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体叶片菌丝体接种法和活体叶片菌丝体接种法对19 份黄瓜品种( 系) 进行了黄瓜菌核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黄瓜品种C1 、A15 、甘丰2 号、中农2 号的抗病性较强。中农7 号、828 等品种具一定的抗病性。其余品种( 系) 大多抗病性较差,其中津春3 号、山东密刺较感病。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至五代抗枯萎病连续筛选的自交系(124和5411)部分后代材料鉴定分析,明确了苗期抗枯萎病筛选效果及与成株自然鉴定的相关程度显著一致,可为瓜类作物抗枯萎病育种提供经济有效的捷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双炔酰菌胺、苯甲·氟酰胺、苯菌酮等新型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以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的防效最佳,其不同浓度处理在药后14d防效均达89%以上,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次之。总体上,同一药剂不同浓度处理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未见药剂处理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是病毒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在病毒的侵染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尤其是对病毒侵染症状起了决定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烟草叶片c DNA文库,并将CP构建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上,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出与CP互作的寄主因子。结果显示,获得了高质量的烟草c DNA文库,并利用该文库筛选到与CP互作的多个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5.
防治黄瓜白粉病轮换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周年发生为害、防治用药频繁,导致黄瓜白粉病抗药性上升迅速,造成常规药剂防效下降并带来较高的农药残留风险,亟需筛选出防治该病的轮换药剂.选择不同杀菌剂开展田间防病试验,评价常规喷雾条件下各药剂及不同用量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田间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3.17%~83.80%、12.5%四氟醚唑水乳...  相似文献   

6.
黄瓜灰霉病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江西植保》2007,30(1):29-30
对大棚黄瓜设计了地膜覆盖双垄,膜下垄间浇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防治措施可使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在晴天时控制在85%以下,比膜外浇水显著降低了棚内的湿度,使感病和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控制在6.0以内,相对防效可达90%以上.与通常的明沟浇水相比,可提早上市1周,推迟拉秧30天,折合每亩增产3107.8kg,增收9323.4元.  相似文献   

8.
黄瓜白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防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到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90.0%)的细菌12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0个菌株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菌株XJT-7、NZT-14-84和BDT-25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9.02%、67.51%和57.38%。对该3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他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通过分类鉴定,确定菌株XJT-7为坚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杀螨剂微量筛选方法。用直经为9 cm、盖子开孔的塑料培养皿,中心处放一直径为2 cm的蚕豆叶片,下垫脱脂棉,加适量水保湿,其上挑接雌成螨10头/皿,使其产卵、孵化。然后用Potter喷雾塔对成螨、幼(若)螨和卵同时进行定量喷药处理,并定期考查结果。该方法具有筛选速度快、用药量少、漏筛率小等特点,比较适合于新杀螨剂创制研究中对大量新化合物杀螨活性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诱导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angular leaf spot, ALS)的最佳诱抗药剂,选取11种商品诱抗剂,研究其室内诱导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1种诱抗剂的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黄瓜植株的长势,提高黄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表现为叶片病斑面积显著下降。其中药剂信号施康乐(SK)能有效减小叶片病斑面积,防效最好,而药剂顶花增瓜嫩直长(DH)处理的植株叶片病斑面积最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诱抗剂的作用机制,对诱抗剂SK和DH处理后的抗性相关基因SOD、SSU以及PR1-1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K和DH处理后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SK处理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H处理。综上所述,合理施用信号施康乐可以诱导黄瓜幼苗提高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对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早期预防和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设施黄瓜根结线虫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简便、安全、高效防控蔬菜根结线虫技术,更好地指导设施蔬菜生产,进行了98.1%1,3-二氯丙烯·氯化苦胶囊剂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深度、施药后覆膜与否和定植前后施药对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98.1%1,3-二氯丙烯·氯化苦胶囊剂20kg/667m~2进行土壤熏蒸处理,闷棚后定植优于定植后施药处理,施药后覆膜优于不覆膜处理对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不同施药深度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于设施蔬菜根结线虫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pm5.1和PM5.2是黄瓜上的2个白粉病抗性位点,本文对7份不同抗病基因型的黄瓜自交系进行了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并开展了黄瓜白粉病菌侵染过程的研究,对侵染后12、24、72 h的萌发率、菌丝形成率及菌落形成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因型为PM5.1PM5.1 pm5.2pm5.2时,黄瓜病情指数最高,表现为高感白粉病;当基因型为PM5.1PM5.1PM5.2 PM5.2和pm5.1pm5.1pm5.2pm5.2时,表现为中感白粉病;当基因型为pm5.1pm5.1PM5.2PM5.2时黄瓜自交系病情指数最低,表现为抗白粉病。分生孢子在抗、感黄瓜自交系植株叶片上均能萌发,但只能在感病黄瓜材料上完成整个无性生长周期,产生分生孢子。此外,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感病材料上的萌发率、菌丝形成率及菌落形成率均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黄瓜大面积减产。本实验室从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ZF145。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Biolog测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F14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离体试验中的抑菌圈直径为5.60 cm,抑制率为62.22%;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ZF145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盆栽防效为71.10%,田间防效为61.30%。平板对峙和双层培养试验证明菌株ZF145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可以明显抑制6株病原细菌和8株病原真菌的生长。综上,菌株ZF145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全国14个地区多种作物田采集土样56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有拮抗作用的16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SDYT-79,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37mm。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DYT-79对黄瓜褐斑病的防效达58.4%。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黄瓜褐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无菌滤液及1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黄瓜褐斑病菌孢子在100倍、1000倍稀释无菌滤液中虽能萌发,但芽管形态异常。抑菌谱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带在19.9~41.9mm之间。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5.
草地螟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一个地区不同世代的蛾峰(次)常有迁入、迁出和当地繁育的区别。由于虫源性质不同,其发生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预测发生趋势和防治适期时,必须先确定不同世代蛾峰(次)的虫源性质。而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是判别虫源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掌握卵巢解剖技术是必要的。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草地螟测报工作经验,总结出解剖草地螟雌蛾卵巢的技术方法,希望对基层测报人员掌握此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黄瓜品种苗期抗黑星病筛选初报李宝栋,冯东昕(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黄瓜黑星病(CladosporiumcucumerinumArth.etEll.)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黄瓜危害很大,近年未,我国北方一些省市曾一度严重流行。黄瓜植株...  相似文献   

17.
黄瓜炭疽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抑制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连作多年的黄瓜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WF-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活体盆栽条件下,该菌株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66.48%。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拮抗菌株WF-3培养物对黄瓜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68.14%和73.70%。  相似文献   

18.
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白粉病是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加大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发的1×109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和1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悬浮剂以及市场上常用的枯草芽胞杆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多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制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为57.65%~84.98%,其中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84.98%,且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增产率达12.65%。其次为1 0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和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作为西葫芦白粉病防治的选用药剂。1×109 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对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78.68%和73.59%,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离体条件下针对黄瓜褐斑病菌对19种杀菌剂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不同。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及嘧霉胺,其EC50分别4.21、4.67、5.59 μg/mL及4.11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防治卵菌病害的药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影响。烯肟菌酯、福美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百菌清和多菌灵对褐斑病菌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3.34、6.62、0.28、3.54、0.53 μg/mL及0.26 μg/mL。50 μg/mL的嘧霉胺虽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小,但10 μg/mL时即可导致萌发的芽管出现明显卷曲、畸形。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直,藏卵器大小为18.1~32.9 μm;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弯曲,藏卵器大小为15.1~25.3 μm;结合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结果,将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德里腐霉Py.deliense。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71 μg/mL和0.25 μg/mL;霜脲氰次之,EC50分别为3.68 μg/mL和3.36 μg/mL,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3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但烯酰吗啉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抑制效果差异明显,EC50分别为18.06、33.58和0.18 μg/mL,表明防治黄瓜绵腐病优先选择甲霜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