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明冬 《食用菌》2020,(3):36-37
<正>香菇胶囊菌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在引进日本、韩国段木香菇胶囊菌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再创新后研制而成。香菇胶囊菌种就像胶囊药丸一样,一颗颗填压在塑料蜂窝板上(图1),有透气盖与菌种直接粘连,每张400颗或600颗,设计科学,标准规范,运输和接种操作都很方便。胶囊菌种整颗呈锥形(图1),接种时菌丝损伤少,吃料快,优先抢占培养料;透气盖密封又透  相似文献   

2.
新型标准化食用菌胶囊菌种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传统菌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推进菌种的标准化繁育 ,向菇农提供质量可靠、接种方便快捷的新型标准化菌种 ,丽水市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承担了浙江省重点项目 ,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胶囊菌种工厂化生产线及繁育技术 ,研制成功了香菇 939、90 15、2 41- 4、135、L2 6、武香 1号等菌株的胶囊菌种 ,以及灰树花、平菇、杏鲍菇、白灵菇等胶囊菌种 ,并总结出胶囊菌种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 ,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菌种标准化繁育、工厂化生产及菌种质量控制与检测的技术难题。1 香菇胶囊菌种的特点胶囊菌种 ,一颗颗象胶囊一样压在塑料穴盘…  相似文献   

3.
"胶囊菌种"是指利用冲压机械将食用菌生产(栽培)用种填压于蜂窝状塑料穴盘上,每片600颗,菌种呈锥形,上盖透气、防尘的泡沫盖片,如同我们平常服用的胶囊药物一样。胶囊菌种技术最早应用于日本、韩国的椴木香菇栽培模式,2000年以来,庆元县食用菌科技人员在引进日、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袋料香菇生产模式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和创新,研发成功"袋料香菇胶囊菌种繁育技术",但胶囊菌种生产的机械、容器(塑料蜂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浙江省农业厅宣传站和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致富山海经》栏目摄制组在我县专访制作的《一颗小胶囊菇农大解放》播出后,受到了全省各地菇农的极大关注。胶囊菌种与传统菌种的PK大赛,让电视观众们亲眼目睹了一颗小小胶囊菌种的威力,这一具有高效性、经济性、标准性、安全性的新型菌种更是让菇农们加深了记忆。自该新闻片播放以来,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已接到咨询电话100余个,很多菇农都表示要到该中心参观学习后,采用省工、高效的香菇胶囊菌种,以提高科技种菇能力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代料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选的基础上设计了9种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以939为供试菌株,观察测试了茵丝生长速度、瘤状突起物形成时间与数量、菌种成型及在愈伤培养时的特征以及菌种持水性等特征指标,结果表明在胶囊菌种专用配方中粗细木屑的比例宜控制在(3~4):1,麦麸用量宜降低至5%~10%的范围内,并需添加15%~20%的细糠粉、棉籽壳粉,以及8%的LS1或LS2复合辅料,这样既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和成型后的菌丝愈伤恢复,同时又能控制基质转色和菌皮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胶囊菌种保藏过程的持水性,延长保藏期。配方LSC1和LSC5可用作代料香菇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菌种制作中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宏 《食用菌》2008,30(6):1-3
简要介绍了固体旋转发酵、成型(胶囊)菌种生产、液固耦联发酵及塑料膜(袋)激光微孔加工等技术的特点与原理,并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这些新技术在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了营养组成和基质的物理性能改良,设计了8种胶囊菌种培养基配方,以灰树花151为供试菌株,测试了菌丝生长速度、瘤状突起物形成的时间与数量、菌种成型及在愈伤培养时的特征,以及菌种持水性等特征指标。实验结果,辅料中添加保水性和生长促进剂类物质的配方优于辅料中添加透气性物质的配方,进而筛选出了灰树花胶囊菌种专用培养基配方GSC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香菇胶囊菌种与常规菌种在菌种应用工艺、接种操作速度、菌棒接种成活率、单位香菇菌棒投入菌种成本等方面的比较试验,归纳香菇胶囊菌种的优点与不足,优化香菇胶囊菌种应用技术,促进香菇胶囊菌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潟县某农民协会,开创了用胶囊来培育食用菌菌种的方法。结果证明,这个方法培育食用菌能达到早收与高产的效果。进行胶囊培育菌种时,是将菌种接入胶囊中,胶囊内部要求水分与空气能自由流动,在胶囊口端加盖透明的塑料膜,以防杂菌和害虫侵入,然后将胶囊菌种接入段木穴中培育。  相似文献   

10.
香菇胶囊菌种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香菇胶囊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1)应用香菇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接种时间50%:(2)胶囊菌种的菌棒接种污染率比传统菌种降低11.65%;(3)胶囊菌种接种至菌丝萌发的时间和菌丝长满全袋时间分别较传统袋装菌种接种方式迟20h、6.33d,但菌丝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4)在产量上,两种接种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制作成本上,每1000袋菌棒,用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100.6元。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胶囊菌种具有接种方便快捷、接种成活率高、成本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香菇胶囊菌种具有省工、省力和成活率高的优势,十分适合规模生产。近年来,胶囊菌种应用量成倍增长,深受广大菇农朋友欢迎。然而在菇农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菌棒接种后菌种不萌发的问题,主要从菌棒温度、含水量、酸碱度、环境温度和操作习惯等方面对香菇胶囊菌种在代料栽培中不发菌原因及解决方案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日本发明了胶囊菌种,并在段木香菇上大面积应用,1999年该项技术引进到我国。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经多年研究,攻克了胶囊菌种在代料香菇上应用的技术难题,并实现了国产化生产。由于胶囊菌种具有省工、省力和成活率高的优势,十分适合规模生产。近两年,应用量成倍增涨,目前已推广应用数千万袋,估计若干年后,这项技术将在我国普遍使用。为了使业内人士更好的了解该项技术,笔者将胶囊菌种的主要特点、生产技术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香菇价格的持续攀升,生产种需求进一步增加。由于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生产的胶囊菌种接种速度快,成活率高,深受广大菇农喜欢,几个月来一直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该中心已售出香菇胶囊菌种3万余片,推广应用面积达800余万袋以上,菌段成品率比常规提高6.1%,接种工效提高1.7倍,菌种生产原料消耗降低80%。香菇胶囊菌种已应用到福建、黑龙江、云南、河南等十余个省,县内推广应用也呈燎原之势,20个乡镇都应用了胶囊菌种,仅庆元县的百山祖乡斋郎村应用面积高达80万袋。  相似文献   

14.
黄卫华 《食用菌》2014,(3):74-74
<正>近日,由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组织实施的黑木耳胶囊菌种繁育与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取得新突破。"今年使用黑木耳胶囊菌种以后,成活率提高了,省工了……"示范户兴奋地告诉我们。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问题长期困扰黑木耳栽培。菌种是决定食用菌生产得失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为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黑木耳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降低生  相似文献   

15.
香菇胶囊菌种技术最早应用于日本、韩国的椴木香菇栽培模式,2000年以来,庆元县食用菌科技人员在引进日、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代料香菇生产模式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和创新,终于研制成功“代料香菇胶囊菌种繁育技术”,近年来在庆元、丽水等代料香菇产区已形成产业化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6.
陈美珍 《食用菌》2007,29(5):45-45
1菌种生产中的运用菌种生产中防治螨害,接种箱的缝隙很容易成为螨源,应特别注意。具体做法:在接种前3天,全面清洁接种箱,每只接种箱放置3~5颗磷化铝,严格密封3d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韩根锁  王敏  张笑 《食用菌》2014,(5):11-12
分析了陕西宝鸡市代料香菇的栽培现状,指出了原料货少价扬、菌种老化、技术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不高和销售方法简单效益不高五个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利用木材和开发新资源相结合、引进新优审定胶囊菌种和液体菌种、加强管理技术的创新培训和推广、以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理念发展香菇生产和依托龙头企业加快香菇新产品研发提高效益五方面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惠群  刘洪玉 《食用菌》1993,15(3):11-12
四川盆周山地林木资源丰富,一些县有用段木栽培香菇的悠久历史,但由于多用传统的栽培方法,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日本广岛县富永菌类研究所研究的“成型菌种”,具有成活率高,繁殖力强,节省劳力,使用方便,出菇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为此,我们从1988年起与日本富永保人博士,对香菇成型菌种生产技术和适应性栽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用菌》2005,24(4):16-16
《全国供销合作网》讯:中科院研究太空灵芝的首席科学冯敏前表示,在四川成功返回的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实验的卫星里搭载有灵芝菌种和孢子,有望培育出我国首批太空灵芝。也就是说,中科1号太空灵芝第一批成果有望在明年6月诞生。据了解,被选中搭载本次返回式卫星进行菌种太空诱变实验的灵芝,通过微真空、宇宙射线、无感染、失重、辐射等太空环境改变菌种基因,将获得高质量、高产量、遗传稳定并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灵芝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