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黏虫等重大农业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种群数量的调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龄期草地螟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果的影响,为伞裙追寄蝇的室内扩繁和田间应用提供依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4L:10D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对草地螟2、3、4、5龄幼虫及5龄期不同日龄幼虫的寄生效果,5龄期不同日龄幼虫对寄蝇的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对2~5龄草地螟幼虫都有寄生行为,但对5龄草地螟幼虫的寄生率(68.89%)显著高于其他龄期;且寄生5龄幼虫的羽化率最高(73.88%)。伞裙追寄蝇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趋势,其中5龄后2~3日龄寄生率(74.44%)、羽化率(78.76%)均最高,子代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最高,为最适寄生阶段,说明室内扩繁伞裙追寄蝇寄主选择以5龄期2~3日龄草地螟幼虫为宜。  相似文献   

2.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是一种世界性农牧业迁飞害虫,可为害300多种植物,包括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作物,具有间歇暴发和毁灭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业生产重点关注的害虫之一。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属双翅目寄蝇科,是草地螟优势寄生性天敌,对田间草地螟种群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但人工扩繁贮藏期较短,传统的低温冷藏技术易使其受到低温伤害。滞育是一种能帮助昆虫度过不利环境、维持个体生存和保证种群繁衍的重要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牧草优势寄生性天敌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滞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组学技术对滞育和非滞育伞裙追寄蝇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及功能注释,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滞育和非滞育伞裙追寄蝇共鉴定到1 055个蛋白;伞裙追寄蝇滞育后95个蛋白差异表达,其中24个差异蛋白表现为下调,71个差异蛋白表现为上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滞育伞裙追寄蝇的差异蛋白在脂质、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代谢通路显著富集。GO功能分析结果发现与代谢相关的蛋白显著表达,与昆虫抗寒性相关的热休克蛋白也表现为显著上调。表明物质代谢在伞裙追寄蝇滞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伞裙追寄蝇滞育期间主要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伞裙追寄蝇滞育过程中主要抗寒物质及其含量的变化,对伞裙追寄蝇滞育期间主要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糖原含量在滞育期高于非滞育期的浓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在蛹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73μg/mg、68.32μg/mg,两者差异显著。在伞裙追寄蝇进入滞育之前,非滞育期蛋白质含量较高,在蛹期达到最大值为78.34μg/mg;滞育期则为72.95μg/mg,二者差异显著。滞育和非滞育成虫体内的甘油含量很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除蛹期外,其他各时期伞裙追寄蝇的甘油浓度在滞育期高于非滞育期,且差异均显著。比较各物质含量可知伞裙追寄蝇滞育时的主要抗寒物质是糖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滞育诱导的影响,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温度诱导条件及滞育的敏感光照虫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时,光照时间短于12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到100%;25℃时,光周期为L 8∶D 16时滞育率最高,为98.3%;30℃时,光照时间少于10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85%以上。在20、25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分别为14.21、13.68和13.73 h。苹果蠹蛾对光照反应有2个最敏感时期,即幼虫初孵化阶段和预蛹期阶段,卵期对光照反应不敏感。表明苹果蠹蛾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滞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其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光周期占主导作用,温度随着光周期起作用,低温对滞育诱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ani)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功能反应曲线在15~35℃内为HollingⅡ型,随着寄主黏虫数量的增加,伞裙追寄蝇寄生量呈上升趋势,当寄主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其寄生量趋于稳定。23℃时拟合方程为Na=0.803 3 N/(1+0.803 3×0.015 4 N),1头伞裙追寄蝇雌蝇寄生1头黏虫幼虫所需时间为0.803 3h。伞裙追寄蝇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干扰作用,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E=0.553 3 P-1.565 5表示,由此公式可以得出,伞裙追寄蝇的发现域与其自身密度成反比增加,寄生蝇相互之间的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蜂120 h达高龄幼虫时,对其进行滞育诱导,此时该蜂滞育率最高;表明高龄幼虫期是其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时期,蛹是该蜂的滞育虫态。在温度为8~16℃、光照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8℃、光周期8 L:16 D条件下其滞育率最高,为73.58%;当温度为16℃时,光照时间处于8~14 h范围内,该蜂不能进入滞育状态。在8℃下持续诱导30、40 d,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分别为72.38%和67.54%。在4℃下将滞育僵蚜贮藏90 d,与非滞育僵蚜相比,滞育僵蚜的羽化率和子代蜂的寄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冷藏120 d,滞育僵蚜的羽化率仍能达到69.64%。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低温短日照滞育型昆虫,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5℃培育120 h后,转入8℃、8 L:16 D环境中连续诱导30 d;滞育僵蚜在4℃下可储存90~120 d。  相似文献   

8.
为延长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成虫的货架期,提高规模化生产的灵活度,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对异色瓢虫滞育率的影响、不同温度对异色瓢虫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不同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和短光照条件下能诱导异色瓢虫成虫滞育,当温度为20℃、光周期为10 L:14 D时其雌、雄成虫的滞育率均高于95.0%。异色瓢虫的滞育持续时间受滞育诱导温度影响较小,在温度15℃、光周期10 L:14 D和温度20℃、光周期10 L:14 D两种条件下诱导的滞育异色瓢虫在温度25℃、光周期14 L:10 D下均能快速解除滞育,在该条件下饲养10 d时其滞育解除率达90.0%以上。与8℃和12℃冷藏30 d相比,4℃冷藏30 d时异色瓢虫的存活率、总产卵量和捕食量均显著下降;当冷藏温度为12℃,冷藏时间显著影响异色瓢虫雌成虫的捕食量、寿命、产卵前期、总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但对雄成虫的捕食量无显著影响。异色瓢虫冷藏期间主要以脂类和糖类作为能量物质,其冷藏期间存活率与相对总脂含量、总糖含量正相关。综上,在实际生产中异色瓢虫可在温度20℃、光周期10 L:14 D条件下诱导滞育,在12℃冷藏90 d不会降低生物适合度。  相似文献   

9.
烟青虫滞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研究了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安徽凤阳种群滞育诱导和解除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在24和26℃下,滞育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h11min和12h 04min。6龄幼虫为主要敏感虫期。以7和16℃下处理60天以上为滞育解除的适宜条件。春季越冬蛹眼点移动后的发育起始温度为15.24℃,有效积温为152.03日度,眼点移动和羽化进度可用Stinner的累积率曲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
草地螟寄生蝇寄生规律及控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康保县草地螟的寄生蝇主要有伞裙追寄蝇、双斑截尾寄蝇等5种。草地螟寄生蝇一般只寄生幼虫,未见寄生其他虫态。寄生率随草地螟幼虫密度增大、虫龄增长而迅速升高。多年发生资料分析,寄生蝇寄生率高的年份,下年草地螟的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对草地螟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测定的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幼虫滞育的深度以及虫体含水量均可以影响草地螟幼虫的抗寒能力。长光照(16 h)条件下发育成的非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冰点均显著低于短光照(10 h)发育而成的滞育幼虫;无论是非滞育幼虫还是滞育幼虫,经低温处理后抗寒能力都会上升。经4℃处理1 d的非滞育幼虫冰点为-2.28℃,而处理25 d的则降低到-4.76℃,过冷却点可从-13.97℃降低到-21.47℃;经4℃处理25、35 d的滞育幼虫,其过冷却点分别为-25.82、-26.79℃,冰点分别为-5.59-、9.13℃。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与其体重不相关,但与其体内的含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叉角厉蝽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农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低温贮藏是天敌昆虫开展大规模生产与释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对叉角厉蝽适合低温贮藏的虫态进行了筛选,探究了不同低温与食物条件组合的贮藏方式对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寿命、存活率和致死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最佳贮藏虫态为成虫期,该时期低温贮藏效果优于若虫期和卵期;在低温贮藏成虫时,供水组、供水与食物组的效果要好于供食物组和饥饿组。在同时提供食物与水的条件下雌成虫在16 ℃、雄成虫在10 ℃或13 ℃下各项指标较优,平均寿命分别为49.78 d、39.41 d和44.00 d,存活率达80%的冷藏时间为22.00 d、25.33 d和21.00 d,LT50分别为49.32 d、38.98 d和43.62 d;综合考虑存活率、寿命等适合度因素,叉角厉蝽的低温贮藏可选择雌成虫在16 ℃、雄成虫在10~13 ℃,同时提供食物与水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平腹小蜂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腹小蜂是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对重要果树蝽类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商品化生产的平腹小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为精确控制平腹小蜂的羽化时间和提高防控效果,本文对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龄期平腹小蜂的滞育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平腹小蜂的滞育虫态为预蛹,从卵期开始至预蛹前期,对其进行低温和短光照刺激均可以诱导其进入滞育。短光照(6L:18D),17℃条件下,处于卵期、1~2龄期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发育至预蛹期,滞育率分别为76.37%、81.51%和60.28%,其中卵期开始诱导和1~2龄开始诱导的处理之间,滞育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卵期处理组和1~2龄处理组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3龄处理组的滞育率;短光照条件下,当温度降低到11℃和14℃,对1~2龄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诱导滞育,滞育率显著下降到20%以下。综合而言,短光照条件下,温度在诱导平腹小蜂进入滞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龄期平腹小蜂在17 ℃持续处理后,预蛹的滞育率不同。在本研究中,17℃结合短光照,对卵期和1~2龄期的平腹小蜂进行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滞育率。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11℃、16℃、21℃、26℃和31℃)和光周期(16L:8D、14L:10D、12L:12D、10L:14D和8L:16D)对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滞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光周期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均对小黑瓢虫滞育有显著影响。低温和短光照诱导成虫进入滞育。26℃和31℃时,测定的5个光周期均不能诱导滞育;而11℃、16℃和21℃时,滞育率随温度降低或光照时长缩短均呈升高的趋势。11℃和光周期8L:16D是诱导滞育的最适条件。11℃和光周期8L:16D诱导40 d,成虫进入稳定的滞育状态,滞育率高达95.44%。同时发现,滞育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降低或光照时长缩短而延长。11℃和光周期8L:16D有利于维持滞育,延长成虫产卵前期。21℃和光周期14L:10D加速滞育的解除,缩短成虫产卵前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草蛉等的广泛应用,天敌寄主的繁育作为天敌生产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米蛾Corcya cephalonica Stainton因其饲料容易获得,且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可以终年在室内繁殖,是替代常规用大卵如柞蚕卵的理想寄主。但环境条件和饲料配方制约米蛾繁育效率。其生长发育的温湿度阈值分别为17~35℃和15%~80%;工厂化繁育时采用的基础饲料配方为玉米粉70%+大豆粉20%+麦麸10%。本试验围绕4个因素(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和饲料配方)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72%~82%、饲养密度为8000~10000(粒/kg饲料)时米蛾的发育历期最短,出蛾相对较集中,繁殖倍数较高,且单雌产卵量较高,此时最有利于米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尖角突脐孢菌在温室环境下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属(Echinochloa)杂草是全世界水稻等作物生产中的一类恶性杂草。人工除稗安全但费时费力,化学除稗高效但伴随农产品安全和环境相融友好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寻求安全高效的除稗活性成分和施药技术成为国际上除稗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研究和开发生物除稗剂的技术体系中,满足高通量筛选安全、高效的除稗生防因子的温室检测体系是极为重要的支持平台,同样,生物除稗剂的田间科学施药技术亦应依据生防因子在稗草上致病和致害所需的最佳条件来制定。基于此,亟需探明生防因子侵染稗草致病的相关条件并建立快速有效的生防因子除稗效果温室检测体系和田间施药技术。本文系统研究了影响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的相关因子,建立了稳定的温室环境下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  相似文献   

17.
椰子织蛾是在2013年入侵海南的一种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金刚钻大腿小蜂是寄生椰子织蛾的本土天敌。为了明确营养和温度对金刚钻大腿小蜂种群影响,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营养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金刚钻大腿小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及寿命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分别补充10%蜂蜜水、10%葡萄糖水和10%蔗糖显著地延长了金刚钻大腿小蜂的寿命、增强了繁殖力。金刚钻大腿小蜂生长发育与繁殖的适宜温区在28℃~32℃,其发育起点温度为8.13℃,有效积温378.71日·度,由此推算该蜂一年可以在海南发生13代。本研究结果可为金刚钻大腿小蜂的繁殖及控害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微胶囊悬浮液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室内毒力,同时应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林间黄脊竹蝗跳蝻进行防治,并且评估了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黄脊竹蝗天敌红头芫菁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微胶囊粉悬浮液对黄脊竹蝗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10μg孢子/mL浓度下对2龄跳蝻的LT50为4.56 d,僵虫率达到93.67%。林间施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30 d后,防治效果可达92.59%。同时对黄脊竹蝗主要天敌红头芫菁种群数量没有影响。因此,绿僵菌微胶囊剂在黄脊竹蝗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分别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同时,设置未释放天敌对照区。调查豆蚜和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变化,比较豆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多异瓢虫定殖率及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确定持续防治豆蚜的最佳益害比。结果表明,在按益害比1:10和1:20释放多异瓢虫5~35 d后,其对豆蚜防效可达90%以上;但防治后期多异瓢虫定殖率低,防治成本较高。按益害比1:80释放多异瓢虫3~7 d后,对豆蚜防效高于60%,释放后期防效持效期为7 d,防治后期瓢虫定殖率和种群定殖速度较高。益害比为1:60和1:80时防治后期防效低、持效期短,但定殖率高于其他益害比。益害比1:40则兼具防效好和定殖率高的特点,可持续控制设施豇豆豆蚜的为害,是最佳释放比例。推荐将1:40作为多异瓢虫防治豇豆上豆蚜的参考益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