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4,17(3):32-35
为加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开展迁飞规律的研究和发生信息的交流,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韩国农村振兴厅于2001年签定了为期5a的“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测报合作项目”协议。我站为该项目在广西唯一的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2.
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与病毒病发生为害情况,分析了中国与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虫源关系,并就进一步明确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主要虫源地及对我国的影响、迁飞发生规律提出了在深化与越南合作基础上,扩大与老挝、缅甸、柬埔寨等虫源地国家加强合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湖南发生较重。笔者对"两迁"害虫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关系密切,迁入早、峰次多,则虫量大,反之虫量小。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迥异。据此,提出了加强健身栽培、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专业化综合防控与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梁杰强 《广西植保》2007,20(Z1):43-44
2007年田东县早稻"两迁"害虫大发生,经防治后仍有个别田块受害严重,调查发现是由于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解成因,对帮助我们今后在农作物病虫大发生之时,如何开展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验明确氟虫腈在柳州市水稻"两迁"害虫防治上的最佳用药量、最佳防治适期及与其它农药混配使用的防治技术措施,防治稻飞虱以5%氟虫腈SC每亩40ml、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每亩用5%氟虫腈SC 20ml 20%三唑磷EC 150ml、80%氟虫腈WG 2g 40%乙酰甲胺磷EC 100ml为佳,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总体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区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预测均是以中、短期为主,并且依靠气象因子,受气象预报准确度的限制.长期预报缺乏必要的手段,本文试图不根据外界环境因子,在已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理论对大发生的长期预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贵州省三都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两迁”害虫在三都县的消长规律、发生为害程度和发生区域具有很多共同点,多年来,三都县一直把“两迁”害虫系统测报工作联合起来开展。通过15年联合监测结果表明,仅灯诱监测工作,每年可以节约工时675h,节约经费6480万元.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频振灯 养鸭"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的田块比普通化学防治区的稻飞虱田间卵量平均减少了57.8%,虫量减少了66.5%,稻纵卷叶螟田间卵量平均减少了57.6%,幼虫量减少了52.3%。  相似文献   

11.
车琳  蒋沁宏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3):233-241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给我国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防治提供前期预警,使用R语言软件对我国15个省市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与全球海温场资料进行遥相关分析,绘制相关系数的时空间分布图,筛选出显著相关海温区作为预测因子,根据各省市区虫情数据组建回归模型+判别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历史回检率和预测完全准确率。结果显示,3种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判别模型+回归模型效果最好,预检完全准确率可达到75.0%,BP神经网络模型次之,预检完全准确率为68.2%,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差,预检完全准确率为54.5%。进一步分析建模所使用的50个预测因子的空间位置,在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确定3个预测指标,预检准确率为94.4%。通过海温场数据建立的我国15个省市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预测模型,适用于长期预测预报。判别模型+回归模型更适合在样本量少、预测因子相关性强的地区建模,而根据预测因子空间分布选择的预测指标进行定性预测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褐飞生物型Ⅱ与分蘖力相关显著,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孟加拉型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有效穗相关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与分蘖力、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和研发新型绿色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致病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的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抗(感)病基因(R 或 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 就tal基因与水稻R或S基因的协同进化进行了分析, 结合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杀菌剂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材料进行抗稻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虫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稻褐飞虱和稻瘿蚊的品种(材料),其中高抗稻褐飞虱的有IR3383-9-1-13、IR40931-43-2-2-3-2、IR39334-31-2-2-2;高抗稻瘿蚊的有KANGWEN2、ARC5833、DUOKANGI1、ARC5984、RP2572-18-316、RP2337-253-65-11、PHALGUNA、ARC5987。这些材料可供抗稻飞虱和稻瘿蚊育种选用。  相似文献   

16.
17.
稻飞虱迁入与发生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智色 《广西植保》2003,16(2):27-29
1 地理区域关系  防城区原属防城县 ,1 993年 8月组建防城港市后改设为区 ,地理位于全国最南的县 (区 )之一 ,人口 3 8万多 ,耕地面积为 1 .79万 hm2 ,其中水稻面积为 1 .2 8万 hm2。每年气温四季如春 ,降雨量为 2 80 0~ 3 60 0 ml,没有明显的霜冷季节 ,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因而亦为多种病虫衍发繁殖与迁入发生为害提供有利条件。加之有多个乡镇与越南只有一江之隔 ,属迁飞性虫害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每年从 2月份起 ,随西南风气流源源不断地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迁经我地 ,并逐地扩散迁飞到我区以北的相关地县乃至广西北部的其它省…  相似文献   

18.
水稻橙叶病分子检测及其在华南地区的发生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南地区水稻橙叶病(rice orange leaf disease)进行病原菌分子检测和病情发生与分布调查。结果表明,该病是一种由电光叶蝉(Inazuma dorsalis)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传播的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病害,早期感病植株在分蘖期全株叶片表现为橙黄色,不久干枯死亡,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电镜下观察,病株幼叶叶脉筛管细胞中存在大量植原体。巢式PCR可从来源于水稻病株及介体电光叶蝉和黑尾叶蝉DNA抽提物中获得单一扩增产物,PCR产物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水稻橙叶植原体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R061356)同一率均为99.8%以上。2015年广东各主要稻区及海南中部和广西东南部均有该病发生与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土壤添加生物质炭控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应用潜力是否受到施肥的影响,在室内按析因设计进行添加生物质炭和施肥的盆栽试验,观察在生物质炭(0、10、50 g/kg)×施肥(不施肥、尿素、复合肥)处理后的水稻上取食的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的影响不因施肥而变化,少量(10 g/kg)和足量(50 g/kg)生物质炭处理下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13.7 d和13.9 d,但均比不添加生物质炭对照(12.9 d)显著延长。添加生物质炭对若虫存活率的影响与施肥有关,在施复合肥条件下生物质炭处理不影响存活率,而在施氮肥条件下足量生物质炭处理使若虫存活率(69.9%)比少量生物质炭处理(88.8%)显著降低。添加生物质炭对成虫长翅型比例的影响取决于施肥,虽然不施肥条件下添加足量生物质炭可使长翅型比例从少量处理的10.9%增至足量处理的40.2%,但在施复合肥或氮肥条件下,生物质炭不影响长翅型比例。添加生物质炭对褐飞虱生殖力的影响与施肥有关,在施复合肥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其生殖力影响不显著,在施氮肥条件下足量生物质炭处理的产卵量平均为170.6粒,较不添加生物质炭对照(290.3粒)和少量生物质炭处理(309.3粒)显著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对褐飞虱存活和生殖的不利影响因施肥种类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害虫治理对策的演变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水稻害虫的变迁、相应的对策演变,从中了解、总结害虫发生与人类治虫对策之间的因果渊源,指出只有师法自然、通过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治理技术才能持续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