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陆中26号是巴州富全新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于2006年2月通过审定。该品种因在尉犁县、库尔勒市种植中早熟性好,2006年引种到巴州早熟棉区且末县试种,不但正常成熟,而且比其它早熟棉品种增产潜力大、衣分高,北疆多个早熟棉区已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熟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为北疆早熟陆地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3个早熟陆地棉品种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长江流域环境下,新疆棉区与我国其他棉区育成的品种,在早熟性相关表型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西北内陆环境下,二者之间则差异显著.另外,174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SSR引物用于分析43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486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为2~7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44~0.750 0.分子检测表明:新疆棉区育成的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计算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43个参试品种以遗传背景、育成单位、地理来源等聚为8类.[结论]与其他棉区品种相比,新疆早熟棉区育成的品种,其早熟性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狭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聚类图反映了不同系统品种之间的交叉以及早期和近代早熟陆地棉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3.
鲁原343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1985年应用60Co-γ射线辐照一个埃及棉品种(天然杂合体),经12年13个世代的选育,于1996年育成的陆地棉类型优质长绒棉新品系.该品系既具有陆地棉的产量性状和生态适应性,又具有海岛棉优良的纤维品质,适合我国黄淮棉区栽培.鲁原343的育成,是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重大突破,首次育成了适于我国黄淮棉区种植的长绒棉新品种,改变了我国黄淮棉区不能种植长绒棉的植棉史,对振兴山东植棉业和我省纺织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沿江棉区棉田高效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棉田产出效益,进行3个早熟甜瓜品种与棉花套种的大田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棉田套种甜瓜品种。结果表明,日本甜宝、贝香甜2个品种与棉花套种,市场销路好,综合效益高,纯收益分别为16 950、16 800元/hm~2,高于单植棉的6 465元/hm~2,值得在当地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早熟陆地棉新陆早42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42号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适应于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棉金垦108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陆地棉,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审定。2013-2014年在新疆早熟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表现早熟、丰产、抗病,经济效益明显。针对早熟棉区气候特点,结合该品种特性,总结并制定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为材料,研究早熟陆地棉熟性、株型、结铃性及产量4类16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2号的生育期分别为126.3、123.0、123.3d;株型分属筒型、塔型、塔型,果枝类型Ⅰ式、Ⅱ式、Ⅰ-Ⅱ式,叶枝长与株高比为0.073、0.139、0.077;第2果节以上铃数、叶枝铃数分别占株铃数9.7%、11.0%、9.8%和2.2%、4.4%、1.0%,显示了早熟陆地棉早熟和株型紧凑的共同特性。株高、叶枝数和叶枝长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5.0、22.5、31.6,叶枝铃数差异巨大,变异系数为69.3,而其他性状差异不大。结果说明,目前早熟棉区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早熟性对早熟陆地棉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产生了良好的协调效应,达到高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特早熟棉区棉花稳定增产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次宜棉区位于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东起五家渠、西至伊犁河谷霍尔果斯,在我国的棉花区划中属特早熟棉区。该棉区春温不稳定、秋温下降快,适合棉花生长的时间较短。现根据多年植棉实践,就该棉区棉花生产的几个主要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南疆棉区广泛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各平原绿洲,该棉区光热条件好,气候干燥,无霜期大多在200天左右,年平均≥10℃积温一般在4000℃以上,适宜中熟陆地棉和早熟长绒棉的栽培种植,灾害性天气影响小,棉花单产高,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其他农作物。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分析陆地棉种质的纤维品质、产量和早熟等性状,筛选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可靠的综合评价模型,为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来源广泛的630份陆地棉种质为材料,在中国3个主要植棉区的8个环境下,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使用R包"lme4"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近30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阐述该区域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的育种演变规律,为西北内陆棉花新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推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甘肃敦煌和新疆石河子对110个1988—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早熟、产量、纤维品质和株型相关的12个主要性状的表型进行鉴定;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品种表型特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优良品种,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育种演化分析。【结果】110个早熟陆地棉参试品种的12个主要性状表型值分布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果枝长度>单株结铃数>吐絮率>单铃重>马克隆值>纤维强度>衣分>纤维长度>开花时间>果枝夹角>伸长率>整齐度。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分为Ⅰ、Ⅱ、Ⅲ和Ⅳ4个类群,它们分别为优良纤维品质、早熟、松散株型和高产的品种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性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产量构成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呈正相关,且多数性状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2.
辽宁植棉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有400余年植棉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其植棉区域、技术和棉花品种不断发生变化。全省分为锦州、朝阳、辽南、辽北4个棉区,最大植棉面积为44万hm^2,最少为2hm^2,棉区逐步向宜棉区朝阳和锦州棉区集中。1982年前为裸地栽培,以后多实行膜覆盖栽培。辽宁自育棉花品种30余个。  相似文献   

13.
早熟陆地棉高产型与优质型品种棉铃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北疆早熟陆地棉高产型与优质型品种棉铃在整个生育期的发育规律,揭示该棉区棉花的高产机理,并为其品种选育、促进棉铃生长、实现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陆地棉高产型品种新陆早33号与优质型品种新陆早47号为供试品种,以新陆早36号为对照,进行棉铃发育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棉铃长度、铃直径比优质型棉铃略高,棉铃干重比优质型品种低.早熟陆地棉优质型品种,棉铃直径增长速度快,铃较重;高产型品种棉铃直径增长时间长,铃重低于优质型品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直径对棉铃体积影响最大,棉铃体积对棉铃干重影响最大.因此,在选育早熟陆地棉品种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棉铃长度长且直径大、体积大的种质,尤其在铃直径快速增长期,通过促进棉铃直径来达到提高铃重的目的.说明应以棉铃直径为重要指标,以增加棉铃体积及铃重为载体,紧抓单株结铃,这是进行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北疆棉区棉花引种试验初报徐建辉,王建中,刘永江(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830000)刘景富,蔡世昌(新疆农科院玛纳斯试验站)(乌苏县农业局)北疆棉区属于早熟、特早熟陆地棉区,也是我国最北的棉区。每年播种面积达20X10’hm‘左右,占新疆棉花面积近三...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纳斯河流域和博尔塔拉河下游一带,该区常年≥10℃有效积温3450~3600℃,无霜期150~170天,适宜发展早熟陆地棉生产.然而,近年来枯、黄萎病这两个世界毁灭性病害的传播与发展,已对棉花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实行合理间套作 提高棉田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多熟制的综合利用是棉区种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科学、合理地利用棉田的空间和时间,有种于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是棉农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又一技术改进,并且可有效地稳定四川植棉面积,符合四川棉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新陆中34号由巴州农科所科研人员在1995年利用本所自育抗黄萎病品系8316与引进中99资源材料杂交后经过不断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陆地棉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定名.2008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客观评价棉花品种(系)资源,为棉花早熟、高产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近年来育成的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和北部特早熟4大棉区以及国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1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可以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这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253%,第2主成分得分值高的材料生育期短、产量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5.62处,172份材料划分为10个类群,第Ⅴ类群材料生育期短、植株矮、产量适中,第Ⅶ类群材料生育期适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南北疆各主要棉区陆地棉亩产皮棉15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的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适用于北疆棉区和南疆棉区,东疆棉区参照本规程执行.一般高肥力田选择一膜四行模式,中低肥力田选择一膜六行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组成了印度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棉花种质资源考察团去印度考察。在印度期间考察了印度二个主要棉区,访问了一些重要的花棉科研单位、农业大学以及若干植棉农户。通过考察对印度的棉花生产和科学研究有了较多的了解,感到印度植棉业有三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