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云南松天然林内云南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测定,分析揭示竞争强度在云南松群落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云南松种群的生态适应机制.[方法]在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设置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以云南松为对象木,定量分析林分、对象木、竞争木的竞争强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函数模型.[结果]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80.16%和19.84%;云南松种内与主要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强度大小顺序为:云南松种内> 水红木> 华山松> 米饭花> 大白花杜鹃> 槲栎> 马缨花> 旱冬瓜;云南松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种内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对象木胸径越大,其竞争能力越强.[结论]云南松天然林内云南松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内竞争;林分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间存在CI=AD-B形式的幂函数关系;胸径20 cm以上云南松的竞争压力变化趋于平缓,胸径20 cm以下的云南松中、幼林是抚育管理的重点林分.  相似文献   

2.
福建光泽天然林中南方铁杉的种内与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种竞争指数的比较,提出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福建光泽天然林中南方铁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南方铁杉受到的种内竞争指数为52.03,高于任一其他树种的竞争指数,但低于种间竞争指数总和(164.08)。南方铁杉受到的种间和种内竞争大小顺序为:南方铁杉>木荷>猴头杜鹃>甜槠>棕脉花楸>小叶青冈>鹿角杜鹃>厚叶红淡比>黄山松>鼠刺叶石栎>野漆>吴茱萸五加>厚叶厚皮香>柳杉>枫香>榕冬青>石灰花楸>马醉木>树参>冬青>银钟花。南方铁杉对象木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径级的增大呈明显减少趋势。当对象木胸径大于30 cm后,个体受到的竞争强度趋于稳定。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小兴安岭34株对象木(水曲柳)和198株竞争木,通过Hegyi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水曲柳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种间竞争指数大于种内竞争指数,其中,水曲柳的种内竞争指数为135.80,种间竞争指数为165.17;随着水曲柳径级的增加,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指数出现减小趋势,当水曲柳胸径<20 cm时,随着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逐渐减小;当水曲柳胸径>20 cm时,随着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变化不明显,并最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藏东南嘎朗国家湿地公园内39株对象木及210株竞争木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利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计算华山松群落内物种的竞争指数,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对象木胸径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种内竞争强度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1)华山松胸径与树高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2)华山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指数分别占总竞争指数的54.68%和45.32%,以种内竞争为主;3)华山松种间竞争树种的顺序为川滇高山栎林芝云杉高山松;4)华山松胸径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种内的竞争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所得模型能有效的预测华山松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5)华山松种群属于增长型,需加强保护成熟林以防出现断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藏东南地区不同海拔的川滇高山栎天然林的种内与种间竞争指数,揭示海拔对林木竞争指数的影响,为川滇高山栎天然林的经营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根据海拔梯度设置4块川滇高山栎天然林样地,土壤类型为山地暗棕壤,林分特征为针阔混交林。对样地内的竞争木和对象木进行调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各样地内林木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用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多项式、Logistic这5种模型拟合川滇高山栎对象木胸径与其竞争指数变化的回归关系,并选择最优函数。【结果】1)不同海拔的川滇高山栎天然林内的竞争指数不同,海拔3 740 m(样地a)、3 640 m(样地b)、3 540 m(样地c)和3 440 m(样地d)样地的种内竞争指数分别占总竞争指数的17.11%、22.26%、30.79%和70.13%,表明样地a、b、c以种间竞争为主,样地d以种内竞争为主。2)在川滇高山栎的伴生树种中,以急尖长苞冷杉的竞争力最强,其次是白桦,竞争力最弱的是糙皮桦。3)在所有样地中,川滇高山栎的竞争指数随对象木胸径增加而不断减小,呈显著负相关。在样地a中对象木胸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羊台山的红鳞蒲桃群落种内竞争强度和种间竞争强度,使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的竞争强度呈现双峰特征: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植株径级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种内竞争显著大于种间竞争;在35~40 cm径级竞争指数再次出现一个峰值。目标树种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红鳞蒲桃>九节>鸭脚木>豺皮樟>银柴>山乌桕>山苍子>黑柃。竞争木对目标树种的竞争强度与目标树种的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目标树种个体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当红鳞蒲桃胸径达到25 cm后,竞争强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沿海防护林林分结构,提高其碳储量,以苏北海堤12年生基干林带刺槐纯林、刺槐杨树混交防护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密度配置下的生物量碳储量差异,探讨群落竞争与群落生物量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m×1 m刺槐纯林、1 m×2m刺槐纯林、2m×3m刺槐纯林、3m×3m刺槐纯林、杨树高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中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低优势度混交林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9.38、28.32、26.70、24.43、64.09、59.16、47.02 t/hm2.平均单木竞争指数分别为:7.16、4.82、2.94、1.99、5.52、3.05、2.70.刺槐与杨树混交后单位面积碳汇能力较刺槐纯林大大提高.林分结构优化结果显示,当刺槐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3.47,杨树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1.29时,12年生刺槐杨树混交群落最大生物量碳储量为63.18 t/hm2,此时刺槐胸径达9.4 cm,杨树胸径达22.0 cm.  相似文献   

8.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的竞争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内竞争指数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远远大于种间竞争,种内种间竞争指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海云杉>青杄>桦叶四蕊槭>山杨>红桦>柳树;竞争指数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当青海云杉胸径达到45cm以上时,竞争指数变化很小;青海云杉的竞争指数与海拔和郁闭度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木荷混交林林木之间的竞争规律,预测优势树种未来的演替和生长趋势,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木荷混交林为例,采用基于交角的竞争指数计算木荷混交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指数,并分析其中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1)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是木荷的主要竞争树种;(2)木荷混交林的种内竞争总体上强于种间竞争,这与该混交林属于块状混交有关;(3)随着龄组的增长,木荷混交林的竞争处于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为该林分的林木总数在“自然稀疏”的作用下不断降低,不同树种的树高差异越来越小,导致侧方挤压和上方遮盖对对象木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红锥、杂交松+红锥混交幼林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6年生1∶1同龄混交马尾松+红锥、杂交松+红锥混交林进行了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杂交松对象木所受到的平均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减小,混交林分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杂交松混交林分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49.5%和50.5%,马尾松混交林分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48.1%和51.9%。杂交松、马尾松对象木胸径大小与竞争指数之间呈三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种群竞争关系及其动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华北落叶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大小顺序为:种内>云杉>红桦>白桦>关帝柳>花楸>山杨。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非线性回归关系,回归结果与林分实际相符,从而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混交林理论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帽儿山地区山杨次生林林木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妍  李凤日 《森林工程》2009,25(3):23-25
基于山杨(Poptdus davidianaD.)次生林固定标准地M712、M720的每木检尺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帽儿山林场天然山杨次生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次生林林木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山杨次生林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枫桦的种间竞争弱。山杨次生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枫桦〉白桦〉蒙古栎〉杏树〉黄菠萝〉山杨〉胡桃楸〉槭树〉榆树〉水曲柳〉椴树〉暴马丁香〉桦树〉花楸〉花曲柳〉色木。  相似文献   

13.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模型,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枫香人工纯林的种内竞争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枫香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的大小以双曲线函数关系为最优,可用IC=-0.137 6+25.745 8/D方程来模拟和预测枫香人工林其种内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公顷样地的调查,利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竞争强度的56%和44%,说明兴安落叶松种间竞争较小,主要竞争来自种内。兴安落叶松伴生树种种类较少,种内与主要伴生树种种间的竞争顺序为:兴安落叶松种内>兴安落叶松种间>白桦种内>白桦种间。兴安落叶松种内竞争强度及白桦种内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兴安落叶松种间竞争强度及白桦种间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兴安落叶松胸径的增大,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Lack of empirical data on the effects of the taungya system on establishment and early growth of softwood plantations have partly contributed to controversial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continued suitability of the system fo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in Kenya. This study examined effectiveness of taungya systems of forest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using 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Pinus patula trees with Zea mays (maize) as a test intercrop on two contrasting site types (deep and shallow soils) in Mt. Elgon forest, western Kenya . Four treatments were evaluated in each site: trees with or without weed control, trees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and sole maiz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 survival,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and maize growth and yield were higher in the deep soil site than the shallow site. The t aungya system improved tree survival and growth, effects being greater in the deep than the shallow soil site. Both 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Pinus patula trees had the same effects on maize growth and yield, reducing maize growth by 41–48% in the deep soil sites, and by 16–26% in the shallow site. Vector nutrient analysis and vector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effects on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of the trees and the maize crop suggested competition for N on the deep soils, but competition for K and P on the shallow soils. The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graphical vector competition analysis in diagnosing tree–crop interactions in agroforestry.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拥有的独特的为社会和学生带来特殊效用,使高校在某一行业或某一社区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根据中南林学院的具体状况,以提升中南林学院竞争力为目标,从发展战略,对优化资源组合、营造名牌专业,内引外联、构建战略联盟,架构职业化精英团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树种竞争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块落叶松-云冷杉间伐实验样地为对象,采用6个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标,研究林木竞争状态在20年间(1986~2006年)的变化及间伐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竞争能力最强,其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内,红松和其他阔叶树的竞争能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因此,随着林分生长,落叶松的竞争主体地位受到了来自其他针叶树云冷杉、红松及阔叶树种的威胁。该林分竞争关系近期相对稳定,但有从落叶松-云冷杉林向阔叶树及红松林发展的趋势。间伐影响种间竞争关系和林分平均竞争水平,影响程度与间伐对象的选择与间伐强度有关。林分竞争水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会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8.
可变竞争区域类竞争指标根据对象木某个描述型指标函数确定竞争区域;而树冠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反映了树木的长期竞争水平,根据这两种思想提出一种新的竞争可变区域类竞争指标——树冠影响度。采用典型选样法设置研究样地,并对样地内树种的各个测树因子进行调查统计,应用树冠影响度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样地树种平均树冠影响度为0.359 4,样地中群落竞争相对较弱,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其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树冠影响度最小,为0.261 3;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树冠影响度最大,为0.510 1。优势种群树种平均树冠影响度小于非优势种群树种,优势种群受到的竞争较小,竞争能力较强,针叶树种平均树冠影响度小于阔叶树种树种,针叶树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