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海拔杂交稻再生稻利用技术易祚昌,邓星权,伍祚清,呙顺元(湖南省武冈市农业局422400)1900~1991年我们在地处东经10°25′26″~111°1′58″北纬26°32′42″~27°2′92″之间的湘西南武冈市安心镇半岭村,海拔600~70...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研究和生产的情况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回顾世界上再生稻的科研和生产情况,并对四川省再生稻品种和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见解。一、国内外再生稻研究的情况我国对再生稻的研究报告始见于1937年(杨开渠:《再生稻研究初步报告》)。迄今为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649"的密度和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密度为37.5万穴/hm2,或株行距为20cm×13.2cm,氮肥施用量为225kg纯氮/hm2,其N,P2O5,K2O的比例为1.00.50.8时,产量最高,平均达9.24t/hm2,最高达9.36t/hm2.据此提出产量指标为9.0t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每hm2密度37.5万穴,每穴插2粒谷秧,纯氮用量225kg,P2O5用量112.5kg,K2O用量180.0kg,其中基肥为猪牛粪22.5t+30kg过磷酸钙试验还提出了相配套的水分运筹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649”的密度和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密度为37.5万穴/hm2,或株行距为20cm×13.2cm,氮肥施用量为225kg纯氮/hm2,其N,P2O5,K2O的比例为1.0:0.5:0.8时,产量最高,平均达9.24t/hm2,最高达9.36t/hm2。据此提出产量指标为9.0 t/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每hm2密度37.5万穴,每穴插2粒谷秧,纯氮用量225kg,P2O5用量112.5 kg ,K2O用量180.0kg,其中基肥为猪牛粪22.5t+30kg过磷酸钙;试验还提出了相配套的水分运筹方法。  相似文献   

5.
富士苹果不同树形的光能分布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厉恩茂  杨阳  陈锋  翟衡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47-350
为了探索苹果不同树形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分布的差异及光能利用状况,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Fuji)为试材,测定了6种树形冠层内的相对光照分布、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叶重、光合色素等,结果表明,高干开心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冠内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树形,双层形、拟纺锤形次之,大冠的疏散分层和自然开心两种树形光照较差,尤其是疏散分层形集中结果部位正处于相对光照强度急剧下降的50-100cm近地冠层内;小冠树形的光照水平及光能利用情况明显优于大冠树形;比叶重、光合色素受冠层内光照水平的影响显著。综合来看在使用乔化砧木的条件下,高干开心、小冠疏层形的光照水平较好,是生产上适宜采用的树形。  相似文献   

6.
培两优288作再生稻种植,平均年产量11.74t/hm^2,可增收1396.8元/hm^2,省工60个/hm^2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过去50多年里,我国水稻生产得到了巨大发展,单产由不足2t/hm2增加到6t/hm2以上,在保证人民生活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简要介绍了近50年来对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10个栽培理论和技术,讨论了当前和今后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热点与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红  倪建平  陈乾  李西明 《种子》2013,32(2):56-60
杂交水稻是伟大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杂交水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种业的发展。中国杂交水稻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竞争日趋激烈,骨干种业实力不断增强,种子市场空前繁荣。但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缺乏新品种突破性和市场管理能力不强等诸多实际问题。整合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巨头,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化育种进程,把握水稻功能基因专利,突破现代机械化制种技术,以杂交水稻优势抢占国际水稻种业市场高地,将是杂交水稻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龚光雄 《种子》1991,(1):65-67
1990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4500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305810公斤,平均亩产290.18公斤。总产比历史最高的1989年增长23.6%,亩产比历史最高的1988年214.6公斤增加75.58公斤,增长35.2%。其主要技术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区栽培研究9个水稻新组合在贵州中高海拔条件下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得出了不同类型品种的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12.
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徐富贤  熊洪  赵甘霖  洪松 《作物学报》2002,28(3):426-432
本文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为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分别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及再生力呈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浸种催芽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安徽省东至县种子公司(247200)王金泉童银舟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都是用生理机能失调的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制种而得到的,这种不育系花时紊乱,开花时间长,加之九二O等激素的大量应用,导致生产出来的杂交水稻种子颖壳闭...  相似文献   

15.
中国80年代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作楣 《种子》1991,(1):4-8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从水稻育种研究到生产应用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逆性、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的区域以及适宜的栽培条件等,为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春在海南初步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不育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探索了的"920"最适用量,并归纳出Q2A再生稻繁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技术和方法四川省三台县种子公司李庆荣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种子的质量是种子公司的生命。我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1993年农业部水稻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四川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联合对我县1992年生产的汕优63...  相似文献   

19.
曾宪堂  游文平 《种子》1999,(3):43-44
1建立“两杂”种子生产技术新体系的必要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简称“两杂”)种子生产的技术原理,起源于普通栽培学的理论,而又从普通栽培中分离出来,形成以异交栽培为中心的种子生产理论和技术。多年来,人们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致力于异交结实变化的神秘性、花期调节的复杂性、寻求父母本最佳行比的可能性、喷施赤霉素的规律性、特殊病害防治的有效性、繁殖制种高产稳产的必然性等重大疑难问题的研究,使种子生产经验得以升华,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了独特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适合我县蓄留再生稻的强优组合,1988年以来,以盐籼203作对照,对威优64等16个组合(品种)进行筛选,证明了威优64是一个适合我地用于杂交中稻再生稻,其生育期适中、“茎节秆型”、“双养穗”的再生力较强的组合。1988年试验设在海拔480米的武冈县江塘乡圳源村张良喜责任田,前者冬闲蓄冬水,土质为青夹泥。参试组合有威16、威35、威49、威438、威171等5个早熟组合;威64、威287、汕优64、协优64等4个中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