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竹引种与丰产培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种雷竹,进行笋用竹林丰产栽培试验,探讨营林技术对其速生丰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林地表土层以下深度30cm深翻耕作、深层施肥等措施后其优质经济竹(眉围≥9.60cm)可达65.0%以上,比对照提高18.6%~31.7%,新栽竹林套种农作物有利于促进雷竹笋用竹林速繁成林。  相似文献   

2.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当阳市于2002年引种雷竹,通过5a栽培试验,雷竹生长发育良好,优良性状表现突出,产笋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种雷竹,进行笋用竹林丰产栽培试验,探讨营林技术对其速生丰产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林地表土层以下,深度大于30 cm深翻耕作、深层施肥,优质经济竹眉围大于9.5 cm的株数可达65%以上,比对照提高18.6%~31.7%,新植竹林套种农作物有利于促进雷竹笋用竹林速繁成林.  相似文献   

4.
雷竹为早竹新品种,其笋称为雷笋,被誉为笋中极品,是新型天然保健食品。雷竹盛产地为浙江临安一带,据资料介绍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成林快等特点,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广泛地生产和研究。我们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通过4a的引种栽培、对照对比试验、观测记录、投放市场等措施,综合评定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且稳产、成本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恩施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供选择的重要品种之一,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6.
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 ,对笋用竹的 4个竹种引种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对我省成功引种及营建散生小径笋用竹进行有益探讨。笋用竹引种试验对我省竹种种质资源及竹产业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才元 《江苏林业科技》2000,27(1):45-45,52
早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江阴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从浙江德清引种早竹33.33hm^3。由于严格掌握竹母挖、运规格规程,栽植后加强管理、成活率达90.4%。第1a出率率12%,第2a出笋85%,平均每株出笋6支,最多出15支,5 ̄6a即可满足园投产。  相似文献   

8.
雷竹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几种笋用竹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方  彭彪 《竹类研究》1992,11(2):69-71
  相似文献   

10.
笋用竹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7年从浙江引进10人优良笋用竹种栽培试验,在观测研究物候期,成活率、成竹率、新竹质量、鲜笋产量、鲜笋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对其中3个竹种进行了扩大栽培。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哺鸡适应性强、满园快、鲜笋产量高,味道好、色泽美、有较高的经济栽培价值,适宜于长沙及附近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雷竹笋用林最佳的首次覆盖林龄、每年开始覆盖的时间及覆盖物清除时间。结果显示:6年生林分在连续5 d最高气温降至低于20℃、地温降至低于10℃时开始覆盖、惊蛰前清除覆盖物,林分年度竹笋产量和持续产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雷竹笋期早、笋味鲜甜,是我国重要的笋用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近年来,江西省大面积引种成功,得到了林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2016年的7年间,江西雷竹种植面积从不足1 333 hm2飙升至1万hm2,平均产值超3万元/667 m2,经济效益凸显。文章在阐述江西雷竹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雷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雷竹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气温数据,研究了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安区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年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1.34万元/hm2;临安区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达0.21 ℃/10 a;雷竹笋产量与上年度9月、10月、12月和当年3月份气温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覆盖笋产值与上年度10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竹龄早竹母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实地调查了1年生与2年生母竹造林地的早竹胸径、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退笋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2年生母竹造林其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与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采用1年生母竹造林,退笋高度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早竹造林的母竹年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 × a × 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 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建瓯市雷竹发展较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雷竹笋市场集散中心。但雷竹发展中也存在着引种盲目、种植技术缺乏、销售市场了解不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瓯市发展雷竹产业要科学规划、科学培育、科学组织销售、科学发展加工业的建议,为发展雷竹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覆盖栽培能够促进雷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试验研究了新型覆盖材料麦灰和砻糠的覆盖厚度和施用方法对雷竹林地温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以23.0~23.5 cm为宜,即下层施用2.5~3.0 cm的麦灰作为增温层,上层以20.0~21.0 cm的砻糠作为保温层,竹林土壤可保持较高的温度,竹笋产量较高;在覆盖材料的施用方法上,以麦灰2次施入为好,第2次施入麦灰后覆盖上砻糠,可延长出笋期,而且有利于地表温度的平稳变化和提高雷竹笋产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石竹笋期至幼竹的高生长规律以及竹秆由基部向上节间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及各节间的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石竹出笋后12 d左右高生长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石竹由基部向上1~4节为短节,平均节长6.9 cm;5~12节为中节,平均节长16.0 cm;13~23节为长节,平均节长23.2 cm;24节以后又为中节,平均节长15.1 cm。根据石竹笋期的高生长规律,在竹林的经营中应适时进行强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雷竹笋覆盖栽培过程中,覆盖与收集砻糠是非常关键的作业环节,其人工费用占整个生产过程人工费的41.3%。砻糠吸放机的试制成功,为雷竹林覆盖栽培机械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设备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一台机器2人操作,667m2竹林覆盖与收集砻糠2项作业可节省9个人工,且只要3h就完成砻糠覆盖,5h完成收集和堆放作业,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但设备的完善和推广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开展鞭笋高产技术研究,提高竹林总产值,对毛竹鞭笋与冬笋、春笋的笋芽萌发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和竹笋生长方向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冬笋和春笋相比,鞭笋笋芽萌发数量少、笋个体质量小,竹鞭平均直径比立竹平均胸径小4倍,且被挖出利用的鞭笋只占鞭笋总量的40.3%。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鞭笋产量低于冬笋和春笋的原因是由毛竹自身的内在特性所致。为提高鞭笋产量,应及时采挖鞭笋,促使岔鞭多发,并适时施肥,促进支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