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最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易旱地区。年日平均气温1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达628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左右。农业种植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以谷子等小杂粮为辅,种植模式为一年两作模式和一年一作模式。基于较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泽州县被确立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十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2.
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最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易旱地区。年日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达628mm,年无霜期为180d左右。农业种植作物以小麦、大豆、豆米为主,以谷子等小杂粮为辅,种植模式为一年两作模式和一年一作模式。基于较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较高的农业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泽州县在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秸秆覆盖、免耕的基本原则下,积极探索了适合当地的小麦→大豆一年两作体系下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从2000年起,呼伦贝尔市充分考虑岭东、岭西农业特点,积极倡导、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努力探索适于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各旗市区陆续开展了以免耕播种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880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0%,其中:岭东四旗市实施530万亩,岭西地区实施350万亩;岭东以小型机具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豆类、杂粮;岭西以大型机具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泽州县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从1997年开始引进和试验示范的,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农机部门的努力工作,保护性耕作面积从开始的100亩发展到2005年的2万多亩,“三保一增一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凸现,深受示范区干部和农民好评。但从其推广发展过程看,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办法,以加快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推进作用。1.基本状况泽州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5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47万,占90%。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正>一、一年两作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现状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东部,耕地54.7万公顷,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不断摸索和总结,初步确定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和技术模式,形成了基本适应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的机械化耕作体系,已取得了试验田和大田示范推广的全面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渭南  相似文献   

7.
2013年,随着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的扩大,技术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在深入推进中出现了急需破解的技术问题。怎样提高实施的规范性,以使保护性耕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的推广?带着这些问题,2013年7月以来,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和县(市)、站组织科技推广人员深入下去,与农机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的测查,对保护性耕作大垄双行种植、原垄种植、二比空种植、高光效种植模式的行距、穗数测查,  相似文献   

8.
正一、西藏主要农作物的耕作模式西藏农业属于典型的高原农业,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和耕作模式一般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西藏主要农区一般分布在综合条件较好,地势相对比较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虽然随着海拔高度的小幅差异而出现播种和收获期的早晚不同,相同农作物的耕作模式往往差别不大。主要农作物以小麦、青稞为代表的粮食作物和以油菜为代表的油料作物为主,一年一季,在每年8至9月份秋收后进行秋翻作业和种植冬播作物,  相似文献   

9.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史称“河东屏翰”。全县国土面积2023km^2,辖14个镇、3个乡,有52.6万人,耕地面积4.86万hm^2,粮食作物种植以小麦、大豆一年二作为主。该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县、山西省优质小麦示范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县。  相似文献   

10.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粮食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的集约化高效农业的新型耕作模式.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机械或收获机械将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耕播种,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免(少)耕播种、化学除草、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使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水蚀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章丘区农作物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近几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项目,采集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本文将对玉米整个生育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有效保护农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各地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但在实践中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农民认识、机具质量、种植模式、作业质量、技术服务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国家及省农机化推广补助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了耕地的种养结合,使得贫瘠的土地得以恢复。笔者通过多年对保护性耕作的实施,简述我县水稻保护性耕作的实施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一年一作、小麦一玉米一年二作,小麦一玉米一玉米二年三作的3种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从工艺流程、作业时间和技术要求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运城市盐湖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旱地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多年实践经验,阐述了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及实施要点,机具配套使用,实施中注意问题等,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长春市域耕地土壤环境、气候特点等要素,在充分学习借鉴“梨树模式”基础上,明确提出以“秸秆覆盖还田+精准条带耕作+苗期深松施肥”为主要技术特征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长春模式”,为全市建设农业强市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一、长春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历程长春市自2011年起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当时以留根茬、宽窄行、  相似文献   

17.
在详细介绍本溪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技术路线和农业装备技术水平5个方面,分析在全县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并总结实施保性耕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奇台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近12.6万hm~2,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红花、油葵、打瓜、土豆、亚麻、豆类等。截止2012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5.6514万kW;拥有各类拖拉机13 879台;拥有各类配套农机具15 551台(部),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5.4%。1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成效1.1实施面积自2003年开始,奇台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已9年了,种植作物品种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油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作为世界农业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是依托机械化手段实施以作物秸秆覆盖和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耕作技术.它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从1992年开始,山西省农机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率先在山西省尧都区的18亩(1.2 hm2)旱地上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拉开了"保护性耕作中国化"的序幕.经过2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到2012年,全省实施面积达到1300万亩(86.67万hm2),年增产粮食6.5亿kg,节本增效17.5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泽州县大灾之年,然而全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工程项目稳步实施,农业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泽州县农业的发展实践与启示,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