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欧氏羊肚菌(Morchella oweri)子实体的营养品质,通过测定分析了新驯化欧氏羊肚菌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并与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欧氏羊肚菌所含可溶性总糖含量、必需氨基酸占比、赖氨...  相似文献   

2.
正3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羊肚菌的生活史是研究的难点,目前有提出两种生活史[114,115],都认为形成菌核和分生孢子是关键环节。储存营养的菌核在子囊果发育过程中作用较大,既可以萌发为生殖菌丝,又可以直接产生子囊果。羊肚菌的菌核为假菌核,不同的可栽培出菇的菌株产菌核能力差别较大,甚至有菌种阶段完全不产菌核的菌株也能很好地出菇;另一方面尚无菌核萌发成原基的直接证据。分生孢子的争议则较大,主要是从自然基  相似文献   

3.
刘洪玉  杨晋 《食用菌》1996,18(5):2-3
本研究对两个羊肚菌产地不同环境因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观测,以确定子实体形成的最适野外条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地点 1994~1995年在青川县选择两个春季羊肚菌发生地进行研究。一是青溪镇羊肚菌栽培试验地,海拔1000m;二是桥楼镇苏阳村,海拔1080m。这两处分别代表人工栽培地和自然林地环境,每日(或月、季)进行实地调查,采土样,记录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2年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性。结果表明,菌核是着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菌核及营养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翠  崔晋龙  刘磊  范黎 《食用菌》2008,30(2):1-3
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的营养生理、人工栽培一直受到菌物学学术界、食用菌工作者和栽培者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其中引起争议的焦点是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以及菌核的形成及其作用。有学者认为羊肚菌菌核的发生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前提,但在野外采集时很少见到菌核,实验室研究的菌株也并非全部产生菌核,羊肚菌是否形成菌核可能与羊肚菌种类、菌株有关。此外,不同的羊肚菌菌株形成菌核的条件也不尽相同;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腐生型,但近年来一些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能够形成前菌根或菌根结构,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明羊肚菌可能兼有腐生型和菌根型两种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的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2个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征。结果表明,菌核是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闫永兰 《中国食用菌》2020,(1):42-45,60
以羊肚菌子实体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酶提羊肚菌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活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多糖对小白鼠SOD、GSH-Px、MDA等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对ALT、AST、BUN等血清生化指标也有影响,并且不同剂量的影响效果也有差别,但总体上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鼠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是一种理想的抗衰老保健产品,可以为羊肚菌多糖抗衰老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用于母种组织分离较佳羊肚菌。方法:分离培养晾晒后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60%~70%)和鲜子实体(含水量90%),观察组织培养菌丝与菌核。结果:晾晒后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在产核量、菌丝生长等方面均略优于新鲜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结果对提高羊肚菌菌种质量,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个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试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其导致了生物学特性和外形上的差别。美味羊肚菌菌株M918与尖顶羊肚菌菌株M92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M316、M318、M320、M326各有差异。菌株M918、M92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平均生长速度可达1cm·d-1,是一种菌丝生长较快、菌核形成较多的羊肚菌优良品种,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羊肚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野生菌种的人工驯化、子实体形成机理以及栽培技术的探索等方面.为了实现羊肚菌周年化栽培,通过对羊肚菌的分类鉴定方法和人工栽培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菌种、外源营养以及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羊肚菌新品种的驯化和周年化栽培技术的突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20,(4)
对羊肚菌、香菇、真姬菇子实体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子实体中的多酚含量最高,达到4.35 mg GAE/g,是真姬菇、香菇子实体多酚含量的2.7倍、2.3倍。当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为8.2μg/mL时,3种食用菌对DPPH·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92.38%、61.50%、59.81%;当乙醇提取物浓度为8.20μg/mL时,真姬菇对Fe~(2+)的螯合能力为79.15%;当乙醇提取物浓度为82.00μg/mL时,羊肚菌、香菇对Fe2+的螯合能力分别为52.40%、35.79%;当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为82.00μg/mL时,3种食用菌提取物的还原力排序为:羊肚菌香菇真姬菇。羊肚菌乙醇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还原力的EC50值分别为2.70μg/mL、30.98μg/mL,显著低于香菇、真姬菇,这说明羊肚菌的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显著强于香菇、真姬菇(P 0.05)。真姬菇乙醇提取物Fe2+螯合能力的EC50值为5.35μg/mL,显著低于羊肚菌、香菇,这说明真姬菇的Fe~(2+)螯合能力显著强于羊肚菌、香菇(P0.05)。研究结果可以为开发利用这3种食用菌子实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六妹羊肚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羊肚菌蛋白质,测其抗氧化活性,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选择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pH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并用优化后工艺提取来自不同地区的羊肚菌蛋白质。结果显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羊肚菌蛋白质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0℃、pH 11,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32.94±0.39)%。对蛋白质粗提物进行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清除率同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优化提取工艺对5个不同地区的六妹羊肚菌蛋白质提取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如果某些遗传条件得到满足的话,那么大型真菌的营养菌丝才能产生子实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产生正常子实体的菌丝,是来源于适合遗传学的两种单倍体菌丝,以两极或四极的方式进行质配的结果,但实际上有许多变种使这些简单方式变为复杂。此外,由遗传学上能形成子实体的营养菌丝,其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和发育是依赖于各种环境因素。这些外界的、化学和物理的因素调节控制着蘑菇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它的顺序是由内源代谢所控制.从理论上讲,在担子菌子实体形成的过程中可分为子实体发生期(从菌丝体上形成原始的子实体,而这些菌丝体继续起营养作用)和形态建成两个时期。由于这两个时期交织在一起,而且进入后一个  相似文献   

14.
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现状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羊肚菌人工栽培的发展历史及其菌种的选育与生产,具体介绍人工栽培技术各个主要环节,包括栽培前的田块处理、播种方式、营养袋放置、保育与出菇管理、外源性病虫害和生理性病虫害。指出人工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上的遗传育种路径、诱发原基形成和分化条件、营养类型、标准化规范化4个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羊肚菌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是羊肚菌属(Morchella)多种菌类子实体的统称[1]。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和棱脊的网状体,形状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护肝等功效[2-3]。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具有很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菌核形成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子实体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以PD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培养羊肚菌菌丝,观察菌核生长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其形成菌核的培养基限定条件。结果表明,碳源营养添加物为淀粉和乳糖,浓度为10 g·L-1;氮源添加物为NH4HCO3、KNO3和甘氨酸,浓度为250 mg·L-1;添加KH2PO4,浓度为1 g·L-1,均能较好地促进羊肚菌菌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羊肚菌栽培产量差异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笔者通过对羊肚菌无基料栽培管理,认为羊肚菌栽培实现高产和稳产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羊肚菌产业化的困境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羊肚菌的大类分类及其可栽培种类、羊肚菌的营养特性和驯化栽培历史,羊肚菌的规模化栽培和规模化栽培中存在的7个科学技术问题和3个认识问题。探讨分析羊肚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羊肚菌外源营养袋配方,试验用小麦分别与本地特色农林废弃物羊粪、稻壳、枸杞枝屑、玉米芯等混合制成4种外源营养袋,以市售营养袋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方对羊肚菌子实体形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枸杞枝屑(G)的处理中新鲜羊肚菌子实体、菌盖、菌柄的质量,子实体总长度、菌盖长度、菌盖底部直径和菌盖壁厚均大于其他处理,但产量和收入显著低于对照;小麦+羊粪(F)处理中羊肚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产投比为3.52,纯收入为908 123.7元/hm2,高于其他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羊肚菌(Mrchella esculenta L.)又名美味羊肚菌,俗称羊雀菌、包谷菌等,系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羊肚菌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菌之一,其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嫩脆可口,营养极为丰富,堪称山珍极品。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表明,羊肚菌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效,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开发价值。野生羊肚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