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繁殖系数高,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已在我国多地定植,对作物产量及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旦其对除草剂产生抗性,将大大增加治理难度.本试验研究了采自不同地点的长芒苋种群对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整株生物测定得出,长芒苋疑似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对咪唑乙烟...  相似文献   

2.
HcNPV和Bt复配对美国白蛾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复配对寄主美国白蛾的致病性.结果表明,Bt浓度为10或25mg/L对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毒力有增效作用;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浓度为1.6×105、1.6×106、1.6×107PIBs/ml对Bt的毒力有增效作用,两病原相互增效作用明显.二者复合感染与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单独使用相比,合剂使LT50缩短0.5~2.1d,缩短了美国白蛾幼虫死亡时间,加快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致死速度.并对混合感染中病原的相互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弯曲针线虫对茶树的致病性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弯曲钏线虫(Paratylenchus curvitatus)是福建省茶园中普遍分布的一种植物寄生线虫。在一些茶园的茶树根围线中区系中,这种线虫的虫量占92%以上,100克茶根围土壤中可含弯曲针线虫达1500-2000条。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2种潜伏炭疽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热处理对潜伏侵染于芒果果实中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C.musae(Berk.& Curt.)Arx.]离体培养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达55℃和60℃,时间20 min时,对菌体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可起明显抑制或杀伤作用,并降低其致病性。2种炭疽菌中,芭蕉炭疽菌比胶胞炭疽菌对热更敏感。作者认为,果实采后热处理时,应根据果实种类和不同菌,采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来自日本的木质包装材料上截获的松材线虫和南京松材线虫进行对雪松Cedrusdeodara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的致病力试验,发现日本松材线虫能使4~5年生雪松苗20%发病,10%左右枯死,而南京松材线虫则没有致病力;10年生雪松对两种松材线虫具有高度抗性。这两种松材线虫都能使马尾松中度感病和10%左右的枯死  相似文献   

6.
核盘菌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侵染及其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从陕西大荔采集的油菜及其后茬向日葵上的核盘菌和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上采集的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核分离、培养和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菌落形态、致病力强弱及菌株的草酸累积等,将两地的核盘菌分成A、B、C三种类型,其中A类来源于陕西大荔的油菜和向日葵,B、C类来源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不同类型核盘菌对于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着分化现象,A、B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B类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致病力较强,草酸产量较高;而A类仅对油菜和向日葵的致病力较强对大豆的致病力很弱,但草酸产量最高。C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疏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力均弱,草酸产量较低。2001年田问调查亦表明:A类菌株可导致油菜、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但未见其使大豆致病,由此提出油菜茬后,不宜种植向日葵,二者应与小麦、玉米等实行较长周期的轮作。本文也同时对各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和菌丝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但未发现与其致病性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少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丝核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以防治丝核菌病害的常用杀菌剂靶标基因CYP51和Sdh为目标基因,体外合成禾谷丝核菌CYP51的3个同源基因以及Sdh的B、C、D亚基基因的dsRNA,采用喷雾诱导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 SIGS)方法研究这6个基因产生的dsRNA对病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施加靶标基因dsRNA对禾谷丝核菌的生长和致病性均有抑制作用。在被侵染的大麦叶片上,外源dsRNA能够显著抑制病菌中对应基因的表达。100 ng·μL-1浓度的RcCYP51-3-dsRNA在大麦叶片上抑菌效果较为显著,且可以同时抑制3个RcCYP51同源基因的表达;RcSdhD-dsRNA同样可以抑制RcSdh三个亚基的基因表达,在50 ng·μL-1浓度时抑菌效果最好。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抑制禾谷丝核菌基因表达的方法,为使用SIGS方法研究丝核菌基因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取食不同寄主的小菜蛾对呋喃威和巴丹敏感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3龄幼虫对呋喃威和巴丹的敏感性发生了变化。其中取食萝卜的小菜蛾最为敏感,其次为甘蓝、菜心、白菜和西洋菜,取食花椰菜的最不敏感。但用不同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1个世代后,统一用菜心饲养至3龄,再分别用上述药剂测定,其结果敏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群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采自新乡市和驻马店市的多花黑麦草种群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和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对多花黑麦草ACCase和ALS靶标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其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显示,与多花黑麦草敏感种群HNXX01相比,HNZMD04和HNXX05种群对6种除草剂均产生了抗性,HNZMD04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啶磺草胺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44.65和40.31,对炔草酯和氟唑磺隆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91和11.93;HNXX05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氟唑磺隆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7.70和25.67。HNZMD04和HNXX05抗性种群的ACCase基因均发生了D2078G突变,2个种群的突变率分别为55%和70%;HNZMD04...  相似文献   

10.
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的致病性和生防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致病性和生防效果,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浓度E7孢子悬浮液侵染香蕉根结线虫卵,处理18 d后含孢子109个/mL的E7孢子悬浮液对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6.5%: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E7发酵滤液处理2龄幼虫,稀释1.5倍液处理6 d后相对死亡率为98.2%.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剂量为20、10和5g/株固体菌剂处理,90 d后香蕉根围土壤中香蕉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群体密度比对照分别降低84.5%、71.1%和66.7%,香蕉根重分别增加27.7%、20.6%和8.4%,株高分别增加17.2%、49.6%和16.9,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31.9%、23.9%和21.1%.3 g/株阿维地线净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70.7%,与10g/株和5g/株固体菌剂处理效果接近.高剂量的E7菌剂防病和促生效果均高于剂量为3/株阿维地线净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25℃条件下通过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二斑叶螨抗性品系(R)的发育历期、孵化率、幼螨存活率、有效产卵量等诸多指标与敏感品系(S)相比均存在一定的不利性。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敏感品系的0.53倍,存在适合度缺陷。  相似文献   

12.
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h、24h、36h和48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秆锈病由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f.sp.tritici)引起,是世界范围内的禾谷类重要病害之一。1999年首次在乌干达(Uganda)出现该病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和敏感种群相对适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的抗药性与适合度的关系,为该螨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14 h条件下通过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种群(R)和敏感种群(S)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参数,用净增殖率(R0)来确定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结果] 二斑叶螨抗性种群的若螨期和全世代较敏感种群分别延长0.92 d和0.82 d;雌螨存活时间较敏感种群缩短3 d;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敏感种群的0.76倍,存在适合度缺陷。[结论] 在生产上应注意对螺螨酯的合理使用,以延缓其抗性进程,实现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吉林省西瓜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水平,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51株西瓜蔓枯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两种药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MIC值, 并测定了吉林省7个西瓜主产区的375株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供试的151株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 接近正态分布; 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203 0±0.135 3) μg/mL和(0.675 9±0.394 2) μg/mL; 两种药剂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20 μg/mL和40 μg/mL。供试375株菌株对两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合理用药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后续其抗性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叶段法,分别测定了从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和四川5省分离的53个小麦白粉病菌单孢菌株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并分析了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以及喹氧灵之间的 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01 9±0.000 6) 和(0.013 1±0.002 0) mg/L,苯菌酮比喹氧灵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与喹氧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R2值分别为0.102 6和0.491 9);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前1 d和接种后1d施药,苯菌酮和喹氧灵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92.21%、84.25%和82.43%、70.25%,表明这2种药剂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混合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捕食功能的差异,在RH(7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设置16、20、24、28和32 ℃5个温度梯度,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对两个品系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两个品系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16~28 ℃范围内,对二者的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28 ℃时对雌成螨、若螨和卵捕食量最高,R品系为7.5700头、14.4928头和16.0256粒,S品系为7.9114头、18.3150头和20.1207粒;处理时间最短,R品系为0.1321、0.0690和0.0624 d,S品系为0.1264、0.0546和0.0497 d,温度达到32 ℃时,捕食量下降。在同一温度下,对S品系的捕食能力显著大于R品系(P<0.05)。说明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混合抗性品系有一定的拒食作用,这与二斑叶螨R品系在长期药剂选择压力下体壁硬化有关。因此,田间防治二斑叶螨时要交替轮换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实现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协调的同时,避免或延缓其产生抗药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8.
苹果病毒病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苹果病毒具有潜隐危害、主要以嫁接方式传播的特点。危险性高的类病毒侵染导致苹果果实几乎失去经济价值。苹果病毒的检测是防止其传播和危害,繁育无病毒苗木和苹果树无毒化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对病毒在苹果树体中的组织分布和浓度认知不到位,苹果病毒检测中存在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法的误区。本文根据课题组十年来开展苹果病毒检测和研究工作的数据,简要概述了我国苹果病毒的发生危害特点,苹果病毒检测方法,详细给出了规范的样品采集、处理、总RNA提取、RT-PCR参数、检测引物、对照设置及检测结果判别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采用水培方法,比较草铵膦对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品系99-1与普通水稻品种越富和中作93的无影响浓度,从而明确该除草剂对水稻是否存在残留药害.结果表明,草铵膦对转基因水稻品系99-1的无影响浓度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品种,对前者的种子和2叶龄幼苗的无影响浓度分别为8.28 mg/L和48.97 mg/L,而对后者的种子和2叶龄幼苗的无影响浓度分别为1.83 mg/L和2.06 mg/L.这些无影响浓度均高于推荐用量下草铵膦在土壤中的残留浓度.因此,正常用量下的草铵膦对转基因水稻品系和普通水稻均无土壤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过氧化氢酶基因katExoo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过氧化氢(H2O2)抗性和致病性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基因缺失突变体ΔkatExoo,测定了突变体的H2O2抗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以及对水稻的致病性。用标记基因置换法获得了ΔkatExoo突变体,其保守的CAT结构域(GATase1_catalase和catalase_clade_2)被GmR片段所替换。katExoo基因缺失突变并不导致病菌的H2O2抗性和CAT活性降低或丧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之增强和升高。ΔkatExoo离体生长量显著降低,水稻接种叶片病斑明显缩短、在叶组织内的种群量下降。表明基因缺失突变显著地影响了病菌的生长、定殖和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KatExoo可能是Xoo的一个毒性因子”的假设提供了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