广种植。紫斑属于西北品种群,苗木资源少,短期内无法大面积  相似文献   

11.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及油用植物,其种子、芽和试管苗都具有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高效的解除牡丹休眠是加速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牡丹休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手段上,但对于试管苗休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对近年来牡丹休眠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牡丹种子和芽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探讨了该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后期一方面应着重于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牡丹组培苗休眠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解除牡丹休眠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沙藏和GA3处理对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的效应,结果表明200 mg/L GA3浸泡'凤丹白'牡丹和芍药已生根种子2 h可缩短其发芽时间达107~111 d,且其发芽率、芽长、根长及苗重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处理相当;而GA3或低温沙藏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效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芍药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育是芍药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从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再生体系途径(愈伤组织途径、丛生芽途径、体细胞胚途径)、目前组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褐化和玻璃化)等方面,综述了芍药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芍药的生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牡丹品种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cv.Luoyanghong)进行不同强度的遮荫和枝叶去除处理,研究牡丹在遮荫条件下的补偿性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适度的遮光条件(如50%)和轻中度的枝叶去除强度(20%~50%)下,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相比,牡丹的累积生物量增加,茎叶比减小,更新芽增多,剩余叶片叶绿素浓度提高,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性效应,趋向有利于牡丹生长的方向变化.在强度遮荫(80%)与强度枝叶去除(80%)条件下,除茎叶比外,牡丹其它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适宜作为牡丹的优先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首例芍药牡丹远缘杂交种的发现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首次发现并鉴定芍药牡丹远缘杂交种的过程及方法,并将该杂种命名为‘和谐’。通过对牡丹、芍药栽培品种及杂交种‘和谐’的观察、研究发现:‘和谐’的形态兼具有芍药与牡丹且多趋于芍药的特征,从DNA水平上检测到了与牡丹、芍药共有的特征条带。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证明了‘和谐’为芍药和牡丹远缘杂交形成的宿根类植物。  相似文献   

17.
紫斑牡丹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  成仿云  钟原 《园艺学报》2016,43(5):947-956
为了科学界定紫斑牡丹的花色,利用色差仪对466个紫斑牡丹单株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和CIELab颜色体系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将紫斑牡丹花色分为白色、黄色、浅粉色、粉色、蓝色、红色、紫色和黑色等8大色系,并划分出每类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花色的化学基础研究较为深入,但因其无遗传转化体系,导致花色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只能利用其他植物进行旁证。利用保守区段长分别为413和418 bp的牡丹花瓣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PsUF3GT和PsUF5GT,通过VIGS表达载体,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体系对目的基因进行沉默。结果表明,PsUF3GT和PsUF5GT的表达量在花斑中(盛开期花瓣,真空抽滤15 min)和非斑中(蕾期花瓣,真空抽滤10 min)分别比空载体处理的花斑中(盛开期花瓣,真空抽滤10 min)和非斑中(蕾期花瓣,真空抽滤15 min)降低了65.0%和85.0%;花斑中总花青苷含量分别降低了24.2%和28.2%,尤其是盛开期花瓣(真空抽滤15 min)处理后3G型糖苷降低了92.2%,蕾期花瓣 (真空抽滤10 min)处理后3G5G型糖苷降低了54.9 %。由此获得了沉默PsUF3GT和PsUF5GT的适宜体系:以盛开期或者花蕾期带花柄的花朵为材料,抽真空渗透10 ~ 15 min后,置于去离子水中暗培养1 d(8 ℃,湿度60%);之后转移至23 ~ 25 ℃、湿度60%的环境,光照培养3 d后可用于检测和分析。本研究中建立的VIGS体系可有效沉默花瓣中的内源基因,为牡丹基因功能验证及其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芍药花蕾成熟及开花的阶段划分与形态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最佳采收期是芍药切花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连续两年对15个中国芍药品种观察, 把花蕾成熟及开花的过程划分为7个时期(对应为0~6的7个开花级别) , 以及松瓣型和绽口型两种形态类型。不同类型间主要差异发生在对切花采收起关键作用的花蕾透色期, 即花蕾开花1~3级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